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产品要考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 的影响,从而突出了功能,如耐用性,再 利用和再循环-从这本书的角度来看这一个 方面尤为重要; ·以功能为基础的经济
◼ 规划产品要考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 的影响,从而突出了功能,如耐用性,再 利用和再循环-从这本书的角度来看这一个 方面尤为重要; ◼ 以功能为基础的经济
■2.生态工业理论的发展 ■ 萌发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态学蓬勃 发展人们产生了能否模仿自然系统,按照 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工业系 统的想法。60年代末,日本政府通产省的工 业机构咨询委员会开展前瞻性研究,其下 属的工业-生态工作小组通过研究提出了应 以生态学的观点重新审视现在的工业体系 和应在“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的观念, 1972年5月,该小组发表了题为“工业生态 学:生态学引入工业政策的引论”的报告。 1983
◼ 2.生态工业理论的发展 ◼ 萌发阶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态学蓬勃 发展人们产生了能否模仿自然系统,按照 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工业系 统的想法。60年代末,日本政府通产省的工 业机构咨询委员会开展前瞻性研究,其下 属的工业-生态工作小组通过研究提出了应 以生态学的观点重新审视现在的工业体系 和应在“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的观念, 1972年5月,该小组发表了题为“工业生态 学:生态学引入工业政策的引论”的报告。 1983
年,比利时的《比利时生态系统:工业生 态学研究》,反映了对工业系统存在问题 的思考。 ■ 诞生阶段1989年月,Frosch和Gallopoulos发 表《制造业的战略》,提出了工业生态学 的概念,认为工业系统应向自然生态系统 学习,并可建立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工 业生态系统。 ■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经济学 理论蓬勃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年,比利时的《比利时生态系统:工业生 态学研究》,反映了对工业系统存在问题 的思考。 ◼ 诞生阶段 1989年月,Frosch和Gallopoulos发 表《制造业的战略》,提出了工业生态学 的概念,认为工业系统应向自然生态系统 学习,并可建立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工 业生态系统。 ◼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经济学 理论蓬勃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2.生态工业学学科板块的基础领域 社会物质代谢;工业共生;基础设施、城市与经济区域; 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可持续性 (1)社会物质代谢 社会物质代谢是工业生态学起源最早也是发展最为成 熟的领域。 ■ 物质守恒、物质流动和物质账户 社会物质代谢的理论基础是热力学定律。工业革命之 初就确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随后确立。热力学定律不仅成为各种工 程技术学科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学科研究的前提,广泛 应用于设备单元、生产过程、工业园区、城市、国家乃至 全球等不同尺度。尺度不同,热力学定律的应用目的也不 同。在微观尺度上,例如设备单元和生产过程层面,物质 守恒可以提供精确的物理化学基础,以达到分析、设计或 优化的目的
◼ 2.生态工业学学科板块的基础领域 社会物质代谢;工业共生;基础设施、城市与经济区域; 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可持续性 (1)社会物质代谢 社会物质代谢是工业生态学起源最早也是发展最为成 熟的领域。 ◼ 物质守恒、物质流动和物质账户 社会物质代谢的理论基础是热力学定律。工业革命之 初就确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随后确立。热力学定律不仅成为各种工 程技术学科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学科研究的前提,广泛 应用于设备单元、生产过程、工业园区、城市、国家乃至 全球等不同尺度。尺度不同,热力学定律的应用目的也不 同。在微观尺度上,例如设备单元和生产过程层面,物质 守恒可以提供精确的物理化学基础,以达到分析、设计或 优化的目的
在中观和宏观上,物质守恒有助于建立区域经济系统界面 上的输入一输出衡算,同时也有助于刻画系统内部的物质 流动拓扑结构和时空秩序,以提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的认知和理解。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注意到城市迅速 发展导致养分循环代谢断裂的问题,指出人类社会经济系 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互相影响。在20世纪 五、六士年代,城市物质代谢的概念和方法逐渐形成。国 家尺度的物质代谢研究尽管相对较晚,但进展迅速。2001 年欧盟出台的“国家物质流分析materiaflow analysis,MFA) 导则”使国家尺度的物质流分析有了一个国际可比较的方 法基础。无论在城市尺度还是国家尺度,MFA都需要物质 账户的支持。社会物质代谢所能做到的是:对社会经济发 展给出物质流动静态或动态的景象,提供了宏观层次上观 察和测量经济发展与物质流动关系的方法工具。然而,它 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微观层次的多样性和细节,没有解释 这些流动是因何发生的,也就是说没有提供社会代谢的微 观机制和与宏观景象的联系
在中观和宏观上,物质守恒有助于建立区域经济系统界面 上 的输入一输出衡算,同时也有助于刻画系统内部的物质 流动拓扑结构和时空秩序,以提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的认知和理解。早在 19世纪,马克思就曾注意到城市迅速 发展导致养分循环代谢断裂的问题,指出人类社会经济系 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互相影响。在20世纪 五、六十年代,城市物质代谢的概念和方法逐渐形成。国 家尺度的物质代谢研究尽管相对较晚,但进展迅速。2001 年欧盟出台的“国家物质流分析(materiaflow analysis,MFA) 导则”使国家尺度的物质流分析有了一个国际可比较的方 法基础 。无论在城市尺度还是国家尺度,MFA都需要物质 账户的支持。社会物质代谢所能做到的是:对社会经济发 展给出物质流动静态或动态的景象,提供了宏观层次上观 察和测量经济发展与物质流动关系的方法工具。然而,它 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微观层次的多样性和细节,没有解释 这些流动是因何发生的,也就是说没有提供社会代谢的微 观机制和与宏观景象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