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 非凝聚性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实验,用一个圆筒 进行,如图75所示。在圆筒水面h处开一个取样 口,要求颗粒在在水中均匀分布,浓度为Cn;然 后在分别在t,、t2、…tn时取样,分别测得浓度 为C1、C2、…Cm对应的沉速分别为Mr=u h2=2、…Mhtn=un。设pr、p2、…pn分别代表 CC、C2C0、C/C则1表示所有速度大于等 于u;的颗粒所占的比例,p代表沉速小于u的颗粒 所占的比例,见图7-5。 具有沉速u1、u2的两种颗粒之间的颗粒浓度分数 为
7.2.4 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 非凝聚性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实验,用一个圆筒 进行,如图7-5所示。在圆筒水面h处开一个取样 口,要求颗粒在在水中均匀分布,浓度为C0;然 后在分别在t1 , 、 t2 、 …tn时取样,分别测得浓度 为C1 、 C2 、 …Cn ,对应的沉速分别为h/t1=u1、 h/t2=u2 、…h/tn=un 。设p1、p2、…pn 分别代表 C1 /C0、C2 /C0、…Cn /C0则1-pi表示所有速度大于等 于ui的颗粒所占的比例,pi代表沉速小于ui的颗粒 所占的比例,见图7-5。 具有沉速u1、u2的两种颗粒之间的颗粒浓度分数 为p1-p2
速u=h/ 图7-5沉淀实验筒 图7-6理想沉淀池的去除百分比计算
图 7-5 沉淀实验筒 残余颗粒分数 沉速 图 7-6 理想沉淀池的去除百分比计算
725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 1实验 采取图7-7的沉淀试验筒,筒长尽量接近实际 沉淀池的深度,可采用2~3m,直径不小于 100mm,设5~6个取样口。 先均匀搅拌测定初始浓度,然后试验,每隔 段时间,取出各取样口的水测定悬浮物的浓度, 计算相应的去除百分数。以沉淀筒高度h为纵坐标, 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把去除百分比相同的各点连成 光滑曲线,称为“去除百分数等值线” 含义:对应所指明去除百分数时,取出水样 中不复存在的颗粒的最远沉降途径,深度与时间 的比值指明去除百分数时的颗粒的最小平均沉速
7.2.5 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 1.实验 采取图7-7的沉淀试验筒,筒长尽量接近实际 沉淀池的深度,可采用2~3m,直径不小于 100mm,设5~6个取样口。 先均匀搅拌测定初始浓度,然后试验,每隔 一段时间,取出各取样口的水测定悬浮物的浓度, 计算相应的去除百分数。以沉淀筒高度h为纵坐标, 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把去除百分比相同的各点连成 光滑曲线,称为“去除百分数等值线” 含义:对应所指明去除百分数时,取出水样 中不复存在的颗粒的最远沉降途径,深度与时间 的比值指明去除百分数时的颗粒的最小平均沉速
时间t 图7-7凝聚性颗粒沉淀实验及去除百分数等值线
图 7- 7 凝聚性颗粒沉淀实验及去除百分数等值线 时间 水深
2计算 对于某一表面负荷而言,根据凝聚性颗粒去除百分数等 值线,可以得出总的去除百分数(见图7-8) h, /to h,/t h3/ho P2+ (D3-P2) P4-P3 Ps-p h4(P。-P3)+ (7-24) 沉降时间t0 图7-8凝聚性颗粒的去除白分数计算
2.计算 对于某一表面负荷而言,根据凝聚性颗粒去除百分数等 值线,可以得出总的去除百分数(见图7-8): (7-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5 0 4 0 5 4 0 3 0 4 3 0 2 0 3 2 0 1 0 2 p p u h h p p u h h p p u h t p p u h t P p 图 7-8 凝聚性颗粒的去除白分数计算 沉降时间 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