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化学杀虫剂主要有25%杀虫双水剂每亩200ml,50"%杀螟硫碑(杀螟松)乳油每亩100ml, 50%杀螟丹(巴丹)可溶性粉每市100g等,兑水50-75L贤雾:泼浇时亩药量加水3009L:数 毒士时市药量拌半「细士2Kg。施药时,田中宜保持浅水,田中无水时,宜加水使用,不宜采用 撤毒上的方法施药。 第二节稻飞虱 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俗称“蠓虫”、“响虫”等.屈于同翅目,飞虱科。在我国危害水稻 的飞虱种类主要有褐稻虱iaparvata lugens(S1al)(英文名Brown planthopper),白背飞瓦Sogatella fureifera(Horvath)(英文名White backed planthopper)、灰飞或I.aodeiphax striatellus(Fallen) (英文名Small brown planthopper)等3种。此外,在北方稻尚可见牌飞甄Sogatelta panicicola Ishihara(英文名Panicm planthopper)、白脊飞虱tinkanodes sapporana(Matsumura)和长绿飞虱 Saccharosvdne procerus(Matsumura)('文名Green slender planthopper)等. 一、分布与危害 褐飞虱主要分布于亚洲、人洋洲和太 平洋岛屿的产稻国:白背飞虱主要分布有 亚、东南亚、南亚、埃及、大洋洲及太 洋渚岛:灰飞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 欧洲,北非等地。3种飞具在我国各省区 均有发生,褐飞虱为偏南方种类,在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危害严重:白背飞虱为 广跨偏南方的种类,危苦性仪次于锡飞虱: 灰飞乱为厂跨偏北种类。 图53褐飞虱 1长翘型成虫2知翘型成虫3头阗部背面4维性 飞虱类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 上殖器5.块6长翅型若虫7.知阔型雄成虫 吸汁液雄虫产卵时,用产卵器测破叶箱 《1、2、57仿西北农业大学,3,4仿李成章等) (引白李照会主怎《农业品鉴定》202板P12图5-1 和叶片,易使宿株失水和感染菌核病,杆 泄物常招致霉菊滋生,影响水稻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大量发生危害时,稻林水分迅速下降,叶片 中蛋白质、淀粉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和还晾陆显芳增加,稻茎基部变黑腐栏,甚至整丛倒伏枯 死。用间受害稻从常由点、片开始远化正常稻株黄矮,俗称冒穿、“黄塘或塌图等。以后 稻株干枯,粒重下降秕粒增加,“冒学范继续扩大,重发生年常使全田颗粒龙收。另外,飞 11
虱类还能传播植物精毒病。飞虱能传播 水稻丛透缩病和常齿叶透缩病:白背飞虱 能传水稻黑条矮缩病:灰飞虱能传播稻 麦条纹叶拈柄,稻、麦、玉米黑条矮缩病 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等,病害流行时 发失更为惨重 褐飞国食性单一,在自然情况下只取 食水稻和普通野生稻:白背飞国上要危害 水稻,兼食大麦、小麦、柴、玉米、甘德 图541背飞风 高莱、野生稻、积草和早熟禾等:灰飞虱 L长划利目成虫2妇短型能成虫3长该型生成虫4头 骑部背面5.雄性外生消器 取食水眉、小发、人麦、玉米、高梁,甘 (1、23彷农业大学,.5仿李成章】 燕、看发娘、稗草、李氏禾,双穗金种等 引自李黑会丰编《农业显鉴定》22版P图5-2 禾本科相物。 二、形态特征 (一)褐飞虱(图53 成虫有长翅和短速两型。全林褐 色,有光泽,长翅星体长(连翅)45mm 短翅型雌虫3.54mm,雄虫2.2~2.5mm 翅长度不达腹木。前筒背板和小盾片都有 3条明显的凸起线。后是第跗节外方有 小刺:深色型腹部黑褐,浅色擊腹部褐色 雄虫抱器端部不分又,旦尖角状向内前之 突出:雄虫产卵器第载薄片内缘呈半圆 5-5灰飞 形笑起 1,长翅型封成虫2短切型难成虫3长短型数成虫4头 胸部背面5.非坪外生结共6阳了若电 卵香燕形,乳白至淡黄色,卵粒在 《1、2、3街南点农业大学,4、5仿李成章等,6,7仿Ss 植物朔织内成行排列,卵帽与产卵痕表面 (引自李黑会主编《农业鉴定》22版P川4图53) 等平 若虫共5龄:初时淡黄白色,后变祸色,近椭因形。5龄若虫第3、4节腹背各有1个明 显的”形浅斑。若虫落入水面后足伸展成一直线 (二)白背飞虱(图54)
