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丰富度( abundance),又译为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 体数目。 记名计算法:在一定面积内直接点数个体数目,适用于大个体;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估计单位面积个体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与表示方法见书P119表6-1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 ■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频度定律) ■高度:测量植物物体体长的指标。有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重量: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 体积:生物所占空间的大小
(1)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 丰富度(abundance),又译为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 体数目。 记名计算法:在一定面积内直接点数个体数目,适用于大个体;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估计单位面积个体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与表示方法见书P119表6-1。 ◼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 ◼ 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 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频度定律) ◼ 高度:测量植物物体体长的指标。有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 重量: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 ◼ 体积:生物所占空间的大小
(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表示方法,尚不统一 以盖度,所占空间或重量表示 ◆以多度,体积或所占据的空间、利用和影响环境的特性等表示; ◆以盖度和密度表示 ◆重要值: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度)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盖度 ◆综合优势比(SDR: summed dominance ratio) 综合两种以上因素的数量指标 虽有二、三、四、五因素等四类,但常用二因素,即SDR2; 即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五项指标中任意 取两项指标求平均值再乘以100%: 如[(密度比+盖度比)/2]×100%
(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 表示方法,尚不统一 以盖度,所占空间或重量表示 以多度,体积或所占据的空间、利用和影响环境的特性等表示; 以盖度和密度表示 重要值: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盖度) 综合优势比(SDR: summed dominance ratio) ◼ 综合两种以上因素的数量指标 ◼ 虽有二、三、四、五因素等四类,但常用二因素,即SDR2; 即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五项指标中任意 取两项指标求平均值再乘以100%: 如[(密度比+盖度比)/2 ] × 100%
(3)种间关联 ◆种间关联: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正关联:两个种能经常生活在一起,出现的次数比期望值高 负关联:两个种互相排斥,出现的次数少于期望值 ◆关联系数( association coeffients) 表示关联性的数值:-1到+1 ■关联系数的计算 ◆列表:计算前先列出2×2列关联表 ◆计篁 ◆不同关联性出现的频率(图6-3) 必然的正关联:主要出现在寄生物种和单一宿主之间; ■必然的负关联:仅出现在少数竞争排斥的物种之间; 无关联:即物种间无相互作用,出现频率最高
(3)种间关联 种间关联: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 正关联:两个种能经常生活在一起,出现的次数比期望值高; ◼ 负关联:两个种互相排斥,出现的次数少于期望值。 关联系数(association coeffients) ◼ 表示关联性的数值:-1到+1 ◼ 关联系数的计算 列表:计算前先列出2×2列关联表; 计算 不同关联性出现的频率(图6-3) ◼ 必然的正关联:主要出现在寄生物种和单一宿主之间; ◼ 必然的负关联:仅出现在少数竞争排斥的物种之间; ◼ 无关联:即物种间无相互作用,出现频率最高
2×2列关联表 种a atb 种 C+d a+C b+d
2×2列关联表 种 a + - 种 b + a b a+b - c d c+d a+c b+d n
计算 ◆计算公式 ad-bc (a+b(b+c(a+c(+d) ◆计算结果还要进行方差检验,以确定关联系数的显著 性。 ◆群落的关联性可用星系图表示
计算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还要进行方差检验,以确定关联系数的显著 性。 群落的关联性可用星系图表示。 (a b)(b c)(a c)(b d) ad bc V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