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壳、下壳、横沟及腹区各由数块大小不等的多角形板 片组成,其数目、形状和排列方式随属、种而异。 ➢ 上述的小板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板式,板式一般自左 -背-右排列。如多甲藻板式为1P,4’,2- 3a,7’’,3G,5’’’,2’’’’,6V。即表示顶孔板1,顶板4,前间插 板2-3,沟前板7,横沟3,沟后板5,底板2,腹区6
➢ 上壳、下壳、横沟及腹区各由数块大小不等的多角形板 片组成,其数目、形状和排列方式随属、种而异。 ➢ 上述的小板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板式,板式一般自左 -背-右排列。如多甲藻板式为1P,4’,2- 3a,7’’,3G,5’’’,2’’’’,6V。即表示顶孔板1,顶板4,前间插 板2-3,沟前板7,横沟3,沟后板5,底板2,腹区6
4.色素、色素体和贮存物质 ➢ 除含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外, 还特含甲藻素和多甲藻素。 ➢ 色素体呈黄褐色、红褐色或蓝绿色。 纵裂甲藻的色素体少,常呈片状。 横裂甲藻的色素体小而多,常呈盘状。 全动营养的种类,如夜光藻则无色素体。 ➢ 贮存物质:淀粉或油滴
4.色素、色素体和贮存物质 ➢ 除含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外, 还特含甲藻素和多甲藻素。 ➢ 色素体呈黄褐色、红褐色或蓝绿色。 纵裂甲藻的色素体少,常呈片状。 横裂甲藻的色素体小而多,常呈盘状。 全动营养的种类,如夜光藻则无色素体。 ➢ 贮存物质:淀粉或油滴
5.细胞核 多数甲藻的细胞核较特殊,染色质排列成串珠状,在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不形成纺缍体。有的种 类细胞核不含碱性蛋白。有学者认为,甲藻是介于原 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所谓间核生物(mesocaryon)
5.细胞核 多数甲藻的细胞核较特殊,染色质排列成串珠状,在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不形成纺缍体。有的种 类细胞核不含碱性蛋白。有学者认为,甲藻是介于原 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所谓间核生物(mesocaryon)
6.繁殖 ➢ 营养繁殖:细胞分裂 纵裂:纵裂甲藻亚纲+翅甲藻(横裂甲藻亚纲) 横裂:横裂甲藻亚纲的其它种类 斜裂:角藻属 ➢ 无性生殖:动孢子、不动孢子 ➢ 有性生殖:极少见 同配生殖:夜光藻等 异配生殖:三角角藻等
6.繁殖 ➢ 营养繁殖:细胞分裂 纵裂:纵裂甲藻亚纲+翅甲藻(横裂甲藻亚纲) 横裂:横裂甲藻亚纲的其它种类 斜裂:角藻属 ➢ 无性生殖:动孢子、不动孢子 ➢ 有性生殖:极少见 同配生殖:夜光藻等 异配生殖:三角角藻等
二、分 类 约1100种,仅1纲,甲藻纲Pyrrophyceae,分为二个亚 纲,即横裂甲藻亚纲Dinokontae和纵裂甲藻亚纲 Desmokontae 。 纵裂甲藻属Pleramonas 原甲藻属Prorocentrum 翅甲藻属Dinophysis 夜光藻属Noctiluca 裸甲藻属Gymnodinium 多甲藻属Peridinium 角藻属Ceratium
二、分 类 约1100种,仅1纲,甲藻纲Pyrrophyceae,分为二个亚 纲,即横裂甲藻亚纲Dinokontae和纵裂甲藻亚纲 Desmokontae 。 纵裂甲藻属Pleramonas 原甲藻属Prorocentrum 翅甲藻属Dinophysis 夜光藻属Noctiluca 裸甲藻属Gymnodinium 多甲藻属Peridinium 角藻属Cerat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