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屡屡遭贬,元祐八年(1093年),宣仁皇太后 崩,哲宗亲政。身为旧党人物的苏轼知道自己的政见为新政所不容,直到徽 宗即位(1101年),才遇赦北归,不久死于常州。可以说,高俅飞黄腾达之 日,正是苏轼遭遇灭顶之灾之时。此后二人之间尚有何联系呢?《挥麈后录》 说: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奖拔之情,每当苏轼的子孙 师时 苏轼把高俅荐给王晋卿,并非是由于厌恶他轻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对他才干 的欣赏。苏轼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戏 剧性,苏轼和高俅在政治上见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径庭,可以说完 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当苏门子弟贫不能存的时候,恰恰是高俅反过来救了 他们的命,使苏轼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风,这或许正得益于苏轼一生“眼 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谁都以诚相待,才使得政敌也为他的宽阔襟怀 所感动
◼ 再说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屡屡遭贬,元祐八年(1093年),宣仁皇太后 崩,哲宗亲政。身为旧党人物的苏轼知道自己的政见为新政所不容,直到徽 宗即位(1101年),才遇赦北归,不久死于常州。可以说,高俅飞黄腾达之 日,正是苏轼遭遇灭顶之灾之时。此后二人之间尚有何联系呢?《挥麈后录》 说: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奖拔之情,每当苏轼的子孙 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抚问,赠以金银财物,以周济其贫。由此看来, 苏轼把高俅荐给王晋卿,并非是由于厌恶他轻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对他才干 的欣赏。苏轼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戏 剧性,苏轼和高俅在政治上见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径庭,可以说完 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当苏门子弟贫不能存的时候,恰恰是高俅反过来救了 他们的命,使苏轼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风,这或许正得益于苏轼一生“眼 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谁都以诚相待,才使得政敌也为他的宽阔襟怀 所感动
现实人生】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又寧和仲,号“东坡居士”,谥 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他还是著名的磨宋八大 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梟》《东披乐府》。在政治上属旧 党
【现实人生】 ◼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 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 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 党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東坡的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文) 氰萄 欧阳修苏洵 掌婷 橄愈 苏辙王安石曾巩 亨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米芾 苏黄米蔡(书 蔡襄 法)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书 法) 三苏
苏轼(1037一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共称“北宋四大家” ■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 ◼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 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 ◼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 共称“北宋四大家” ◼ 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