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对杨朔散文的态度发生了逆转 然而,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更, 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杨朔散文的态度发生了逆转。 有人认为“杨朔散文在今天的价值,是它的艺术外壳, 而不是它的艺术内容”, “作家主观理念支配下发现的生活美,其实都是一些 海市蜃楼式的幻觉。”[6](段崇轩美的发现与幻觉 J]语文教学通讯2000(7) 有人认为“作品中的杨朔显然变做了国家意识形态的 代言人”, “艺术上的公式化概念化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容上的 空泛 或弄虚作假”[7](马俊山论杨朔散文中的神话和时 文性质[J].文艺理论研究,1998,(1).) 有人还认为“将这两种文体(指诗和散文)的表现形式 相互混淆,是导致其失误的一个重大原因。”[8]傅书 华.名作一篇困惑无穷[J]语文教学通讯[J].20007)
近年来,人们对杨朔散文的态度发生了逆转 然而,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更, 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杨朔散文的态度发生了逆转。 有人认为“杨朔散文在今天的价值,是它的艺术外壳, 而不是它的艺术内容”, “作家主观理念支配下发现的生活美, 其实都是一些 海市蜃楼式的幻觉。”[6](段崇轩.美的发现与幻觉 [J].语文教学通讯2000( 7)); 有人认为“作品中的杨朔显然变做了国家意识形态的 代言人”, “艺术上的公式化概念化,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容上的 空泛 或弄虚作假”[7](马俊山.论杨朔散文中的神话和时 文性质[J].文艺理论研究,1998, (1).); 有人还认为“将这两种文体(指诗和散文)的表现形式 相互混淆,是导致其失误的一个重大原因。”[8](傅书 华. .名作一篇 困惑无穷[J] 语文教学通讯[J] . 2000(7).)
此类评论不一历足,总的倾向是对杨剪散文 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的否定都大于肯定 甚至是全盘否定。 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杨朔散文的地位落开丈, 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一方面,随着文学观念和 价值标准的更新,人们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标准和理性 的目光,重新审视杨朔散文模式,得出与前迥异的结论。 另一方面,透过目前这些评论,不难发现它们因或多或 地脱离了作家自身文化素养和当时所处地位的实际 以及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而有失公允和客观,而且这 种简单笼统的否定不仅没有说服力,也不符合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
此类评论不一而足,总的倾向是对杨朔散文 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的否定都大于肯定, 甚至是全盘否定。 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杨朔散文的地位一落千丈, 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一方面,随着文学观念和 价值标准的更新,人们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标准和理性 的目光,重新审视杨朔散文模式,得出与前迥异的结论。 另一方面,透过目前这些评论,不难发现它们因或多或 少地脱离了作家自身文化素养和当时所处地位的实际 以及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而有失公允和客观,而且这 种简单笼统的否定不仅没有说服力,也不符合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
:“回到培境”认识其散文观念的必要 性 为何选择了“当诗一样写”的款文观很有探讨的必要 范培松认为杨朔提出散文要“当诗一样写”的目的有 首先,是“假借散文‘当诗一样写’来遏制散文通讯化 的潮流。”[9](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M]南京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0.387-388.) 因为建国以后,所谓的散文成了单调的甜蜜的颂歌式 的似通讯似散文之类的作品。针对这一现状及弊端,杨 朔提出了“当诗一样写”的观点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 试 图摆脱政治散文所造成的困境,遏制散文通讯化的潮流
3):“回到语境”认识其散文观念的必要 性 为何选择了“当诗一样写”的散文观很有探讨的必要。 范培松认为杨朔提出散文要“当诗一样写”的目的有 二: 首先,是“假借散文‘当诗一样写’来遏制散文通讯化 的潮流。”[9](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M].南京: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0. 387-388.) 因为建国以后,所谓的散文成了单调的甜蜜的颂歌式 的似通讯似散文之类的作品。针对这一现状及弊端,杨 朔提出了“当诗一样写”的观点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 试 图摆脱政治散文所造成的困境,遏制散文通讯化的潮流
其次,是以散文‘当诗一样写’引导散文作家召回自 我”[101(注释同上一个)。因为建国后经过多政治 运动特别是反“右 派”斗争后,绝大多数散文作家都主动“自我”萎缩,表 现在 创作上是无视现实甚至违背自己的主观意愿对现实生活 进行“净化”和“甜化”,创作出大量的甜蜜的言不由 衷的散 文,杨朔不满于这种现状,希望散文作家创作时“当诗 样 写”,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激昂”、“欢乐 忧 愁”、“深思 动情的事”「111(杨询杨故立选,在网
其次,是以散文‘当诗一样写’引导散文作家召回自 ‘我’”[10](注释同上一个)。因为建国后,经过多次政治 运动,特别是反“右 派”斗争后,绝大多数散文作家都主动“自我”萎缩,表 现在 创作上是无视现实甚至违背自己的主观意愿对现实生活 进行“净化”和“甜化” ,创作出大量的甜蜜的言不由 衷的散 文,杨朔不满于这种现状,希望散文作家创作时“当诗一 样 写” ,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激昂” 、 “欢乐” 、 “忧 愁” 、 “深思” 过的动情的事”[11](杨朔.杨朔散文选·(东风第一枝>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