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常数是介电体(非导体)的一个重要电性指标,通常用&表示表征介电体隔绝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在电介质中,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比在真空中的作用力F小,F0与F之比称为该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越大,表示它隔绝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越强,其自身的导电性也越好。反之,介电常数越小,电介质自身的导电性就越差。在物理学中,介电常数又称为电容率,它是电介质的电容C与真空的电容Co之比,即:&=C/Coo
• 介电常数是介电体(非导体)的一个重要电性指标,通常用ε表示, 表征介电体隔绝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在电介质中,电荷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ε比在真空中的作用力F0小,F0与Fε之比称 为该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越大,表示它隔绝 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越强,其自身的导电性也越好。反之, 介电常数越小,电介质自身的导电性就越差。 • 在物理学中,介电常数又称为电容率,它是电介质的电容C与 真空的电容C0之比,即: • ε=C/C0
比导电度也称为相对导电度,它也是表征物料电性质的一个指标。物料的比导电度越小,其导电性就越好。试验发现,电子流入或流出颗粒的难易程度,除与颗粒自身的电阻有关外,还与颗粒与电极之间接触界面的电阻有关,而界面电阻又与颗粒和电极的接触面(或接触点)的电位差有关。电位差较小时,电子往往不能流入或流出导电性差的颗粒,而当电位差相当大时,电子就能流入或流出,此时导体物料的颗粒表现出导体的特性,而非导体物料的颗粒则在电场中表现出与导体颗粒不同的行为
• 比导电度也称为相对导电度,它也是表征物料电性质的一个 指标。物料的比导电度越小,其导电性就越好。 • 试验发现,电子流入或流出颗粒的难易程度,除与颗粒自身 的电阻有关外,还与颗粒与电极之间接触界面的电阻有关, 而界面电阻又与颗粒和电极的接触面(或接触点)的电位差有 关。电位差较小时,电子往往不能流入或流出导电性差的颗 粒,而当电位差相当大时,电子就能流入或流出,此时导体 物料的颗粒表现出导体的特性,而非导体物料的颗粒则在电 场中表现出与导体颗粒不同的行为
电子流入或流出各种物料所需要的电位差可测定。采用不同的电压就可以测出各种物料成为导体时所需要的最低电压。石墨是良导体,所需要的电压也最低,仅为2800V国际上习惯以它作为标准,把其他矿物在电场中成为导体时所需要的电位差与此标准相比较,两者的比值称为矿物的比导电度。例如,钛铁矿所需的最低电压为7800V,其比导电度为2.79(=7800/2800)。显然,两种物料的比导电度相差越大测定物料比导电度的装置苏越容易在电场中实现分离1给料斗2转筒3一高压电极
• 电子流入或流出各种物料所需要的 电位差可测定。采用不同的电压, 就可以测出各种物料成为导体时所 需要的最低电压。石墨是良导体, 所需要的电压也最低,仅为2800V, 国际上习惯以它作为标准,把其他 矿物在电场中成为导体时所需要的 电位差与此标准相比较,两者的比 值称为矿物的比导电度。例如,钛 铁矿所需的最低电压为7800V,其 比导电度为2.79(=7800/2800)。显 然,两种物料的比导电度相差越大, 就越容易在电场中实现分离。 1 2 3 测定物料比导电度的装置 1—给料斗 2—转筒 3—高压电极
测定物料的比导电度时发现,有些物料只能在高压电极带正电时才起导体的作用,而另一些物料则只有高压电极带负申时才起导体作用。例如,石英只有高压电极带正电且电位差为8892~14820V时,才表现为导体,高压电极带负电时则为非导体:而方解石只有高压电极带负电且电位差为10920V时,才表现为导体,反之为非导体。还有一些矿物如磁铁矿、钛铁矿、金红石等,不管高压电极带正电还是带负电,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均表现为导体
• 测定物料的比导电度时发现,有些物料只能在高压电极带正 电时才起导体的作用,而另一些物料则只有高压电极带负电 时才起导体作用。例如,石英只有高压电极带正电且电位差 为8892~14820V时,才表现为导体,高压电极带负电时则 为非导体;而方解石只有高压电极带负电且电位差为 10920V时,才表现为导体,反之为非导体。还有一些矿物 如磁铁矿、钛铁矿、金红石等,不管高压电极带正电还是带 负电,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均表现为导体
物料所表现出的这种电性质称为整流性,并规定只能在高压电极带负电时,获得正电荷的物料为正整流性物料;只能在高压电极带正电时,获得负电荷的物料为负整流性物料:不论高压电极带什么样的电荷,均表现为导体的物料称为全整流性物料
• 物料所表现出的这种电性质称为整流性,并规定只能在 高压电极带负电时,获得正电荷的物料为正整流性物 料;只能在高压电极带正电时,获得负电荷的物料为 负整流性物料;不论高压电极带什么样的电荷,均表 现为导体的物料称为全整流性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