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十四章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与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一节工资理论 劳动的供给曲线 …421 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非完全竞争劳动市场的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一)“独家买主”条件下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429 )双边垄断条件下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第二节地租理论… 地租是农产品价值超过其生产费(成本)的余额 二、地租是决定农产品的供给的成本因素…… 437 经济租与准地租 …440 第三节资本与利息……… 、实际利率与借贷资本的利率………… 442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 …444 三、利率决定于对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4 第四节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 第十五章“三位一体”公式和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的 庸俗性 第一节生产费价值论与“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理论 第二节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生产性 第三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绝对地租 第十六章微观经济学的总结: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般均衡的涵义 、瓦尔拉的一般均衡模型……
第 十 四 章 工 资 、 地 租 、 利 息 和 利 润 与 国 民 收 入 的 分 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1 第 一 节 工 资 理 论 … … … … … … … … … … … … … … … … … … … 4 2 1 一 、 劳 动 的 供 给 曲 线 … … … … … … … … … … … … … … … … 4 2 1 二 、 完 全 竞 争 条 件 下 工 资 的 决 定 … … … … … … … … … … … 4 2 4 三 、 非 完 全 竞 争 劳 动 市 场 的 工 资 与 就 业 量 的 决 定 … … … … 4 2 9 ( 一 ) “ 独 家 买 主 ” 条 件 下 工 资 与 就 业 量 的 决 定 … … … 4 2 9 ( 二 ) 双 边 垄 断 条 件 下 工 资 与 就 业 量 的 决 定 … … … … … 4 3 0 第 二 节 地 租 理 论 … … … … … … … … … … … … … … … … … … … 4 3 2 一 、 地 租 是 农 产 品 价 值 超 过 其 生 产 费 ( 成 本 ) 的 余 额 … … 4 3 2 二 、 地 租 是 决 定 农 产 品 的 供 给 的 成 本 因 素 … … … … … … … 4 3 7 三 、 经 济 租 与 准 地 租 … … … … … … … … … … … … … … … … 4 4 0 第 三 节 资 本 与 利 息 … … … … … … … … … … … … … … … … … … 4 4 2 一 、 实 际 利 率 与 借 贷 资 本 的 利 率 … … … … … … … … … … … 4 4 2 二 、 利 率 决 定 于 储 蓄 与 投 资 … … … … … … … … … … … … … 4 4 4 三 、 利 率 决 定 于 对 贷 资 金 的 供 给 与 需 求 … … … … … … … … 4 4 6 第 四 节 经 济 利 润 与 正 常 利 润 … … … … … … … … … … … … … … 4 4 8 第 十 五 章 “ 三 位 一 体 ” 公 式 和 边 际 生 产 力 分 配 理 论 的 庸 俗 性 … … … … … … … … … … … … … … … … 4 5 2 第 一 节 生 产 费 价 值 论 与 “ 三 位 一 体 ” 的 收 入 分 配 理 论 … … … 4 5 4 第 二 节 资 本 的 边 际 生 产 力 与 资 本 的 生 产 性 … … … … … … … … 4 5 8 第 三 节 马 克 思 劳 动 价 值 论 与 绝 对 地 租 … … … … … … … … … … 4 6 9 第 十 六 章 微 观 经 济 学 的 总 结 : 一 般 均 衡 与 福 利 经 济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8 2 第 一 节 一 般 均 衡 与 局 部 均 衡 … … … … … … … … … … … … … … 4 8 3 一 、 一 般 均 衡 的 涵 义 … … … … … … … … … … … … … … … … 4 8 3 二 、 瓦 尔 拉 的 一 般 均 衡 模 型 … … … … … … … … … … … … … 4 8 6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 9 ·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
现代西方经济学 两个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 …………491 ()交换的一般均衡 …491 C二)生产的一般均衡 495 ∈三)交换与生产之间的一般均衡 四、投入一产出分析与一般均衡 …500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 508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规范学科 皮古的福利经济学 …511 、“帕累托最适度”状态…… …515 (一)交换的“帕累托最适度”条件…………… (二)生产的“帕累托最适度”条件… (三)交换与生产之间的“帕累托最适度”条件………520 四、卡尔多的“假想的补偿原理”……… 521 五、西托夫斯基的双重检验标准 524 六、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的涵义… 526 C二)效用可能性曲线与效用可能性边界 C三)兼顾生产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社会福利 极大值的决定 …530 第三节外差效应与社会福利 532
