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介质的极化
7.1 介质的极化
7.1.1极化现象及其物理量 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电场方向在有限范围内短程移动,形成一个偶极子。 电偶极矩μ: u=q·l(单位:库仑·米) 电偶极矩的方向: 负电荷指向正电荷。电偶极矩的方向与外电场的方向 一致
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电场方向在有限范围内短程移动,形成一个偶极子。 7.1.1 极化现象及其物理量 -q +q E
电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内的质点(原子、分子、离子)正负电 荷重心的分离,使其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或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尽管可以逆向移动,但它们并不能挣脱 彼此的束缚而形成电流,只能产生微观尺度的相对位移并使其转变成偶 极子的过程
电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内的质点(原子、分子、离子)正负电 荷重心的分离,使其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或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尽管可以逆向移动,但它们并不能挣脱 彼此的束缚而形成电流,只能产生微观尺度的相对位移并使其转变成偶 极子的过程
质点的极化率o:a=L。 表征材料的极化能力。 单位:Fm 局部电场Eoc: 作用在微观质点上的局部电场。 介质的极化强度P:P=。 单位:Cm 单位介质体积内的电偶极矩总和。或束缚电荷的面密 度
单位:F·m2 单位:C/m2
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宏观可测量之间的关系 单位板面上束缚电荷的数值(极化电荷密度)可以用单位体积材料中总的偶极矩即极化 强度P来表示。 设N是体积V内偶极矩的数目,电偶极矩等于两个异号电荷士Q乘以间距d,则: P=Nu/V=Qd/V=Q/A O日⊙日Θ日Q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Q + Q 单位板面上束缚电荷的数值(极化电荷密度)可以用单位体积材料中总的偶极矩即极化 强度P来表示。 设N是体积V内偶极矩的数目,电偶极矩等于两个异号电荷Q乘以间距d,则: P= N /V = Q d/V= Q/A 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宏观可测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