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Microsoft Office软件的基本功能及操作。 二、FORTRAN90语言程序设计 考核要求 1.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应用的基础知识,FORTRAN语言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般思维方法以及应用FORTRAN语言解决一般计算问题。 考试范围 1.FORTRAN90的基本概念: (I)FORTRAN语言字符集,源程序的格式和结构。 (2)数据类型及常量的表示、常数符号的定义(PARAMETER)。 (3)变量、隐含类型、类型说明语句。 (4)种别参致(KIND)。 (5)算术运算符,表达式及其求值规则、类型间的转换规则。 (6)常用内部函数及其使用:ABS().MOD()、EXP(),LOG()、LOG10()、SQRT()、SIN ()COS()、TAN(),ASIN().ACOS().ATAN()、INT(),REAL().CMPLX()。 2.FORTRAN90程序单位的基本结构。 (1)顺序结构。 ①赋值语句(算术、逻辑和字符赋值语句)及类型转换规则。 ②表控输入/输出和格式输入/输出语句。 ③格式说明及格式说明语句、格式编辑符(1,F,A,L,X,H,/,',")及格式控制。 (2)选择结构。 ①逻辑F语句。 ②F结构。 ③CASE结构 (3)循环结构。 ①带循环变量D0循环结构。 ②不带循环变量D0循环结构 ③DO WHILE结构。 ④EXT语句和CYCLE语句。 3.数值型(整型、实型、双精度型、复型)数据的运算及输入/输出。 4.逻辑型数据的运算及输入/输出。 (1)关系运算符及关系表达式。 (2)逻辑运算符及逻辑表达式。 (3)逻辑量的输入/输出。 5.字符型数据的处理及输入/输出。 27
作,MicrosoftOffice软件的基本功能及操作。 二、FORTRAN90语言程序设计 考核要求 1.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应用的基础知识,FORTRAN语言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般思维方法以及应用 FORTRAN语言解决一般计算问题。 考试范围 1.FORTRAN90的基本概念: (1)FORTRAN语言字符集,源程序的格式和结构。 (2)数据类型及常量的表示、常数符号的定义(PARAMETER)。 (3)变量、隐含类型、类型说明语句。 (4)种别参数(KIND)。 (5)算术运算符,表达式及其求值规则、类型间的转换规则。 (6)常用内部函数及其使用:ABS()、MOD()、EXP()、LOG()、LOG10()、SQRT()、SIN ()、COS()、TAN()、ASIN()、ACOS()、ATAN()、INT()、REAL()、CMPLX()。 2.FORTRAN90程序单位的基本结构。 (1)顺序结构。 ① 赋值语句(算术、逻辑和字符赋值语句)及类型转换规则。 ② 表控输入 /输出和格式输入 /输出语句。 ③ 格式说明及格式说明语句、格式编辑符 (I,F,A,L,X,H,/,,")及格式控制。 (2)选择结构。 ① 逻辑 IF语句。 ② IF结构。 ③ CASE结构。 (3)循环结构。 ① 带循环变量 DO循环结构。 ② 不带循环变量 DO循环结构。 ③ DOWHILE结构。 ④ EXIT语句和 CYCLE语句。 3.数值型(整型、实型、双精度型、复型)数据的运算及输入 /输出。 4.逻辑型数据的运算及输入 /输出。 (1)关系运算符及关系表达式。 (2)逻辑运算符及逻辑表达式。 (3)逻辑量的输入 /输出。 5.字符型数据的处理及输入 /输出。 27
(1)字符运算符(/)。 (2)字符子串。 (3)字符处理函数:CHAR(),ICHAR(),INDEX(),LEN(),LEN_TRIM()、TRIM()。 (4)字符型量的输入/输出。 6.数组。 (1)数组说明(常界数组、可调维数组、假定形状数组、假定大小数组和动态数组)。 (2)数组输入/输出及格式控制。 (3)数组运算和数组赋值。 (4)屏蔽数组赋值(WHERE语句和WHERE结构)。 (5)数组构造器、数组片段。 (6)常用数组函数:PRODUCT()、DOT_PRODUCT()、SZE()、RESHAPE(),SHAPE() SUM()、MAXLOC()、MINLOC()、MAXVAL()、MINVAL()、ALLOCATED()、UBOUND()、 LBOUND() 7.过程。 (1)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函数子程序、子例行子程序:外部过程,内部过程)。 (2)FUNCTION函数子程序的编写和调用: (3)SUBROUTINE子程序的编写和调用。 (4)形式参数(虚元、哑元)和实在参数(实元)的结合规则:函数子程序和子例行子程 序作为实在参数(实元)时的结合规则;EXTERNAL和NTRINSIC属性以及说明语句。 (5)RETURN语句。 (6)接口块说明及其应用。 (7)关键字变元、超载运算符、自定义运算符、超载赋值号、类属过程。 8.派生类型和模块。 (1)派生类型定义。 (2)派生类型变量和派生类型变量成员、派生类型数组。 (3)派生类型构造函数和派生类型数据赋值和输人/输出。 (4)模块说明及其引用(UsE语句)。 (5)模块过程以及模块过程接口块说明。 9.递归。 (1)递归过程的概念。①直接递归。②间接递归。 (2)递归调用。 10.指针。 (I)指针变量和目标变量的概念和说明,POINTER属性和TARGET属性。 (2)ALLOCATE、DEALLOCATE,NULLIFY、ASSOCITED语句。 (3)指针变量和指针数组的使用。 (4)链表及其基本操作(创建链表,查找结点、插入结点,删除结点)。 11.文件输入/输出操作。 (1)文件的基本概念、数据、记录,部件号、有格式文件和无格式文件。 28
