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速度取决于损伤 因子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极轻度刺激:血流加快仅持续10~15分钟→恢复正常。 轻度刺激:血流加快可持续几小时→血流缓慢、甚至 停滞 较重刺激:15~30分钟血流停滞 严重刺激:几分钟内血流停滞 注意:同一炎症的不同部位,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不同的
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速度取决于损伤 因子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极轻度刺激: 血流加快仅持续10~15分钟→恢复正常。 轻度刺激: 血流加快可持续几小时→血流缓慢、甚至 停滞 较重刺激: 15~30分钟血流停滞 严重刺激: 几分钟内血流停滞 注意:同一炎症的不同部位,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不同的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通透性增加→富含蛋白的液体渗出血管外。 聚集在间质内(组织间隙)称为炎性水肿 聚集在浆膜腔称为积液。 (一)导致液体渗出(尤其是炎性水肿)的因素 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引起: 1、血管扩张、流体静脉压↑和血浆超滤 2、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胶体渗透压↑ (富含蛋白液体渗出)(组织的坏死崩解) 3、血管通透性↑ 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内皮细胞收缩: 原因: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P物质 部位:20-60μmV,不影响细动脉和毛细血管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通透性增加→富含蛋白的液体渗出血管外。 聚集在间质内(组织间隙)称为炎性水肿。 聚集在浆膜腔称为积液。 (一)导致液体渗出(尤其是炎性水肿)的因素: 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引起: 1、血管扩张、流体静脉压 ↑ 和血浆超滤 2、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胶体渗透压↑ (富含蛋白液体渗出) (组织的坏死崩解) 3、血管通透性↑ 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内皮细胞收缩: 原因: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P物质 部位:20~60µm V ,不影响细动脉和毛细血管
时间:短暂、可逆速发短暂反应 (2)内皮细胞骨架重构:(内皮细胞收缩) 原因:I-1、TNF、干扰素-γ、缺氧、亚致死性损伤 部位:毛细血管、细静脉 时间:持续时间长,4-6小时开始,持续长≥24小时 (3)内皮细胞穿胞作用个: 穿胞作用:在接近内皮细胞的连接处存在着相互连接的囊 泡所结构的囊泡体,形成穿胞通道。富含蛋白的液体通 过穿胞通道穿越内皮细胞称为穿胞作用。 原因: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P物质、VEGF 大多数的化学介质等 部位:微循环,主要毛细血管、小静脉 时间:可长可短
时间: 短暂、可逆——速发短暂反应 (2)内皮细胞骨架重构:(内皮细胞收缩) 原因:IL-1、TNF、干扰素- γ 、缺氧、亚致死性损伤 部位:毛细血管、细静脉 时间:持续时间长,4~6小时开始,持续长≥ 24小时 (3)内皮细胞穿胞作用↑: 穿胞作用:在接近内皮细胞的连接处存在着相互连接的囊 泡所结构的囊泡体,形成穿胞通道。富含蛋白的液体通 过穿胞通道穿越内皮细胞称为穿胞作用。 原因: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P物质、VEGF 大多数的化学介质等 部位:微循环,主要毛细血管、小静脉 时间:可长可短
(4)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原因:严重的烧伤、化脓菌感染等 部位:徼循环 时间:发生迅速,高水平持续几小时~几天 速发持续反应 (5)迟发持续性渗漏: 原因:轻度和中度热损伤、X线和紫外线照射、 某些细菌毒素等。(内皮凋亡、细胞因子有关) 部位:毛细血管、细静脉 时间:发生较晚,2~12小时开始——几小时~几天 (6)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白细胞粘附→释放活性的氧代谢产物、蛋白水解酶 →内皮细胞损伤脱落
(4)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原因: 严重的烧伤、化脓菌感染等 部位:微循环 时间:发生迅速,高水平持续几小时~几天—— 速发持续反应 (5)迟发持续性渗漏: 原因: 轻度和中度热损伤、X线和紫外线照射、 某些细菌毒素等。( 内皮凋亡、细胞因子有关) 部位:毛细血管、细静脉 时间:发生较晚,2~12小时开始——几小时~几天 (6)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白细胞粘附→释放活性的氧代谢产物、蛋白水解酶 →内皮细胞损伤脱落
(7)新生的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1)内皮连接不健全 2)VEGF→BV通透性↑ 3)新生的血管壁有较多的血管活性介质的受体。 以上因素可先后也可同时起作用。 (二)液体渗出的意义 1、有利: (1)局部炎症水肿可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 损伤作用; (2)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产物; (3)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
(7)新生的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1)内皮连接不健全 2)VEGF →BV通透性↑ 3)新生的血管壁有较多的血管活性介质的受体。 以上因素可先后也可同时起作用。 (二)液体渗出的意义: 1、有利: (1)局部炎症水肿可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 损伤作用; (2)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产物; (3)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