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吗?”陈相说:“不,许子穿粗麻编织的衣服。”孟子说:“许子戴冠吗?”陈 相说:“戴的。”孟子说:“什么样的冠?”陈相说:“白色的粗绸冠。”孟子说 是自己织出来的吗?”陈相说:“不,用粟米换来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 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因为妨碍耕作。”孟子说:“许于是用瓦罐煮饭、铁器 耕田吗?”陈相说:“是的。”盂子说:“是自己制作的吗?”陈相说:“不,用 粟米换来的。”孟子说,“用粟米换用具的人,并没有刻剥陶工、铁匠;陶工、 铁匠也用自己所造的用具来换粟米,难道是刻剥农夫吗,而且许子为什么不兼 做陶工、铁匠,把做出来的用具都拿到自己家中使用,干什么这样一一与各种 工匠进行交易?为什么许子如此不厌其烦?”陈相说:“各种工匠的工作,本来 就不能耕种着庄稼来兼做。” 孟子说:“那么,难道治理国家就能耕种着庄稼来兼做吗?有君子的事务 有小人的事务。以一人的生活来说,各种工匠的制品都不可缺少,如果必须自 己制作才来使用,是指使着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劳动心力、有的 有劳动体力,劳动心力的人治理人,劳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 活人,治理人的人被人养活,这是普在之下通行的道理。“在尧的时候,天下还 不安定,洪水横溢,四处泛滥,草木无限地生长,鸟兽成群地繁殖,稼没有收 获,禽兽危害民众,飞鸟走兽的踪迹横七竖八地布满中原国土。尧对此独自 忧虑,选拔了舜来进行治理。舜派益掌管焚火,益在山野沼泽点起烈火进行焚 烧,鸟兽奔逃藏匿。接着,由禹疏浚九河,治理济水、漯水、引注入海;开掘 汝水、注水,疏爱淮水、泗水,导注入江,这样一来,民众才有在中原大地上 得生息。在那时,禹一连八年在外边奔走,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不进去,纵 使要耕种,可有吗? 后稷教民从耕种收获,种殖谷物,谷物成熟了才能养育民众。人有人的行事 准则,吃饱、穿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养,就和禽兽差不多了。圣人对此感到 忧虑,派契提任司徒,以人与人的伦常关系来教诲民众,父子之间要亲密无间, 君臣之间要正义忠诚,夫妇之间要内外有别,长幼之间要尊卑有序,朋友之间 要遵守信用。放勋说:“督促他们,纠正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各得其本性, 随后再提高他们的道德。圣人为民众思虑到这种程度,还有闲暇耕种吗? 干尧以不能得到舜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舜以不能得到禹和皋陶这样的 人作为自己的忧虑,而以一百亩农日没有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是农夫。把财物 分给他人叫做惠,把普德教给他人叫做忠,为天下民众找到贤才叫做仁。因此, 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为天下民众找到贤才难。孔子说:‘尧作为君主伟大啊! 唯有天最高大,唯有尧效法它。浩瀚啊,民众无法形容。真正的君主啊,舜! 崇高啊,拥有了天”下却不古有它。’尧舜的治理天下,难道没有用他们的心 思吗?只是不用在耕作上而已。 我只听说用中土的德教未影响蛮夷,没听说过被蛮夷所影响的陈良是楚人, 喜好周公、孔子的学说,北来中土进行学习,北方的学者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 他就是所谓的豪杰之士。你们兄弟事奉他数十年,老师死了却背叛他的学说 过去孔子去世,门徒们守丧三年之后收拾行李准备回去,进屋与子贡揖别, 相对而哭,都泣不成声,然后才回去。子贡回到基地,在祭坛边筑屋独自居住 了三年,然后才回去。过了些日子,子夏、子张、子游因为有若长得橡孔子 打算像事奉孔子那样礼待他,并强求曾子也这样做。曾子说:不行。如同在江 汉之水中洗谬过,好似在六月骄阳下曝晒过,老师那样的纯净精洁是无法超越 的。如今许行这种话语难懂的南蛮人来非难先王之道,你却背叛了你的老师向
穿吗?”陈相说:“不,许子穿粗麻编织的衣服。”孟子说:“许子戴冠吗?”陈 相说:“戴的。”孟子说:“什么样的冠?”陈相说:“白色的粗绸冠。”孟子说: “是自己织出来的吗?”陈相说:“不,用粟米换来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 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因为妨碍耕作。”孟子说:“许于是用瓦罐煮饭、铁器 耕田吗?”陈相说:“是的。”盂子说:“是自己制作的吗?”陈相说:“不,用 粟米换来的。”孟子说,“用粟米换用具的人,并没有刻剥陶工、铁匠;陶工、 铁匠也用自己所造的用具来换粟米,难道是刻剥农夫吗,而且许子为什么不兼 做陶工、铁匠,把做出来的用具都拿到自己家中使用,干什么这样一一与各种 工匠进行交易?为什么许子如此不厌其烦?”陈相说:“各种工匠的工作,本来 就不能耕种着庄稼来兼做。” 孟子说:“那么,难道治理国家就能耕种着庄稼来兼做吗?有君子的事务, 有小人的事务。