三 、 两 个 部 门 的 一 般 均 衡 模 型 … … … … … … … … … … … … 4 9 1 ( 一 ) 交 换 的 一 般 均 衡 … … … … … … … … … … … … … … 4 9 1 ( 二 ) 生 产 的 一 般 均 衡 … … … … … … … … … … … … … … 4 9 5 ( 三 ) 交 换 与 生 产 之 间 的 一 般 均 衡 … … … … … … … … … 4 9 7 四 、 投 入 - 产 出 分 析 与 一 般 均 衡 … … … … … … … … … … … 5 0 0 第 二 节 福 利 经 济 学 … … … … … … … … … … … … … … … … … … 5 0 8 一 、 福 利 经 济 学 是 一 门 规 范 学 科 … … … … … … … … … … … 5 0 8 二 、 皮 古 的 福 利 经 济 学 … … … … … … … … … … … … … … … 5 1 1 三 、 “ 帕 累 托 最 适 度 ” 状 态 … … … … … … … … … … … … … … 5 1 5 ( 一 ) 交 换 的 “ 帕 累 托 最 适 度 ” 条 件 … … … … … … … … 5 1 7 ( 二 ) 生 产 的 “ 帕 累 托 最 适 度 ” 条 件 … … … … … … … … 5 1 9 ( 三 ) 交 换 与 生 产 之 间 的 “ 帕 累 托 最 适 度 ” 条 件 … … … 5 2 0 四 、 卡 尔 多 的 “ 假 想 的 补 偿 原 理 ” … … … … … … … … … … 5 2 1 五 、 西 托 夫 斯 基 的 双 重 检 验 标 准 … … … … … … … … … … … 5 2 4 六 、 社 会 福 利 函 数 … … … … … … … … … … … … … … … … … 5 2 6 ( 一 ) 社 会 福 利 函 数 的 涵 义 … … … … … … … … … … … … 5 2 6 ( 二 ) 效 用 可 能 性 曲 线 与 效 用 可 能 性 边 界 … … … … … … 5 2 7 ( 三 ) 兼 顾 生 产 效 率 和 收 入 分 配 的 社 会 福 利 极 大 值 的 决 定 … … … … … … … … … … … … … … … 5 3 0 第 三 节 外 差 效 应 与 社 会 福 利 … … … … … … … … … … … … … … 5 3 2 · 1 0 ·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
现代西方经济学 序言 本书定名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在这里,“西方经济 学”这个词语可以看作是有别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这个词语的简称或别称;至于“现 代”,则大体上指的是本世纪三十年代迄至当前时期。所以本 书又可定名为“当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包括现代西方 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本书 的内容,是适应教学需要,基本上取材于西方国家流行的一 些同类型或同名称的论著编写而成的一本教科书 经济科学,作为探索、揭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生活 (有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性的 种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以 及经济科学的相应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各有 其特定的研究领域的独立的分支学科,政治经济学即是其中 之一。例如,标志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开始形成为一门独 立的社会科学的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在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 体系时,已经论及了经济史、经济思想(学说)史和财政学 等学科有关的内容。李嘉图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 赋税原理》一书,除了在前六章全面阐述了他的经济理论 (学说)体系,在第七章考察国际价值问题时论及国际贸易与
序 言 本 书 定 名 为 “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 。 在 这 里 , “ 西 方 经 济 学 ” 这 个 词 语 可 以 看 作 是 有 别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 资 产 阶 级 政 治 经 济 学 ” 这 个 词 语 的 简 称 或 别 称 ; 至 于 “ 现 代 ” , 则 大 体 上 指 的 是 本 世 纪 三 十 年 代 迄 至 当 前 时 期 。 所 以 本 书 又 可 定 名 为 “ 当 代 资 产 阶 级 政 治 经 济 学 ” , 它 包 括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的 两 大 组 成 部 分 — — 微 观 经 济 学 和 宏 观 经 济 学 。 本 书 的 内 容 , 是 适 应 教 学 需 要 , 基 本 上 取 材 于 西 方 国 家 流 行 的 一 些 同 类 型 或 同 名 称 的 论 著 编 写 而 成 的 一 本 教 科 书 。 经 济 科 学 , 作 为 探 索 、 揭 示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中 的 经 济 生 活 ( 有 用 的 物 质 资 料 和 劳 务 的 生 产 分 配 交 换 和 消 费 ) 的 规 律 性 的 一 种 知 识 体 系 , 随 着 社 会 生 产 力 和 人 类 社 会 的 发 展 变 化 , 以 及 经 济 科 学 的 相 应 的 发 展 变 化 , 逐 渐 形 成 了 为 数 众 多 的 各 有 其 特 定 的 研 究 领 域 的 独 立 的 分 支 学 科 , 政 治 经 济 学 即 是 其 中 之 一 。 例 如 , 标 志 着 资 产 阶 级 政 治 经 济 学 开 始 形 成 为 一 门 独 立 的 社 会 科 学 的 亚 当 · 斯 密 于 1 7 7 6 年 出 版 的 《 国 民 财 富 的 性 质 和 原 因 的 研 究 》 一 书 , 在 建 立 了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完 整 的 理 论 体 系 时 , 已 经 论 及 了 经 济 史 、 经 济 思 想 ( 学 说 ) 史 和 财 政 学 等 学 科 有 关 的 内 容 。 李 嘉 图 于 1 8 1 7 年 出 版 的 《 政 治 经 济 学 和 赋 税 原 理 》 一 书 , 除 了 在 前 六 章 全 面 阐 述 了 他 的 经 济 理 论 ( 学 说 ) 体 系 , 在 第 七 章 考 察 国 际 价 值 问 题 时 论 及 国 际 贸 易 与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 1 ·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
