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数据模型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特征的抽象和模拟,数据模型是对数据特征的抽 象和模拟。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系统是建立 在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是对某个企业或组织所涉及的数据进行提取和 综合。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及其联系必须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存储 的数据,才能被计算机处理。 问题:目前,任何一门科学技术手段都不 可能对现实世界进行原样复制和管理,只 能抽取事物某些局部要素,构造反映事物 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帮助人们理解 和表述数据处理的静态性和动态性特征。 那么计算机如何将现实世界映射成能被计 算机处理和识别的数据世界呢? 12
1.2 数据模型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特征的抽象和模拟,数据模型是对数据特征的抽 象和模拟。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系统是建立 在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是对某个企业或组织所涉及的数据进行提取和 综合。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及其联系必须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存储 的数据,才能被计算机处理。 问题:目前,任何一门科学技术手段都不 可能对现实世界进行原样复制和管理,只 能抽取事物某些局部要素,构造反映事物 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帮助人们理解 和表述数据处理的静态性和动态性特征。 那么计算机如何将现实世界映射成能被计 算机处理和识别的数据世界呢? 12
1.2数据模型 1.2.1数据化过程 1.2.2数据模型的3要素 1.2.3数据模型的分类 1.2.4E-R模型 1.2.53种逻辑模型 13
1.2 数据模型 1.2.1 数据化过程 1.2.2 数据模型的3要素 1.2.3 数据模型的分类 1.2.4 E-R模型 1.2.5 3种逻辑模型 13
1.21数据化过程(1) 为了将现实世界客观事物及其联系以数据形式存储到计算机系统内, 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特征经过认识、概念化、数据化的逐级抽象过程, 这一过程常被划分三个阶段: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概念模型),数据 世界(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也就是说,首先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 象抽象为一种概念化信息结构,称之为概念模型(这种结构不依赖于具 体计算杋系统,也不依赖于具体DBMS的数据模型),然后把概念模型 转化为计算机系统某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逻辑模型(面向用户的可 视视图逻辑结构)和物理模型(面向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存储结构)。抽 象和转换过程如图1-2所示。 现世界 字化 息世界 效指世界 具你的客 息结构: DBMs支数 机对象 含棋 据模 亭也、亭 实、实国 识、数項 14
1.2.1 数据化过程(1) 为了将现实世界客观事物及其联系以数据形式存储到计算机系统内, 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特征经过认识、概念化、数据化的逐级抽象过程, 这一过程常被划分三个阶段: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概念模型),数据 世界(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也就是说,首先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 象抽象为一种概念化信息结构,称之为概念模型(这种结构不依赖于具 体计算机系统,也不依赖于具体DBMS的数据模型),然后把概念模型 转化为计算机系统某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逻辑模型(面向用户的可 视视图逻辑结构)和物理模型(面向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存储结构)。抽 象和转换过程如图1-2所示。 14
1.21数据化过程(2) 数据在每一种世界都有其对应概念和术语 1.现实世界 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联系。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可以区分的事 物称为个体。个体的总和,称为总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相区别的特征,称 为特性。在现实世界,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称之为联系。 2.信息世界 又称概念世界,是指现实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 种描述。现实世界的个体被抽象成信息世界的实体。现实世界的特性被 抽象成信息世界的属性,每一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能唯一标识 个实体的属性及属性组,称为关键字。现实世界的总体被抽象成信息世界 的实体集,与之对应,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的集合来描述同类实体的共同 特征和性质,称为实体型。现实世界的联系反映到信息世界表现为实体 (型)内部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组成 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 系 15
1.2.1 数据化过程 (2) 数据在每一种世界都有其对应概念和术语。 1.现实世界 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联系。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可以区分的事 物称为个体。个体的总和,称为总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相区别的特征,称 为特性。在现实世界,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称之为联系。 2.信息世界 又称概念世界,是指现实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 一种描述。现实世界的个体被抽象成信息世界的实体。现实世界的特性被 抽象成信息世界的属性,每一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能唯一标识一 个实体的属性及属性组,称为关键字。现实世界的总体被抽象成信息世界 的实体集,与之对应,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的集合来描述同类实体的共同 特征和性质,称为实体型。现实世界的联系反映到信息世界表现为实体 (型)内部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组成 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 系。 15
121数据化过程(3)(联系分类) 实体集间的联系总是错综复杂的,但就两个实体的联系来说有以下三种: (1)一对一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 个(也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 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如图1-3所示。例如:学生与学号,图书 SBN,国家与总统。 (2)一对多联系。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多个实 体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 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A与B有一对多的联系,记为1:n,如图1-4所示。 例如:学校与学生、公司与职员、省与市。 (3)多对多联系。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多个实 体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多个实体 与之联系,则称A与B之间有多对多的联系,记为m:n,如图1-5所示。 例如: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学生与教帅考生与志愿院校。 A2 B A4 24 16 图1-3一对 图14一对多 图1-5多对多
1.2.1 数据化过程 (3)--联系分类 实体集间的联系总是错综复杂的,但就两个实体的联系来说有以下三种: (1)一对一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 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 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如图1-3所示。例如:学生与学号,图书与 ISBN,国家与总统。 (2)一对多联系。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多个实 体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 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A与B有一对多的联系,记为1:n,如图1-4所示。 例如:学校与学生、公司与职员、省与市。 (3)多对多联系。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多个实 体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多个实体 与之联系,则称A与B之间有多对多的联系,记为m:n,如图1-5所示。 例如: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学生与教师考生与志愿院校。 图1-3 一对一 图1-4 一对多 图1-5 多对多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