以一人的生活来说,各种工匠的制品都不可缺少,如果必须自 己制作才来使用,是指使着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劳动心力、有的 有劳动体力,劳动心力的人治理人,劳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 活人,治理人的人被人养活,这是普在之下通行的道理。“在尧的时候,天下还 不安定,洪水横溢,四处泛滥,草木无限地生长,鸟兽成群地繁殖,稼没有收 获,禽兽危害 民众,飞鸟走兽的踪迹横七竖八地布满中原国土。尧对此独 自 忧虑,选拔了舜来进行治理。舜派益掌管焚火,益在山野 沼泽点起烈火进行焚 烧,鸟兽奔逃藏匿。接着,由禹疏浚九河,治理济水、漯水、引注入海;开掘 汝水、注水,疏爱淮水、泗水,导注入江,这样一来,民众才有在中原大地上 得 生息。在那时,禹一连八年在外边奔走,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不进去,纵 使要耕种,可有吗? 后稷教民从耕种收获,种殖谷物,谷物成熟了才能养育民众。人有人的行事 准则,吃饱、穿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养,就和禽兽差不多了。圣人对此感到 忧虑,派契提任司徒,以人与人的伦常关系来教诲民众,父子之间要亲密无间, 君臣之间要正义忠诚,夫妇之间要内外有别,长幼之间要尊卑有序,朋友之间 要遵守信用。放勋说:‘督促他们,纠正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各得其本性, 随后再提高他们的道德。’圣人为民众思虑到这种程度,还有闲暇耕种吗? 干尧以不能得到舜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舜以不能得到禹和皋陶这样的 人作为自己的忧虑,而以一百亩农日没有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是农夫。把财物 分给他人叫做惠,把善德教给他人叫做忠,为天下民众找到贤才叫做仁。因此, 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为天下民众找到贤才难。孔子说:‘尧作为君主伟大啊! 唯有天最高大,唯有尧效法它。浩瀚啊,民众无法形容。真正的君主啊,舜! 崇高啊,拥有了天” 下却不古有它。’尧舜的治理天下,难道没有用他们的心 思吗?只是不用在耕作上而已。“ 我只听说用中土的德教未影响蛮夷,没听说过被蛮夷所影响的。陈良是楚人, 喜好周公、孔子的学说,北来中土进行学习,北方的学者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 他就是所谓的豪杰之士。你们兄弟事奉他数十年,老师死了却背叛他的学说。 过去孔子去世,门徒们守丧三年之后收拾行李准备回去,进屋与子贡揖别, 相对而哭,都泣不成声,然后才回去。子贡回到墓地,在祭坛边筑屋独自居住 了三年,然后才回去。过了些日子,子夏、子张、子游因为有若长得橡孔子, 打算像事奉孔子那样礼待他,并强求曾子也这样做。曾子说:‘不行。如同在江 汉之水中洗谬过,好似在六月骄阳下曝晒过,老师那样的纯净精洁是无法超越 的。’如今许行这种话语难懂的南蛮人来非难先王之道,你却背叛了你的老师向
他学习,与曾子真是大相径庭了。我只听说鸟儿从幽暗的山谷飞往高大的树木, 从没听说过从高大的树木飞到幽暗的山谷中去的。《鲁颂》说:“痛击戎狄,遏 止荆舒。’周公正要痛击他们,你却赞同他们的学说,这真算不上好的变更。 陈相说:“要是听从了许子的学说,市场上的物价就没有差别,都市里没有 欺骗行为,即使是五尺高的孩童到市场上去,也没有人会欺负他。布匹丝绸的 长短相等,价钱就一样:麻线丝絮的份量相等,价钱就一样;粟米谷物的多少 相等,价钱就一样;鞋履的大小相等,价钱就一样。” 孟子说:“物品之间不相一致,是物品本身的特性,或者相差一倍五倍,或 者相差十倍百倍,或者相差千倍万倍。你要把它们等量齐观,是淆乱天下。优 质的鞋和粗劣的鞋卖同样的价钱,人们怎么会接受呢?要是听从了许子的学说, 是引导着天下的人去进行欺骗,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段意】此章记载了孟子与信奉“神农之言”者的论战。所谓“神农之言”,是 当时诸子百家中属于家家的一个流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有《神 家》二十篇,可能就是他们的经典,由于该书已散佚,所以现今要研究这一派 的主张,《孟子》此章是极重要的资料。农家学派的主张,貌似激进,实际上却 是反对社会分工,要求退回到原始状态的社会中去,正如《汉书·艺文志?所 说:“及鄙着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静上下这序。”孟子根据 社会分工的合理性,论证了劳力和劳心、统治者与被统法者的区别问题。从社 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孟子的观点有正确的方面。孟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 力者治于人”,在近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以今日的眼光来看 孟子把它视为“天下之通义”未免存在片面性,但这是不能苛求他的。 