现代西方经济学 国际金融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外,还在继后各章运用他的经济 理论考察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收支的一些问题。在经济科学的 众多分支学科中,还有诸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交通 运输经济学、贸易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经营管理 学、销售学、人力和劳动经济学、人口学、教育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的新的分 支学科或分支学科的分支学科,更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诸 如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国 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经济计量学……。作为一种分类方法,西方经 济学家有时把经济科学分为两大类,即把政治经济学称为理 论经济学,而相应地把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来研究某一特定 的经济活动或经济问题的学科或其中的大部分学科称为应用 经济学。尽管这种分类不可能是十分严谨严密的,但它基本 上反映了政治经济学或理论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即所有各种经济学科基本上是在运用政治经济学的一些范 畴、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和基本的理论原理基础上建立起本 学科特有的一些范畴和理论原理,而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某些内容或分析方法又被吸收到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 中,使政治经济学本身与其他经济学科在交叉重叠中得到不 断的补充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现代西方 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的众多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因 此,比较全面地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显然是为更深 入具体研究各门学科的一个必要的环节或重要的前提 同十九世纪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一样,当代资产阶级
国 际 金 融 的 一 些 基 本 理 论 以 外 , 还 在 继 后 各 章 运 用 他 的 经 济 理 论 考 察 了 一 个 国 家 的 财 政 收 支 的 一 些 问 题 。 在 经 济 科 学 的 众 多 分 支 学 科 中 , 还 有 诸 如 农 业 经 济 学 、 工 业 经 济 学 、 交 通 运 输 经 济 学 、 贸 易 经 济 学 、 货 币 银 行 学 、 保 险 学 、 经 营 管 理 学 、 销 售 学 、 人 力 和 劳 动 经 济 学 、 人 口 学 、 教 育 经 济 学 … …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 运 用 经 济 学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形 成 的 新 的 分 支 学 科 或 分 支 学 科 的 分 支 学 科 , 更 是 日 新 月 异 , 层 出 不 穷 。 诸 如 生 产 力 经 济 学 、 技 术 经 济 学 、 能 源 经 济 学 、 环 境 经 济 学 、 国 土 经 济 学 、 信 息 经 济 学 、 城 市 和 区 域 经 济 学 以 及 发 展 经 济 学 、 比 较 经 济 学 、 经 济 计 量 学 … … 。 作 为 一 种 分 类 方 法 , 西 方 经 济 学 家 有 时 把 经 济 科 学 分 为 两 大 类 , 即 把 政 治 经 济 学 称 为 理 论 经 济 学 , 而 相 应 地 把 运 用 政 治 经 济 学 原 理 来 研 究 某 一 特 定 的 经 济 活 动 或 经 济 问 题 的 学 科 或 其 中 的 大 部 分 学 科 称 为 应 用 经 济 学 。 尽 管 这 种 分 类 不 可 能 是 十 分 严 谨 严 密 的 , 但 它 基 本 上 反 映 了 政 治 经 济 学 或 理 论 经 济 学 与 其 他 经 济 学 科 的 关 系 , 即 所 有 各 种 经 济 学 科 基 本 上 是 在 运 用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一 些 范 畴 、 分 析 方 法 、 分 析 工 具 和 基 本 的 理 论 原 理 基 础 上 建 立 起 本 学 科 特 有 的 一 些 范 畴 和 理 论 原 理 , 而 分 支 学 科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其 中 某 些 内 容 或 分 析 方 法 又 被 吸 收 到 政 治 经 济 学 这 门 学 科 中 , 使 政 治 经 济 学 本 身 与 其 他 经 济 学 科 在 交 叉 重 叠 中 得 到 不 断 的 补 充 和 发 展 。 正 是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我 们 可 以 说 ,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是 现 代 西 方 的 众 多 的 经 济 学 分 支 学 科 的 理 论 基 础 。 因 此 , 比 较 全 面 地 掌 握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的 内 容 , 显 然 是 为 更 深 入 具 体 研 究 各 门 学 科 的 一 个 必 要 的 环 节 或 重 要 的 前 提 。 同 十 九 世 纪 的 资 产 阶 级 政 治 经 济 学 一 样 , 当 代 资 产 阶 级 · 2 ·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
