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曲面拟合 ●根据有限个离散点的高程、采用多项式 或样务函数求得拟合公式,再逐一计算 各点的高程,可得到拟合的DEM
(4)曲面拟合 ⚫ 根据有限个离散点的高程、采用多项式 或样务函数求得拟合公式,再逐一计算 各点的高程,可得到拟合的DEM
(5)等值线插值 ●根据各局部等值线上的高程点,通过插 值公式计算各点的高程,得到DEM ●等值线插值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输入 等值线后,可在矢量格式的等值线数据 基础上进行,插值效果较好
(5)等值线插值 ⚫ 根据各局部等值线上的高程点,通过插 值公式计算各点的高程,得到DEM。 ⚫ 等值线插值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输入 等值线后,可在矢量格式的等值线数据 基础上进行,插值效果较好
等高线输入方法与插值算法
等高线输入方法与插值算法 ⚫
等高线的输入原则: 计曲线作为控制地形的同骨架,必须全部无误地输入。 有选择地输入首曲线,选取原则是 1)山顶最高处首曲线必须输入 2)沟底和山脊变化大时,所选的首曲线应该“搭肩”输入 3)鞍部首曲线一般要求全部输入,但对于首曲线拥挤的鞍部, 可以只输入高程改变处那一对首曲线,鞍部首曲线必须对称 4)地形变化较大部位,如计曲线之间距离较大,相邻计曲线不 套合以及山脊、沟底的分又处等等都属于地形变化大的部位。这 些地方的首曲线要求合部输入式者至少要求隔一根输入一根
等高线的输入原则: ⚫ ·计曲线作为控制地形的同骨架,必须全部无误地输入。 ⚫ ·有选择地输入首曲线,选取原则是: ⚫ 1) 山顶最高处首曲线必须输入。 ⚫ 2) 沟底和山脊变化大时,所选的首曲线应该“搭肩”输入。 ⚫ 3) 鞍部首曲线一般要求全部输入,但对于首曲线拥挤的鞍部, 可以只输入高程改变处那一对首曲线,鞍部首曲线必须对称; ⚫ 4) 地形变化较大部位,如计曲线之间距离较大,相邻计曲线不 套合以及山脊、沟底的分又处等等都属于地形变化大的部位。这 些地方的首曲线要求合部输入式者至少要求隔一根输入一根
等高线DEM插值算法 釆用移动拟合加权平均插值方法。设P点为待内插的点,从P点按 5°的方位间隔引出八务搜索射线,八条射互与P点相邻的等高 线的交点为C1,C2.Ci,其高程分别为Z1,Z2 它们到P 点的距离设为dl,d2.d则P点的插值高程Zp为 ∑(∠1/d1) ∑(1/dl")
等高线DEM插值算法 ⚫ 采用移动拟合加权平均插值方法。设P点为待内插的点,从P点按 45°的方位间隔引出八务搜索射线,八条射互与P点相邻的等高 线的交点为C1,C2……Ci,其高程分别为Z1,Z2…Zi,它们到P 点的距离设为d1,d2…di则P点的插值高程Zp为 = = = c i m i c i m i i p d Z d Z 1 1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