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2.2.2 连续性资料的频率分布 首先,将资料进行分组 然后,将观测值分别纳入相应的组内 最后,计算各组中观测值的频数和频率
1 11 2.2.2 连续性资料的频率分布 首先,将资料进行分组 然后,将观测值分别纳入相应的组内 最后,计算各组中观测值的频数和频率
1 12 2.2.2 连续性资料的频率分布 一、数据分组 1. 求全距:变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 确定组数:取决于样本含量,表2-4 3. 确定组距:每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组距=全距/组数 组距为整数(计算得到的小数化为整数), 各组的组距相同,用 i 表示
1 12 2.2.2 连续性资料的频率分布 一、数据分组 1. 求全距:变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 确定组数:取决于样本含量,表2-4 3. 确定组距:每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组距=全距/组数 组距为整数(计算得到的小数化为整数), 各组的组距相同,用 i 表示
1 13 2.2.2 连续性资料的频率分布 4. 求组中值和组限 组限:每组的两个极限值 组下限:最小值 组上限:最大值 组中值:(组上限+组下限)/2 组下限= 组中值- 0.5X组距 一般是首先确定第一组的组中值,然后根据加上 组距得到第二组的组中值,依次类推
1 13 2.2.2 连续性资料的频率分布 4. 求组中值和组限 组限:每组的两个极限值 组下限:最小值 组上限:最大值 组中值:(组上限+组下限)/2 组下限= 组中值- 0.5X组距 一般是首先确定第一组的组中值,然后根据加上 组距得到第二组的组中值,依次类推
1 14 一般是首先确定第一组的组中值,然后根据加上 组距得到第二组的组中值,依次类推. 第一组的组中值一般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 这样可以避免资料中的最小值被排除在外。 为避免上一组的组上限与下一组的组下限相等时, 使得其分组时的归属问题,通常采用将该数值向后靠 的原则,即上一组的组上限稍小于下一组的组下限。 或采用开口式分组,即每组无确定的组上限。 以课本表2-3为例详细说明。 2.2.2 连续性资料的频率分布
1 14 一般是首先确定第一组的组中值,然后根据加上 组距得到第二组的组中值,依次类推. 第一组的组中值一般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 这样可以避免资料中的最小值被排除在外。 为避免上一组的组上限与下一组的组下限相等时, 使得其分组时的归属问题,通常采用将该数值向后靠 的原则,即上一组的组上限稍小于下一组的组下限。 或采用开口式分组,即每组无确定的组上限。 以课本表2-3为例详细说明。 2.2.2 连续性资料的频率分布
1 15 2.2.2 连续性资料的频率分布 二、计算频率分布 根据组限,将资料中的数据分别分配到 各组中,然后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从 而很容易地了解资料的特点。 见表2-5 小结:计算频率 分组 组限 全距 组数 组距
1 15 2.2.2 连续性资料的频率分布 二、计算频率分布 根据组限,将资料中的数据分别分配到 各组中,然后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从 而很容易地了解资料的特点。 见表2-5 小结:计算频率 分组 组限 全距 组数 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