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三极管的结构和放大 3.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 发射区:发射载流子 0自 集电区:收集载流子 基区:传送和控制载流子 (以NPN为例) ↑ I F=IB+IO
3.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 §2.1 三极管的结构和放大 发射区:发射载流子 集电区:收集载流子 基区:传送和控制载流子 (以NPN为例)
§2.1三极管的结构和放大 4.电流分配关系 ips igt ig 5电流放大关系 β=△Ic/△IB 电流放大作用一—基极电流较小的变化引 起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即小量控制大量的 作用
4.电流分配关系 E i B i C = + i 5.电流放大关系 =△IC /△IB 电流放大作用——基极电流较小的变化引 起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即小量控制大量的 作用。 §2.1 三极管的结构和放大
§2.1三极管的结构和放大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 Ic UA 80 Ro CE Uc CE ucE=OV R B LUBE Ucc UBB 测量三极管特性的实验电路 0.20.40.60.8 BE (1)ucE=0V时,相当于两个PN结并联。 (2)当uc=1V时,集电结已进入反偏状态,开始收集电子,所以基 区复合减少,在同一g电压下,i减小。特性曲线将向右稍微移 动一些 (3)cg≥1Ⅴ再增加时,曲线右移很不明显
三、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1、输入特性曲线 §2.1 三极管的结构和放大 0.2 0.4 i (V) (uA) B E 80 40 0.6 0.8 B u u CE =0V u CE > 1V (1)uCE=0V时,相当于两个PN结并联。 (3)uCE ≥1V再增加时,曲线右移很不明显。 (2)当uCE=1V时,集电结已进入反偏状态,开始收集电子,所以基 区复合减少,在同一uBE电压下,iB减小。特性曲线将向右稍微移 动一些
§2.1三极管的结构和放大 2、输出特性曲线 (1)放大区:发射极正向偏置,集 i c/mA 电结反向偏置a=B 饱和区 (2)截止区:发射结反向偏置,集 lB2=80μA 电结反向偏置i≤0,in≈0 放大区 40A 3)饱和区:发射结正向偏置,集 电结正向偏置 ln=0截止区 0 LEe/v >0,uBE>0,uCE≤uBE 输出特性曲线 ic≠
2、输出特性曲线 (2)截止区:发射结反向偏置,集 电结反向偏置 i B 0,i C 0 (3)饱和区:发射结正向偏置,集 电结正向偏置 B uBE uCE uBE i 0, 0, C B i i (1)放大区:发射极正向偏置,集 电结反向偏置 C B i = i §2.1 三极管的结构和放大 U 输出特性曲线
§2.1三极管的结构和放大 3、三极管的基本参数 (1)电流放大系数β 2)极间反向电流(m、lim:iEo=(1+β)icBo (3)极限参数 ①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o:β下降到额定值的2/3时所允许的最大 集电极电流。 ②反向击穿电压U()c0: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最大 允许电压。 ③集电极最大允许功耗PcM 14|返回
3、三极管的基本参数 (1)电流放大系数β: iC = β iB (2)极间反向电流iCBO、iCEO:iCEO =(1+ β )iCBO (3)极限参数 ①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下降到额定值的2/3时所允许的最大 集电极电流。 ②反向击穿电压U(BR)CEO: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最大 允许电压。 ③集电极最大允许功耗PCM 。 §2.1 三极管的结构和放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