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 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 泥而不染 1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臭气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2分) (二)阅读说明文《中国石拱桥》选段回答13—16题。(8分)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 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 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
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 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 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 泥而不染 1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 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 C 右备容臭 臭气相投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2 分) (二)阅读说明文《中国石拱桥》选段回答 13——16 题。(8 分)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 到 1192 年间。②桥长 265 米, 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米到 21.6 米。 ③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 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
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 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 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 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 肖 13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下列四种划法中选出 种正确的,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2分) A①②③④⑦8⑨B.①|②③④⑤6⑦⑧⑨ C①②③⑤⑥K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6K⑦8⑨ 14.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 么特点?(2分) 15.“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 思? (2分) 16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三)、阅读文言文《国有三不祥》,回答1719题。(7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 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
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 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 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 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 肖。 13.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下列四种划法中选出 一种正确的,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2 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4.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 么特点?(2 分) 15.“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 思? (2 分) 16.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2 分) (三)、阅读文言文《国有三不祥》,回答 17—19 题。(7 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 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