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作者 文章好,而且言谈风趣。有一次,纽约某 林氏宗亲会邀请他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 演讲吃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若是太 过吹噓,又有失学人风范。 ·当时,他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 比干丞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 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黧 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说 人才辈岀。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釆演讲,令台下的宗亲雀跃万 分,禁不住鼓掌叫好。 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小说中虚构 的人物,或是与林氏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 噓,诚然幽默可喜,不愧为是中国的“幽默大师
• 林语堂不但文章好,而且言谈风趣。有一次,纽约某 林氏宗亲会邀请他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 演讲吃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 若是太 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 • 当时,他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 比干丞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 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 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说 人才辈出。”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采演讲,令台下的宗亲雀跃万 分,禁不住鼓掌叫好。 • 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小说中虚构 的人物,或是与林氏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 嘘,诚然幽默可喜,不愧为是中国的“幽默大师” 。 接触作者
林语堂 作者简介 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染尘 幽默大师—杯语室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 著名学者、散文家、小说家。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 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 文学硕土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 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 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幽默大师——林语堂 •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 著名学者、散文家、小说家。 •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 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 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 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 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林语 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尘 19241930年,周作人和鲁迅编辑《语丝》 即林语堂自1924年《语丝》创刊不久即加入进这 个团体,是《语丝》的重要作者,他和鲁迅都属 于语丝派,二人是亲密的朋友。此时,他们立场 观点一致,相互声援,与现代评论派和段祺瑞政 府作斗争,积极进行对旧文化旧思想的批判
• 1924 -1930年,周作人和鲁迅编辑《语丝》, 即林语堂自1924年《语丝》创刊不久即加入进这 个团体,是《语丝》的重要作者,他和鲁迅都属 于语丝派,二人是亲密的朋友。此时,他们立场 观点一致,相互声援,与现代评论派和段祺瑞政 府作斗争,积极进行对旧文化、旧思想的批判。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林语 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尘 1932年,林语堂主办了一份当时颇受欢迎的刊物《论 语》。在《论语》半月刊的创刊号上,林语堂宣称 “论语发刊以提倡幽默为目标”(林语堂《答青崖论幽 默译名》),把“幽默”视为办该刊的宗旨,并在多篇 文章中倡导闲适笔调,他和鲁迅的分歧渐渐变得突出, 鲁迅和左翼文坛开始对他不满并展开了批评。两年后, 林语堂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继续倡导幽 默
• 1932年,林语堂主办了一份当时颇受欢迎的刊物《论 语》。在《论语》半月刊的创刊号上,林语堂宣称: “论语发刊以提倡幽默为目标”(林语堂《答青崖论幽 默译名》),把“幽默”视为办该刊的宗旨,并在多篇 文章中倡导闲适笔调,他和鲁迅的分歧渐渐变得突出, 鲁迅和左翼文坛开始对他不满并展开了批评。两年后, 林语堂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继续倡导幽 默。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林语堂 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4 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 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 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 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 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 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 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 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 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 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 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 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