(1)字符运算符(//)。 (2)字符子串。 (3)字符处理函数:CHAR()、ICHAR()、INDEX()、LEN()、LEN_TRIM()、TRIM()。 (4)字符型量的输入 /输出。 6.数组。 (1)数组说明(常界数组、可调维数组、假定形状数组、假定大小数组和动态数组)。 (2)数组输入 /输出及格式控制。 (3)数组运算和数组赋值。 (4)屏蔽数组赋值(WHERE语句和 WHERE结构)。 (5)数组构造器、数组片段。 (6)常用数组函数:PRODUCT()、DOT_PRODUCT()、SIZE()、RESHAPE()、SHAPE()、 SUM()、MAXLOC()、MINLOC()、MAXVAL()、MINVAL()、ALLOCATED()、UBOUND()、 LBOUND()。 7.过程。 (1)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函数子程序、子例行子程序;外部过程、内部过程)。 (2)FUNCTION函数子程序的编写和调用。 (3)SUBROUTINE子程序的编写和调用。 (4)形式参数(虚元、哑元)和实在参数(实元)的结合规则;函数子程序和子例行子程 序作为实在参数(实元)时的结合规则;EXTERNAL和 INTRINSIC属性以及说明语句。 (5)RETURN语句。 (6)接口块说明及其应用。 (7)关键字变元、超载运算符、自定义运算符、超载赋值号、类属过程。 8.派生类型和模块。 (1)派生类型定义。 (2)派生类型变量和派生类型变量成员、派生类型数组。 (3)派生类型构造函数和派生类型数据赋值和输入 /输出。 (4)模块说明及其引用 (USE语句)。 (5)模块过程以及模块过程接口块说明。 9.递归。 (1)递归过程的概念。① 直接递归。② 间接递归。 (2)递归调用。 10.指针。 (1)指针变量和目标变量的概念和说明,POINTER属性和 TARGET属性。 (2)ALLOCATE、DEALLOCATE、NULLIFY、ASSOCITED语句。 (3)指针变量和指针数组的使用。 (4)链表及其基本操作(创建链表、查找结点、插入结点、删除结点)。 11.文件输入 /输出操作。 (1)文件的基本概念、数据、记录、部件号、有格式文件和无格式文件。 28
(2)文件的存取方式(顺序存取和直接存取)、文件连接和定位。 (3)文件操作语句(0PEN、CL0SE)。 (4)数据传递语句(READ、WRTE及控制信息表)。 (5)顺序存取文件的组织和使用。 12.应当掌握的一般算法。 (1)基本算法:交换、累加、累乘、拆数、素数判断、最大(小)值、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 数、进制转换、求因子(重因子)。 (2)数值计算算法:级数计算(递推法)、一元线性方程求根(一般迭代、牛顿迭代、二分 法)、求定积分(梯形法)、大数的算术运算(加、减乘、除)。 (3)非数值计算算法:查找(顺序查找、二分查找)、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字符加 密解密、回文判断、字符替换、矩阵转置、数组元素插入/删除。 三、考试说明 1.考试方式为无纸化网络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软件环境:中文版Window XP/Window732位操作系统,Compaq Visual FORTRAN6.6。 3.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见样卷。 29
(2)文件的存取方式(顺序存取和直接存取)、文件连接和定位。 (3)文件操作语句 (OPEN、CLOSE)。 (4)数据传递语句 (READ、WRITE及控制信息表)。 (5)顺序存取文件的组织和使用。 12.应当掌握的一般算法。 (1)基本算法:交换、累加、累乘、拆数、素数判断、最大(小)值、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 数、进制转换、求因子(重因子)。 (2)数值计算算法:级数计算(递推法)、一元线性方程求根(一般迭代、牛顿迭代、二分 法)、求定积分(梯形法)、大数的算术运算(加、减、乘、除)。 (3)非数值计算算法:查找(顺序查找、二分查找)、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字符加 密解密、回文判断、字符替换、矩阵转置、数组元素插入 /删除。 三、考试说明 1.考试方式为无纸化网络考试,考试时间为 120分钟。 2.软件环境:中文版 WindowXP/Window732位操作系统,CompaqVisualFORTRAN66。 3.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见样卷。 29
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级软件技术及应用考试大纲 考核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和应用的方法。 3.在下述考试内容中,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必考内容:软件技术基础和应用中的软件技 术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为必考内容,考生可以从数据库系统和计算 机网络两个科目中任选一个参加考试。 考试范围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 (1)数制。 (2)原码、反码和补码。 (3)定点数和浮点数。 (4)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BCD码)。 (5)符号的编码(ASCII码)、汉字编码。 (6)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定点加减运算。 (2)基本逻辑运算。 4.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微机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2)微机系统软件的基本组成。 5.计算机网络基础。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分类。 (2)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3)广域网与因特网的概念
