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的世界 汉字概论 图1 消亡之后的周代。战国以后,随着作为祭祀礼器的青钥器退出 历史舞台,金文也逐渐消亡了。殷代和西周前期金文,图画性很 强,笔画圆曲,粗细不等,字形大小错落,笔画中还包含一些块面 形态(图2),这与铭铸的书写方式有关。西周中期以后,金文笔 画中的块面形态消失,笔画也趋于平直(图3)。春秋时代,金文 字形开始出现地域性歧异。到了战国,由于人们往往直接用尖 锐铁器在青铜器器壁上契刻文字,以致这一时期的金文线条细 硬,形态则较为草率(图4)。 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马上用当时秦国的文字去统 2 一形态各异的六国文字,因此而形成小篆。作为规范的标准,小
篆字形规整匀称,大小划一,笔画也尤大的粗细变化(图5),把 ⊙ 古文字的象形程度降到了最低限度。 汉字 的世 汉字概论 图2 3
⊙字的世 上搭3德 3色州阴度?菜 字 不的9 于可3注 划n于堂d 愈且 州大 圈3 围4 件胤学 兼盡 4 图5
隶书在殷周时代,文字是被统治阶级上层所袋断的。而 从战国时代开始,文字已广泛介人社会生活,许多下层人物成为 汉 文字的书写若,文字书写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是,种便 字 于书写的字体一隶书也在逐渐酝酿之中。到汉代,隶书到了 的 它的成熟期。由小篆到隶书的转变叫做“隶变”,而隶变被认为 世 弊 是划分古文与今文的分水岭。这主要是因为隶书彻底淘汰了汉 字字形的描基物象的特性,使之完全符号化。同时在书写风格 汉 上,把小篆圆转的线条改造成为起止分明、平直转折的笔画,笔 字 道有粗有细,末笔往往有波磔(图6)。 概 楷书从本质上讲,隶书本是古文字的草写形式。但它在 论 汉代被确定为汉字正体以后,便又产生了与之对应的新的草体。 这种草体在演化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文字笔画之间的联系,淘 汰了横画中的波势。经过社会公众书写的自然选择,这种草体 又在魏晋时代被规整化,成为新的正体,即通行至今的楷书。 二、汉字结构类型 关于汉字的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其实在“六·”中, 后两书(转注、假借)只是用字层面的概念,并不属于结构的范 畴。而“六书”中的前四书一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则大体概 括了汉宇结构的类型。· 象形就是字形把文字所要表达的事物描画出来的一种结 构方式。如“日”指太阳,字形就描摹太阳的形象,写作口。 “月”指月亮:字形即勾勒月亮的形象,写作D。 指事是用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些无形可象的意义。如 “上”、“下”,甲骨文写作二、⊙,用粗画在长画的上部或下部来 表示上面、下面这两个方位概念;“本”、“末”甲骨文写作甫、 米,用抽象符号“一”在“木(树)”的上部或下部来表示树木的根 本或枝未。 5
⊙ 汉字的世 乖痒 汉字 论 毫 皇 霓 丰 图6 会意 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会合出新的意义的一种 结构方式。如“休”字古文字写作伙,把“人”和“木(树)”合在一 起,表示(人在树下)休息的意义;“林”字用两个“木”来表示树林 的意义。 形声 就是用一个表义的偏旁作为形符、用一个表音的偏 旁作为声符合成新字的结构方式。如“江”字以“水”为形符,以 6 “工”为声符,“梨”字以“木”为形符,以“利”为声符。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