能近取譬 迤云港外口谮校高三语文鲁课魍陪滩 【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日:(1)“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 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2)日:“使齐人傅之。”日: 齐人傅之,欢楚人咻之,(3)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4)引而置之庄岳 之间数年,(5)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6)使之居于王 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 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7) 【注释】(1)戴不胜:赵注云:“宋巨。”(2)傅:朱熹《集注》云:“教也。”(3)淋(xi休): 焦循《正义》训为“喧哗”。(4)挞:责打。(5)庄岳:朱熹《集注》云:“齐街里名也。”(6) 萨居州:赵注云:“宋之善上也。”(7)独:王引之《经传释词》云:“独犹将也。” 【译文】盂子对裁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君达到善的境界吧?让我明确地告 诉你。有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语,是让齐人来教他呢,还是让
他学习,与曾子真是大相径庭了。我只听说鸟儿从幽暗的山谷飞往高大的树木, 从没听说过从高大的树木飞到幽暗的山谷中去的。《鲁颂》说:‘痛击戎狄,遏 止荆舒。’周公正要痛击他们,你却赞同他们的学说,这真算不上好的变更。” 陈相说:“要是听从了许子的学说,市场上的物价就没有差别,都市里没有 欺骗行为,即使是五尺高的孩童到市场上去,也没有人会欺负他。布匹丝绸的 长短相等,价钱就一样:麻线丝絮的份量相等,价钱就一样;粟米谷物的多少 相等,价钱就一样;鞋履的大小相等,价钱就一样。” 孟子说:“物品之间不相一致,是物品本身的特性,或者相差一倍五倍,或 者相差十倍百倍,或者相差千倍万倍。你要把它们等量齐观,是淆乱天下。优 质的鞋和粗劣的鞋卖同样的价钱,人们怎么会接受呢?要是听从了许子的学说, 是引导着天下的人去进行欺骗,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段意】此章记载了孟子与信奉“神农之言”者的论战。所谓“神农之言”,是 当时诸子百家中属于家家的一个流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有《神 家》二十篇,可能就是他们的经典,由于该书已散佚,所以现今要研究这一派 的主张,《孟子》此章是极重要的资料。农家学派的主张,貌似激进,实际上却 是反对社会分工, 要求退回到原始状态的社会中去,正如《汉书·艺文志?所 说:“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誖上下这序。”孟子根据 社会分工的合理性,论证了劳力和劳心、统治者与被 统法者的区别问题。从社 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孟子的观点有正确的方面。孟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 力者治于人”,在近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以今日的眼光来看, 孟子把它视为“天下之通义”未免存在片面性,但 这是不能苛求他的。 能近取譬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陆洋 【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1)“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 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2)曰:“使齐人傅之。”曰: “一齐人傅之,欢楚人咻之,(3)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4)引而置之庄岳 之间数年,(5)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6)使之居于王 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 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7) 【注释】(1)戴不胜:赵注云:“宋巨。”(2)傅:朱熹《集注》云:“教也。”(3)淋(xiū休): 焦循《正义》训为“喧哗”。(4)挞:责打。(5)庄岳:朱熹《集注》云:“齐街里名也。”(6) 薛居州:赵注云:“宋之善上也。”(7)独:王引之《经传释词》云:“独犹将也。” 【译文】盂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君达到善的境界吧?让我明确地告 诉你。有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语,是让齐人来教他呢,还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