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级软件技术及应用考试大纲 考核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和应用的方法。 3.在下述考试内容中,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必考内容;软件技术基础和应用中的软件技 术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为必考内容,考生可以从数据库系统和计算 机网络两个科目中任选一个参加考试。 考试范围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 (1)数制。 (2)原码、反码和补码。 (3)定点数和浮点数。 (4)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 (BCD码)。 (5)符号的编码(ASCII码)、汉字编码。 (6)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定点加减运算。 (2)基本逻辑运算。 4.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微机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2)微机系统软件的基本组成。 5.计算机网络基础。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分类。 (2)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3)广域网与因特网的概念
(4)网络安全的概念。 二、软件技术基础和应用 1.软件技术的基本概念。 (1)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及其发展。 (2)算法及其描述。 (3)操作系统、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的概念。 (4)数据库系统和软件开发技术的概念。 (5)多媒体的基本知识。 2.数据结构。 (1)数据、数据元素和数据结构的概念。 (2)线性表、栈和队列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顺序与链式)、运算及应用。 (3)数组的概念、存储结构及应用。 (4)树和二叉树的定义、存储结构及运算。 (5)图的定义、存储结构及遍历。 (6)查找(线性、对半,分块散列)。 (7)排序(选择、插入、交换、归并)。 3.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作用、分类。 (2)进程管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实存与虚拟存储器)。 (3)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 (4)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5)UNIX和Linux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4.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和软件管理的概念。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软件测试。 (4)软件维护 (5)软件的文档 (6)软件的质量管理。 5.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等)。 (2)数据模型(E-R模型、关系模型及关系运算)。 (3)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定义,增、删、改、查)。 (4)数据依赖及规范化原理、数据库设计。 (5)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 (6)事务的概念、故障的种类、故障恢复的原理。 31
(4)网络安全的概念。 二、软件技术基础和应用 1.软件技术的基本概念。 (1)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及其发展。 (2)算法及其描述。 (3)操作系统、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的概念。 (4)数据库系统和软件开发技术的概念。 (5)多媒体的基本知识。 2.数据结构。 (1)数据、数据元素和数据结构的概念。 (2)线性表、栈和队列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顺序与链式)、运算及应用。 (3)数组的概念、存储结构及应用。 (4)树和二叉树的定义、存储结构及运算。 (5)图的定义、存储结构及遍历。 (6)查找(线性、对半、分块、散列)。 (7)排序(选择、插入、交换、归并)。 3.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作用、分类。 (2)进程管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实存与虚拟存储器)。 (3)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 (4)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5)UNIX和 Linux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4.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和软件管理的概念。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软件测试。 (4)软件维护。 (5)软件的文档。 (6)软件的质量管理。 5.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等)。 (2)数据模型(E-R模型、关系模型及关系运算)。 (3)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定义、增、删、改、查)。 (4)数据依赖及规范化原理、数据库设计。 (5)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 (6)事务的概念、故障的种类、故障恢复的原理。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