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沥青材料 石油沥青三组分分析法的各组分性状 性状 外观特征 平均 碳氢比含量 物化特征 分子量/原子比/% 组分 几乎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油分淡黄透明液体200~700 0.5 5具有光学活性,常发现有荧 0.7 60光,相对密度约0910~ 0.925 树脂红褐色粘稠800-3000.8 0.7 5温度敏感性高,溶点低于 半固体 30100℃,相对密度大于1.000 沥青深褐色固体 1000 0.8 加热不熔化,分解为硬焦炭 质 微粒 5000 5~30使沥青呈黑色,相对密度 1.100~1.500 土木工程系
土 木 工 程 系 第七章 沥青材料 6 石油沥青三组分分析法的各组分性状 性状 组分 外观特征 平均 分子量 碳氢比 /原子比 含量 /% 物化特征 油分 淡黄透明液体 200~700 0.5 ~0.7 45 ~60 几乎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具有光学活性,常发现有荧 光 , 相 对 密 度 约 0.910 ~ 0.925 树脂 红褐色粘稠 半固体 800~3000 0.7 ~0.8 15 ~30 温 度敏 感性高 ,溶 点低于 100℃,相对密度大于1.000 沥青 质 深褐色固体 微粒 1000 ~5000 0.8 ~1.O 5~30 加热不熔化,分解为硬焦炭, 使 沥青 呈黑色 ,相 对密度 1.100~1.500
第七章沥青材料 (2)四组分分析法 石油沥青的四组分分析法是将石油沥青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 质和沥青质。石油沥青按四组分分析法所得各组分的性状如下表: 组分性状 外观特征平均相对密度平均分子量 主要化学结构 饱和分 无色液体 0.89 625 烷烃、环烷烃 芳香分黄色至红色液体0.99 730 芳香烃、含S衍生物 胶质 棕色粘稠液体 1.09 970 多环结构,含S、0、N 衍生物 沥青质深棕色至黑色固态1.15 3400 缩合环结构,含S、0、N 衍生物 土木工程系
土 木 工 程 系 第七章 沥青材料 7 (2)四组分分析法 石油沥青的四组分分析法是将石油沥青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 质和沥青质。石油沥青按四组分分析法所得各组分的性状如下表: 性状 组分 外观特征 平均相对密度 平均分子量 主要化学结构 饱和分 无色液体 0.89 625 烷烃、环烷烃 芳香分 黄色至红色液体 O.99 730 芳香烃、含S衍生物 胶质 棕色粘稠液体 1.09 970 多环结构,含S、O、N 衍生物 沥青质 深棕色至黑色固态 1.15 3400 缩合环结构,含S、O、N 衍生物
第七章沥青材料 2.胶体结构(1)溶胶型结构 (2)溶凝胶型结构 (3)凝胶型结构 沥青胶体结构示意图 a)溶胶型结构;b)溶凝胶型结构;c)凝胶型结构 土木工程系
土 木 工 程 系 第七章 沥青材料 8 2.胶体结构 (1)溶胶型结构 (2)溶-凝胶型结构 (3)凝胶型结构 a) b) c) 沥青胶体结构示意图 a)溶胶型结构; b) 溶-凝胶型结构; c)凝胶型结构
第七章沥青材料 7.2.3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1.物理常数 √5.耐久性 √2粘滞性 √3延性 6.安全性 4.温度敏感性 7.其他性质 土木工程系
土 木 工 程 系 第七章 沥青材料 9 7.2.3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1.物理常数 2.粘滞性 3.延性 4.温度敏感性 5.耐久性 6.安全性 7.其他性质 √ √ √ √
第七章沥青材料 1.物理常数 (1)密度—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单位:kg/m或g/cm3。 我国现行试验方法规定测定15℃下沥青密度 (2)相对密度在规定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 之比。 我国现行方法规定测定25℃下的相对密度。 沥青15℃密度与25℃相对密度之间的换算公式: 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25/25℃)=沥青的密度(15℃)×0.996 土木工程系
土 木 工 程 系 第七章 沥青材料 10 1.物理常数 (1)密度——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单位:kg/m3或 g/cm3 。 我国现行试验方法规定测定15℃下沥青密度。 (2)相对密度——在规定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 之比。 我国现行方法规定测定25℃下的相对密度。 沥青15℃密度与25℃相对密度之间的换算公式: 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25/25℃)= 沥青的密度(15℃)×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