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温差:推动力 dl 热流放出的热量 da 花的 Q=-W1Cpd7或d7 do WIC 冷流吸收的热量 do=k(r-t)dA dQ=-W2Cdt或d dO w2c 两式相减并令 d(Tt dO WiCpI W2Cp2 mEda= d(T 逆流传热微分式
传热温差:推动力 dQ = K(T − t)dA 1 1 1 1 d d d d p p Q Q T T W C W C = − = − 或 2 2 2 2 d d d d p p Q Q t t W C W C = − = − 或 1 1 2 2 1 1 p p m W C W C = − ( ) m T t Q − = d d T t T t mK A − − = − d( ) d 热流放出的热量 冷流吸收的热量 两式相减并令 逆流传热微分式 dl T dA t
传热温差:推动力 T1-t 两边求积分 A d(T mk dA= In T1-t KA T2-t T2-t1 根据换热器总热量恒算式 2 W1( w2C 帕两式相减m=(71-2)-(72-) O= KA (71-12)-(T2-t O 71-t2 自比较传热基本方程式2122MM △ t1 n bt2 (T1-)-(7 △t;-△ 同样可推出并流传 热平均温差计算式 T2-t t2
传热温差:推动力 两边求积分 ( ) 1 2 2 1 0 d d T t A T t T t mK A T t − − − = − − 1 2 2 1 1 ln T t m KA T t − = − 1 2 1 1 1 p T T W C Q − = 2 1 2 2 1 p t t W C Q − = (T T 1 2 t t 2 1 ) ( ) m Q − − − = ( 1 2 2 1 ) ( ) 1 2 2 1 ln T T t t Q KA T t T t − − − = − − ( 1 2 2 1 ) ( ) 1 2 1 2 1 2 1 2 ln ln m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 = = − − ( 1 2 1 2 ) ( ) 1 2 1 1 1 2 2 2 ln ln m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 = = − − 根据换热器总热量恒算式 两式相减 比较传热基本方程式 同样可推出并流传 热平均温差计算式
逆流和并流传热的干均温差的特 T、T2(1、t2相同时,逆流平均温差大于并流平均温差。 当传热量一定时,逆流操作所需的传热面积小于并流操作。 逆流时热流体的出口温度可低于冷流的出口温度(高于冷流 的入口温度),并流时热流体的出口温度必大于冷流的出口 温度。当加热任务一定时,采用逆流传热可最大限度地利用 的热能,节约载热体的用量。 W2Cp(t2-t1) (T1-T2) 在换热器中,若参与换热的两流体都变温,则一般都采用逆 流操作,但是并流也有它的特点,例如工艺上要求被加热的 流体不得高于某一温度,或被冷却的流体不得低于某一温度, 采用并流较易控制。但需要注意,倘若采用逆流代替并流而 节省了载热体,则其平均温差就未必仍比并流的大
逆流和并流传热的平均温差的特点 T1、T2、t 1、t 2 相同时,逆流平均温差大于并流平均温差。 当传热量一定时,逆流操作所需的传热面积小于并流操作。 逆流时热流体的出口温度可低于冷流的出口温度(高于冷流 的入口温度),并流时热流体的出口温度必大于冷流的出口 温度。当加热任务一定时,采用逆流传热可最大限度地利用 热能,节约载热体的用量。 在换热器中,若参与换热的两流体都变温,则一般都采用逆 流操作,但是并流也有它的特点,例如工艺上要求被加热的 流体不得高于某一温度,或被冷却的流体不得低于某一温度, 采用并流较易控制。但需要注意,倘若采用逆流代替并流而 节省了载热体,则其平均温差就未必仍比并流的大。 ( ) ( ) 2 1 2 1 1 1 1 2 p p W C t t W C T T − = −
传热温差:推动力 错流和折流时的平均温差 列管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的流动比较复杂的多程流动。 对于错流或折流平均温差,通常是先按逆流求算,然后再根 据流动型式加以修正,即 温差修正系数 与冷热两流体温度变化有关,表示为P和R两参数的函数 y=f(P,R ~t2-t1冷流体实际温度变化 T1-t1冷流体最大温度变化 R=-72=热流体实际温度变化 t2-t1冷流体实际温度变化
传热温差:推动力 错流和折流时的平均温差 列管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的流动比较复杂的多程流动。 对于错流或折流平均温差,通常是先按逆流求算,然后再根 据流动型式加以修正,即 = t t m m ,逆 —— 温差修正系数 = f P R ( , ) 2 1 1 1 t t P T t − = = − 冷流体实际温度变化 冷流体最大温度变化 1 2 2 1 T T R t t − = = − 热流体实际温度变化 冷流体实际温度变化 与冷热两流体温度变化有关,表示为 P 和 R 两参数的函数
传热温差:推动力 温差修正曲线 1.0 R t:"4t 0.6 0.10.20.30.40.50.60.70.80,91,0 c错流(两流体之间不混合)
传热温差:推动力 温差修正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