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主要是依 靠它的发射极电流能够通过基区传输,然后到 达集电极而实现的。 实现这一传输过程的两个条件是: (1)内部条件:发射区杂质浓度远大于基 区杂质浓度,且基区很薄。 (2)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 反问偏置
综上所述,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主要是依 靠它的发射极电流能够通过基区传输,然后到 达集电极而实现的。 实现这一传输过程的两个条件是: (1)内部条件:发射区杂质浓度远大于基 区杂质浓度,且基区很薄。 (2)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 反向偏置
4.1.3BJT的V-I特性曲线 1.输入特性曲线 (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 ig-fUBE) UCE=const. (1)当vce=0V时,相当于发射结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2)当vCE=1V时,vCB=vcE一vE>0,集电结已进入反偏状态,开 始收集电子,基区复合减少,同样的vE下减小,特性曲线右移。 (3)当vcE>IV时,已能将绝大部分电子拉到集电结来,以至于vcE再 增加,i不再明显减小,故c>IV后的输入特性曲线基本重合。 iB/μA B 00.20.40.60.8 UBE/V 共射极连接
4.1.3 BJT的V-I 特性曲线 iB=f(vBE) vCE=const. (2) 当vCE=1V时, vCB= vCE - vBE>0,集电结已进入反偏状态,开 始收集电子,基区复合减少,同样的vBE下iB减小,特性曲线右移。 (1) 当vCE=0V时,相当于发射结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1. 输入特性曲线 (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 共射极连接 (3) 当vCE>1V时,已能将绝大部分电子拉到集电结来,以至于vCE再 增加, iB不再明显减小,故vCE>1V后的输入特性曲线基本重合
4.1.3BJT的V-I特性曲线 2.输出特性曲线 饱和区 ic/mA iB=100uA ic-fUCE)i-const. 放 80μA 输出特性曲线的三个区域: 60uA 大 饱和区:ic明显受vc控制的区域, 40μA 该区域内,一般vcE<0.7V(硅管)。 20μA 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反 区 0 偏电压很小。 9 12 UCE/V 截止区 截止区:i接近零的区域,相当=0 放大区:i平行于vce轴的区域,曲 的曲线的下方。此时,发射结反偏, 线基本平行等距(ic=ig)。此时, VBE小于死区电压Vh0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饱和区:iC明显受vCE控制的区域, 该区域内,一般vCE<0.7V (硅管)。 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反 偏电压很小。 iC=f(vCE) iB=const. 2. 输出特性曲线 输出特性曲线的三个区域: 截止区:iC接近零的区域,相当iB=0 的曲线的下方。此时,发射结反偏, vBE小于死区电压Vth。 放大区:iC平行于vCE轴的区域,曲 线基本平行等距( iC= βiB )。此时,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4.1.3 BJT的V-I 特性曲线
4.1.4BJT的主要参数 1.电流放大系数 (1)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B B=Ic/IB(hE) (2)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B B=△ic/△ip
(1) 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 / IB(hFE) 1. 电流放大系数 4.1.4 BJT的主要参数 (2) 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iC/iB
4.1.4BJT的主要参数 1.电流放大系数 3)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a =Iclle (4)共基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α a=△icl△iE 在通常情况下,乙≈、B,可以不加区分。 今后应用中,只用符号、表示
1. 电流放大系数 (3)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IE (4) 共基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α α=iC/iE 在通常情况下, ≈、 ≈,可以不加区分。 今后应用中,只用符号、表示。 4.1.4 BJT的主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