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城村出土偶越国封泥 臣未 渭阳乡 尚未启封的传卢文木牍上的封泥
目录 概述 1 ■封泥的发现与古代封泥的使用 1 ■史籍中有关封泥、封检的记载 11 ■封泥研究的意义 15 封泥的出土、收藏与著录 23 ■四川、关中等地所出的封泥 24 ■山东等地发现的封泥 25 ■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封泥 37 封泥及封泥文字的研究 48 ■封泥和古代封缄方式 48 ■封泥文字和古代官制、历史地理的研究 62 ■封泥和古代印制 79 封泥的断代 90 ■战国封泥 93 ■秦代封泥 95 ■西汉早期封泥 100 ■西汉中期封泥 109 ■西汉晚期封泥 114
■新莽封泥 117 ■东汉前期封泥 121 ■东汉后期封泥 124 封泥的辨伪 131 ■封泥文字和印式的时代风格 132 ■印文官称和印制 136 ■封泥的形态特征 138 附录 147 ■封泥著录 147 ■封泥研究论著论文 149 后记 153 2
概述 概述…。封泥的发现与古代封泥的使用 封泥的发现与古代封泥的使用 封泥的发现与甲骨文一样,都是偶然之间为农 人首先采集到的。 清代道光二年(1822),四川一位农民在田间挖 掘山药时,发现一个坑窖,从中起出不少比铜钱略 大的扁泥块,这些泥块上都有隆起的文字,看上去 十分古奥。农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遂一拣出 带回家中。消息逐渐传开,在当地走门串户的古董 商贩将这一百多枚泥块携至京师,当时著名的金石 学家刘喜海、龚自珍以及山西阎帖轩等人首先敏感 地看中了这些有字泥块,认为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 金石文物,便各自从商贾手中买回若干枚,珍藏赏 玩。可惜的是,这批封泥在贩运途中,已坏裂大半。 当时的学者,还不知道这些泥块的真正用途, 他们认为,这些抑印有印文的泥陶是古时铸造印章 用的“印范子”。古人铸造印章、采用的是同铸造一 般青铜器相似的方法,先用泥或蜡刻成印模,再翻 成陶范,最后浇铜液铸成,而这些泥块正同他们想 象中的印范有相似之处。这一认识持续了很长时 1
封泥:发现与研究 FENG NI FA X:AN YU YAN JIU 育型 至古令無節及者恐青寶就漫函绪録之佛附放 得教松山西随帖杆廣默校餘不知落何處以 新大半樓到谢接到蒸庭仁和其定金各就估 牛种是印代郡太守章 阴想右货跳左熨印 ! 图1《筠清馆金石》著录的封泥 间,直至二十年后,即道光二十二年(1842),金石学 家吴荣光在编集他的金石专著《筠清馆金石》一书 时,将龚自珍收藏的五枚和自己收藏的一枚泥块附 录于书中,仍称:“此汉世印范子也,以泥杂胶为 之…以泥质历二千年而不坏,良可宝诧,在金玉 之上未曾有也。”吴荣光还写到:“此书不收印,以 概述…封泥的发现与古代封泥的使用 收印别有专门之书也,此六范,古今无谈及者,恐奇 宝就湮,亟著录之,俾附于款识之末。”(图1)吴氏 虽未明封泥的性质,但凭着一个金石文字学家的敏 感,将其“附录”于书中,才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 这些由农人偶然发现,被金石家们郑重著录的 所谓“印范子”,其实并不是古代铸印的泥范,而是 一种封缄遗物,叫做“封泥”。不过吴荣光《筠清馆 金石》记载的“泥范”,却揭开了中国古代封泥著录 的序幕。 封泥又称作“泥封”,是古代抑印于泥,用以封 绒的遗迹。它是古代使用印章,从而起到信验作用 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要凭记之一。这种方式,从先秦 一直流行到南北朝,其后才转变为如同今天这样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