现代西方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说纷纭各成一家的流派 或学派。一般说来,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新的流派或学派, 般表现为方法论(包括哲学基础和分析方法、分析工具),主 要的理论观点和相应的政策主张等三个方面或其中一两个方 面,同前人或同时代的其他学派有其独有的特点。例如,十 九世纪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 于各有不同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至于方法论和政策主张 甚至在细节方面也很少不同之处。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边 际革命”中同时出现的奥国学派和洛桑学派的主要区别,在 于后者倡导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和率先较系统地运用数理分 析的工具和方法。制度学派的主要特点,则在于强调任何社 会的经济运行中,经济体制、结构、历史、文化乃至精神意 识等的作用,从而对现行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在一定程 度上持批判的态度和倡导改良的政策主张。在当代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学的几家争鸣各成一派的经济学流派或学派中, 般来说,在微观经济学这个领域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方面 基本上是对十九世纪庸俗经济学的补充和发展,各派并无根 本的分歧。在宏观经济学这个领域,六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与 凯恩斯主义相对抗的一些学派,其宏观经济理论模型与凯恩 斯本人创建的模型的基本框架比较,并无任何新颖独特之处 所以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说,在传统意义的微观经济理论和 宏观经济理论方面,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个流派并无显 著的分歧。各个学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干预调节垄断资本 主义的运行的具体的政策措施上,各有不同的主张,因而在 某些具体的理论观点或分析方法方面,各派有其自成一说的
政 治 经 济 学 在 其 发 展 过 程 中 形 成 了 众 说 纷 纭 各 成 一 家 的 流 派 或 学 派 。 一 般 说 来 ,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一 个 新 的 流 派 或 学 派 , 一 般 表 现 为 方 法 论 ( 包 括 哲 学 基 础 和 分 析 方 法 、 分 析 工 具 ) , 主 要 的 理 论 观 点 和 相 应 的 政 策 主 张 等 三 个 方 面 或 其 中 一 两 个 方 面 , 同 前 人 或 同 时 代 的 其 他 学 派 有 其 独 有 的 特 点 。 例 如 , 十 九 世 纪 的 资 产 阶 级 古 典 经 济 学 与 庸 俗 经 济 学 的 主 要 区 别 , 在 于 各 有 不 同 的 价 值 理 论 和 分 配 理 论 , 至 于 方 法 论 和 政 策 主 张 甚 至 在 细 节 方 面 也 很 少 不 同 之 处 。 十 九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初 “ 边 际 革 命 ” 中 同 时 出 现 的 奥 国 学 派 和 洛 桑 学 派 的 主 要 区 别 , 在 于 后 者 倡 导 一 般 均 衡 的 分 析 方 法 和 率 先 较 系 统 地 运 用 数 理 分 析 的 工 具 和 方 法 。 制 度 学 派 的 主 要 特 点 , 则 在 于 强 调 任 何 社 会 的 经 济 运 行 中 , 经 济 体 制 、 结 构 、 历 史 、 文 化 乃 至 精 神 意 识 等 的 作 用 , 从 而 对 现 行 的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经 济 制 度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持 批 判 的 态 度 和 倡 导 改 良 的 政 策 主 张 。 在 当 代 资 产 阶 级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几 家 争 鸣 各 成 一 派 的 经 济 学 流 派 或 学 派 中 , 一 般 来 说 , 在 微 观 经 济 学 这 个 领 域 的 价 值 理 论 和 分 配 理 论 方 面 , 基 本 上 是 对 十 九 世 纪 庸 俗 经 济 学 的 补 充 和 发 展 , 各 派 并 无 根 本 的 分 歧 。 在 宏 观 经 济 学 这 个 领 域 , 六 十 年 代 以 来 兴 起 的 与 凯 恩 斯 主 义 相 对 抗 的 一 些 学 派 , 其 宏 观 经 济 理 论 模 型 与 凯 恩 斯 本 人 创 建 的 模 型 的 基 本 框 架 比 较 , 并 无 任 何 新 颖 独 特 之 处 。 所 以 我 们 大 体 上 可 以 这 样 说 , 在 传 统 意 义 的 微 观 经 济 理 论 和 宏 观 经 济 理 论 方 面 , 当 代 资 产 阶 级 经 济 学 的 各 个 流 派 并 无 显 著 的 分 歧 。 各 个 学 派 的 区 别 , 主 要 表 现 在 干 预 调 节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的 运 行 的 具 体 的 政 策 措 施 上 , 各 有 不 同 的 主 张 , 因 而 在 某 些 具 体 的 理 论 观 点 或 分 析 方 法 方 面 , 各 派 有 其 自 成 一 说 的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 3 ·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