成虫有长翅和短翅两型。长烟型体长(连超)3.84.6mm,短翅型体长)2.5~3.5mm。年虫 淡黄色具黑褐斑,雌虫大多黄白色。雄虫头项、前胸和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仅头顶瑞部脊间黑 褐色,前胸背板侧脊外方复眼后方有1暗褐色新月形爽,中脔背板侧区黑阀色,前翅半透明,有 黑褐色翅无:额、颊区、胸、腹部腹面均为黑褐色。雄虫额、颊区及爵腹部服面则为黄褐色。雄 虫拖握器于瑞部分叉。 卵长0,8mm,长椭圆形稍弯曲,一端稍大。卵块中卵粒成单行排列,卵帽不外露,外表仅 见褐色条状产卵痕 若虫体淡灰褐色,背有淡灰色云状斑,共5龄。1龄体长1mm左右,末龄体长约29mm,3 龄见翅芽。从3龄腹部第3、4节背各有1对乳白色近三角形斑纹。若虫落水其后是伸展成一直 线 (三)灰飞虱(图55) 成虫有长翅和短翅两型。长翅型堆虫体长(连翅)44.2mm,维虫体长3.5-3.8mm:短翅型 雌虫242.8mm,雄虫2.1-2.3mm。唯虫黄祸色,推虫黑色。头页略突出,在头顶上由脊形成四陷 排成三角形:颜面额区雄维均为黑色。雌虫中啊背板中部淡货色,两侧暗竭色,雄虫中两背板全 部黑色,翅半透明,带灰色:前翅后缘中部有一翅斑。雄性抱握器端部不分义,如小鸟形。 卵香蕉形.长约1mm,初产时乳白半透明,后期淡黄。卵双行样列成块,卵盖微露于产卵 痕外。 若虫共5龄,未龄体长约2.7mm,深灰褐色,前翅芽明显超过后翅芽。35龄若虫腹背斑 纹较清晰,第3、4腹节背面各有1淡色“八”字纹,第68腹竹背面的淡色纹呈”一”字形。在 水稻生长季节,若虫多呈乳黄或演褐色,秋未、冬春多呈灰褐色。驹、股部背面两侧色较深。若 虫落水其后足伸展成“八”字形。 三、生活史与习性 (一)生活史 1褐飞虱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在我同各地发生的代数,随纬度和年总积湿、迁入时期、水 稻栽培期而不同。在海南省南部每年发生12代:广东、广西中南部、福建南部,每年发生89代: 江淮之间年发生34代:35N以北的其它稻区,常年发生上2代。越冬北界大体在1月份12℃的 等温线(23”26N,北同归线附近)。低温和食料缺乏是限制其越冬的两个关键因了,因此,水稻 (包括野生稻)在冬季能香存活作为褐飞虱能否在当地越冬的生物指标 褐飞虱各虫态无滑有感冬的特征。研究证实,我国每年初次发生的虫测主要由亚洲大陆南部 和热带终年发生地由南向北逐代迁飞而来。每年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向北推进,由热带繁殖地区
迁至业热带,然后再油亚热带迁至温带地区,常年可出现5次自南向北迁飞。在3月下句至5月, 随西南气流由9、以南终年发生区迁入,主降在深江流域及间南等地,在早稻上繁殖2代后,于 6月间早稻黄熟时产生长翅型拔虫向北迁飞,主降在南岭南北,波及长江以南:7月上句从南岭南 北稻区迁入长江流域,并波及淮河流域:7月下句至8月上旬长江以南双季稻成熟时,迁全江淮间 和淮北区:8月下句至9月上句淮北及江淮单季稻成熟时,开始随南向气流向南迁移,常年可出 现3次回迁 2白背飞到为迁飞性害虫。在我国由南到北发生代数地而异。海南省南部年发生川代, 长江以南+7代,淮河以南34代,东北地区2-3代,新疆,宁夏两白治区12代。在26N左石 地区以卵在自生稻蔺、晚稻残珠、游草上越冬,在北以北广大地区虫源由越冬地迁飞而米。 3.灰飞武又名灰稻虱。在我国由北向南年发生48代,华北地区45代。在各地均可感冬 在福建、厂东、西和云南南部,冬李3种虫态均可发现,其它各地主岁以3、4龄若虫在麦用、 绿肥出、沟边,河边的不本科杂草上越冬,尤以背风向阳处为多。气温高于℃时,能爬上尚主取 食:低于5℃时,潜伏在客主根际和士壤缝隙中不食不动。当早春句均温度10℃左右,越冬若虫 开始羽化,12C以上达羽化高峰。 华北1代若虫主要在麦田生活:5月下句至6月中句化,迁入水稻秧田、早栽本田和玉米田: 2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下制羽化,大量迁入水稻本田繁殖危古:3代在8月中旬前羽化,4代在 9月上至10月下甸羽化,退化的若虫进入越冬:5代若虫在10月上旬至1月下句年化。1年中, 从7月下句至8月初水稻拔节、孕德期虫帚渐增,以9月糊抽德、乳熟期虫量最高。 (二)生活习性 1褐飞虱成虫可分为翅型和长翅型两种类型。短翅型为居留,繁殖能力较高:长翅型为 迁移型,羽化后不久,雌虫体内肪含量高,含水景低,翅负荷小,飞行能力最强。起飞升空后, 随高空水平气流而迁移。空气湿度高,有利于迁移飞行,常群集于云雾中。在迁移途中如遇风的 复合、降南、下沉气流等,就被迫降落地面。 成虫对生长嫩绿的水稻有明显趋性,长翅成虫有明显趋光性。但堆虫在卵巢发育成熟和交配 后即转入定居繁殖阶段,追光性减弱。成虫、若虫喜阴湿环境,往往柄息在离水面10m以内的 稻株上,在学德期植株上吸食量最大。正常条件下每雄平均产卵20070粒。在生长季节繁殖1 代需2以上。水稻分境和技节期,稻株中含糖量低,水溶性蛋白厦含量高,短翅型成虫的此例 较高。水稻生长后期,随着植株营养状况的恶化和虫口密度上开,加速了长翅成的产生。因此, 长短成虫的大量迁出,都发生在水稻生长后期。3龄是翅型分化的关键虫期,其中1龄若血的营 养次况与翅里的分化关系尤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