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数案 教学课题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匚踝型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 2熟悉:细菌致病性的确定、细菌毒力的测定 教学重点细菌的侵袭力与毒素 教学难点 细菌的内、外毒素的区别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第一节病原菌的致病性与毒力 20分钟 、概念 二、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三、细菌毒力的测定 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 、侵袭力 30分钟 、毒素 第三节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 45分钟 第四节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 结 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态 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 (5分钟) 细菌的毒力因子 思考题 1.细菌的致病性 2.细菌的毒力构成
6 兽医微生物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 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 2.熟悉:细菌致病性的确定、细菌毒力的测定 教学重点 细菌的侵袭力与毒素 教学难点 细菌的内、外毒素的区别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20 分钟 30 分钟 4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第一节 病原菌的致病性与毒力 一、概念 二、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三、细菌毒力的测定 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 一、侵袭力 二、毒素 第三节 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 第四节 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 小 结 (5 分钟) 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态 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 细菌的毒力因子 思 考 题 1.细菌的致病性 2.细菌的毒力构成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数案 教学课题 第六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课型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第七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对象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鉴定 2.熟悉:细菌的遗传变异 教学重点 细菌的鉴定 教学难点 细菌的遗传变异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课时安排 第六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一节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基因突变 30分钟 第三节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第四节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30分钟 第七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细菌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细菌的命名 第三节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第四节细菌分类的方法 第五节细菌的分类体系 35分钟 第六节细菌的鉴定 、病料的取材、保存与送检 涂片、染色镜检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 四、生化特性检查 五、血清学技术分型诊断 六、动物感染实验 七、药敏试验 结 细菌的基因突变与重组 (5分钟) 病原菌的实验室诊断程序 1.基因突变的类型 思考题2.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常见方式 3.病原菌的实验室诊断程序
7 兽医微生物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 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鉴定 2.熟悉:细菌的遗传变异 教学重点 细菌的鉴定 教学难点 细菌的遗传变异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 分钟 30 分钟 3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一节 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基因突变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 细菌的命名 第三节 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第四节 细菌分类的方法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体系 第六节 细菌的鉴定 一、病料的取材、保存与送检 二、涂片、染色镜检 三、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 四、生化特性检查 五、血清学技术 分型诊断 六、动物感染实验 七、药敏试验 小 结 (5 分钟) 细菌的基因突变与重组 病原菌的实验室诊断程序 思 考 题 1.基因突变的类型 2.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常见方式 3. 病原菌的实验室诊断程序
兽医微生物学 细菌各论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 教学课题 课型 第八章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九章肠杆菌科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细的培及生化,致性生物学断 教学重点 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难点 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八章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30分钟 、形态及染色特性 、培养及生化特性 、抗原构造 四、抵抗力 五、致病性 六、微生物学诊断 第二节链球菌属 同上 第九章肠杆菌科 第一节埃希氏菌属 同上 第二节沙门氏菌属 同上 结 各种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5分钟) 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思考题|2.链球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3.大肠、沙门氏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8 兽医微生物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细菌各论 第八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九章 肠杆菌科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 课 对象 动医本科 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 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2.熟悉: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 教学重点 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难点 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 分钟 40 25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八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 三、抗原构造 四、抵抗力 五、致病性 六、微生物学诊断 第二节 链球菌属 同上 第九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 同上 第二节 沙门氏菌属 同上 小 结 (5 分钟) 各种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思 考 题 1.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2.链球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3.大肠、沙门氏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