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降水量 计算水资源三级区和地级行政区年降水量 特征值 均值、Cv值、Cs/Cv值、及不同频率(P=20%、50% 75%、95%)的年降水量 1956≈2000、1956~1979、1971~2000、1980~ 2000 均值采用算术平均值。Cv值先用矩法计算,再用适 线法调整确定。Cs/Cv值一般采用2.0 经验频率采用数学期望公式P=m/(n+1)·100%计算, 频率曲线采用皮尔逊Ⅲ型
(二)降水量 • 计算水资源三级区和地级行政区年降水量 特征值 –均值、Cv值、Cs/Cv值、及不同频率(P=20%、50%、 75%、95%)的年降水量 –1956~2000、1956~1979、1971~2000、1980~ 2000 –均值采用算术平均值。Cv值先用矩法计算,再用适 线法调整确定。Cs/Cv值一般采用2.0 –经验频率采用数学期望公式P=m/(n+1)·100%计算, 频率曲线采用皮尔逊Ⅲ型
(二)降水量 级区内,选取雨量代表站,分析计算不 同频率(P=20%、50%75%、95%)典 型年和多年平均的降水月分配 选取60年以上的长系列雨量站,通过长短 系列的特征值和丰枯年数组成的对比分析 评价45年(1956~2000)和21年(1980 200)两个系列的代表性
(二)降水量 • 三级区内,选取雨量代表站,分析计算不 同频率(P=20%、50%、75%、95%)典 型年和多年平均的降水月分配 • 选取60年以上的长系列雨量站,通过长短 系列的特征值和丰枯年数组成的对比分析, 评价45年(1956~2000)和21年(1980~ 2000)两个系列的代表性
(二)降水量 根据1956~2000年降水系列资料,分析各 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和行政分区各年代 年降水量均值的变化趋势 选取一些资料在60年以上的代表站,分析年降 水的多年变化规律,包括丰枯周期、连丰连枯 极值比等
(二)降水量 • 根据1956~2000年降水系列资料,分析各 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和行政分区各年代 年降水量均值的变化趋势 • 选取一些资料在60 年以上的代表站,分析年降 水的多年变化规律,包括丰枯周期、连丰连枯、 极值比等
(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流域三级区 多年变化 多年平均 蒸发站 趋势 蒸发月分配 蒸发量 等值线图 干旱指数 等值线图 降水量 等值线图
蒸发站 蒸发量 等值线图 降水量 等值线图 干旱指数 等值线图 多年变化 趋势 流域三级区 多年平均 蒸发月分配 (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 发量,近似用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 蒸发量代替 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比值, 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
(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 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 发量,近似用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 蒸发量代替 • 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比值, 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