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2)微小涨落是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内部诱因发明、创新等涨落因素是技术创新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化的内部诱因。微涨落放大为巨涨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需求收入弹性条件;二是生产率上升率条件。一个新生产业尽管开始时可能弱小,它的产生也可能完全是偶然的,但只要它的产品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和较高的生产率上升率,它就能迅速发展起来
4.1.2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的内在机理 (2)微小涨落是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内部诱因 发明、创新等涨落因素是技术创新系统向有序 方向演化的内部诱因。 微涨落放大为巨涨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需求收入弹性条件;二是生产率上升率条 件。 一个新生产业尽管开始时可能弱小,它的产生 也可能完全是偶然的,但只要它的产品有较高 的需求收入弹性和较高的生产率上升率,它就 能迅速发展起来
4.1.2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根本保证资金、技术、劳动力之间的反馈作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的相干作用科研、设计、生产协同作用在远离平衡的开放条件下,提高创新意识改善创新组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产出研究开发成果,并在非线性机制作用下放大形成巨涨落,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形成新产业,实现主导产业更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1.2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 级的内在机理 (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根 本保证 资金、技术、劳动力之间的反馈作用 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的相干作用 科研、设计、生产协同作用 在远离平衡的开放条件下,提高创新意识, 改善创新组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学研 合作,不断产出研究开发成果,并在非线性 机制作用下放大形成巨涨落,取得技术创新 的成功,形成新产业,实现主导产业更替,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1.2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新产业形新稳态形成成,实现主导产业创新扩散更替,改涨落放大变已有产业结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临界点衰减创新失败13
13 4.1.2 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的内在机理 研究开发 技术创新 创新扩散 创新失败 衰减 涨落放大 新产业形 成,实现 主导产业 更替,改 变已有产 业结构 临界点 新稳态形成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4.1.3 1的具体途径(1)技术创新促进了劳动分工精细化,实现劳动力就业结构升级工艺创新对生产一线工人的智力和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体力劳动力的比例降低,脑力劳动力的比例上升,出现灰领阶层,从而提升了劳动力就业结构。体力劳动力与脑力劳动力的比例,在机械化初期为9:1,机械化阶段为6:4,自动化阶段为1:9 技术创新既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职业,也可能使某些职业消失。例如由于打字机的出现,,曾使打字员这一职业十分风光;、而程控交换机的问世则加速了话务员职业的消失。14
14 4.1.3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的具体途径 (1)技术创新促进了劳动分工精细化,实现劳动 力就业结构升级 工艺创新对生产一线工人的智力和技术水平提 出更高要求,体力劳动力的比例降低,脑力劳 动力的比例上升,出现灰领阶层,从而提升了 劳动力就业结构。 体力劳动力与脑力劳动力的比例,在机械化初 期为9 ∶1 , 机械化阶段为6 ∶4,自动化阶 段为1 ∶9 。 技术创新既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职业,也可能 使某些职业消失。例如由于打字机的出现, 曾 使打字员这一职业十分风光; 而程控交换机 的问世则加速了话务员职业的消失
4.1.3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途径(2)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高劳动生产率的行业比例上升工艺创新改善了劳动手段,提升了工艺方法,从而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表现出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作为技术创新的结果,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低于整个社会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获得超额利润,从而导致生产要素向这些行业流动,从而促使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部门比例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在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中工业比例上升;工业化中期工业内部的制造业比例上升;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内部的高技术产业比例上升;在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比例上升。15
15 4.1.3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的具体途径 (2)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高劳 动生产率的行业比例上升 工艺创新改善了劳动手段,提升了工艺方法,从而促使 劳动生产率提高,表现出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作为技术创新的结果,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就会低于整个社会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就会 获得超额利润, 从而导致生产要素向这些行业流动, 从 而促使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部门比例上升,产业结构升 级。 在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中工业比例上升;工业化中期, 工业内部的制造业比例上升;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内 部的高技术产业比例上升;在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比 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