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3.2常量和变量 变量 ◆运算过程中其值可以改变的量。 ◆系统为程序中的每一个变量开辟一个存储单元,用来存放变量的 值。如 X=3.5 X=6.3 35→[6.3
-6- 第3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变量 v 运算过程中其值可以改变的量。 v 系统为程序中的每一个变量开辟一个存储单元,用来存放变量的 值。如: X = 3.5 X = 6.3 3.5 6.3 X X 3.2 常量和变量
第3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3.2常量和变量 ☆变量的命名 ■标识符:用来标识变量名、符号常量名、函数名、类型名、 文件名的有效字符序列,不能与关键字同。 ■C语言规定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三种字符组成, 且第一个字符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 变量名实际上是一个符号地址
-7- 第3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v 变量的命名 标识符:用来标识变量名、符号常量名、函数名、类型名、 文件名的有效字符序列,不能与关键字同。 C语言规定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三种字符组成, 且第一个字符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 变量名实际上是一个符号地址。 3.2 常量和变量
第3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3.2常量和变量 ◆变量的定义 C语言中要求变量要先定义,后使用 变量的定义格式 数据类型变量名列表 例如:intx,y; int a: char c: 变量定义时要具体指出该变量要存放数值的类型,从而为该 变量分配相应数据类型的内存单元空间。 ■变量定义时指定数据类型用来进行操作的匹配性检查。例如: It n: n=5.5; pr intf("‰d\n"); 输出结果:5?
-8- 第3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v 变量的定义 C语言中要求变量要先定义,后使用。 变量的定义格式: 数据类型 变量名列表; 例如:int x, y; int a; char c; 变量定义时要具体指出该变量要存放数值的类型,从而为该 变量分配相应数据类型的内存单元空间。 变量定义时指定数据类型用来进行操作的匹配性检查。例如: int n; n = 5.5; printf("%d\n "); 输出结果:5 ? 3.2 常量和变量
第3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3.3整型数据 整型常量的表示方法 ☆十进制整数 ◆八进制整数:以数字0开头,如0123。任意一个八进制整数可表示为: C=cn-18n-1+cn-28n-2+…+c181+c80 Ci只能取0~7之一的值;八进制的基数是8。 ☆十六进制整数:以0x开头,如0x123。 E采用十六个不同的记数符号,即数码:0~9及A、B、C、D、E、F。 采用逢十六进一的进位原则,各位数的"权”是以16为底数的幂。 例如: (2AF) 2×162+A×161+F×160 =2×162+10×16+15×1=(687)10
-9- 第3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整型常量的表示方法 v 十进制整数 v 八进制整数:以数字0开头,如0123。任意一个八进制整数可表示为: C = cn-18n-1 +cn-28n-2 +…+c181 + c080 Ci只能取0~7之一的值;八进制的基数是8。 v 十六进制整数:以0x开头,如0x123。 采用十六个不同的记数符号,即数码:0~9及A、B、C、D、E、F。 采用逢十六进一的进位原则,各位数的"权"是以16为底数的幂。 例如: (2AF)16 = 2×162+A×161+F×160 =2×162+10×16 +15×1 =(687)10 3.3 整型数据
第3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3.3整型数据 整型变量 ◆整型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在形式 数据在内存中以二进制形式存放。例如: int 1. 数值是以补码形式表示的。 10 0000000000001010 10
-10- 第3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整型变量 v 整型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在形式 数据在内存中以二进制形式存放。例如: int i; i = 10; 数值是以补码形式表示的。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3.3 整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