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概述 8.2酸性土交换量和交换阳离子的测定 8.2.1酸性土交换量的测定 8.2.2土壤交换性盐基及其组成的测定 8.2.3土壤活性酸、交换性酸的测定 8.3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 8.3.1概述 8.3.2乙酸钠—一火焰光度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和盐碱土) 8.4盐碱土交换量及交换性钠的测定 8.4.1盐碱土交换量的测定 8.4.2交换性钠的测定 第九章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9.1概述 9.2土壤水溶性盐的浸提(1:1和5:1水土比及饱和土浆浸出液的制备 9.2.1主要仪器 9.2.2试剂 9.2.3操作步骤 9.2.4注释 9.3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9.3.1电导法 9.3.2残渣烘干法一一质量法 9.3.3用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计算土壤或水样中的总盐量 9.4阳离子的测定 9.4.1钙和镁的测定一EDTA滴定法 9.4.2钙和镁的测定一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4.3钾和钠的测定一一火焰光度法 9.5阴离子的测定 9.5.1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测定一一双指示剂一一中和滴定法 9.5.2氯离子的测定 9.5.3硫酸根的测定 第二篇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第一章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的测定 1.1测定意义 1.2土粒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1.3土壤容重的测定 第二章土壤粒径分布和分析 2.1分析意义 2.2土粒的粒级和土壤的质地 2.3土粒粒径分析一吸管法 2.4吸管法 2.5比重计法
8.1 概述 8.2 酸性土交换量和交换阳离子的测定 8.2.1 酸性土交换量的测定 8.2.2 土壤交换性盐基及其组成的测定 8.2.3 土壤活性酸、交换性酸的测定 8.3 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 8.3.1 概述 8.3.2 乙酸钠——火焰光度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和盐碱土) 8.4 盐碱土交换量及交换性钠的测定 8.4.1 盐碱土交换量的测定 8.4.2 交换性钠的测定 第九章 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9.1 概述 9.2 土壤水溶性盐的浸提(1:1 和 5:1 水土比及饱和土浆浸出液的制备) 9.2.1 主要仪器 9.2.2 试剂 9.2.3 操作步骤 9.2.4 注释 9.3 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9.3.1 电导法 9.3.2 残渣烘干法——质量法 9.3.3 用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计算土壤或水样中的总盐量 9.4 阳离子的测定 9.4.1 钙和镁的测定——EDTA 滴定法 9.4.2 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4.3 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光度法 9.5 阴离子的测定 9.5.1 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测定——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 9.5.2 氯离子的测定 9.5.3 硫酸根的测定 第二篇 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第一章 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的测定 1.1 测定意义 1.2 土粒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1.3 土壤容重的测定 第二章 土壤粒径分布和分析 2.1 分析意义 2.2 土粒的粒级和土壤的质地 2.3 土粒粒径分析—吸管法 2.4 吸管法 2.5 比重计法
第三章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 3.1测定意义 3.2方法选择的依据 3.3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 3.4土水势的测定(张力计法) 3.5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压力膜(板)法 附录 1.KDY-9830凯氏定氮仪使用说明 2.UV-120-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说明 3.AA7001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说明
第三章 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 3.1 测定意义 3.2 方法选择的依据 3.3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烘干法) 3.4 土水势的测定(张力计法) 3.5 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压力膜(板)法 附 录 1.KDY-9830 凯氏定氮仪使用说明 2.UV-120-0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说明 3.AA7001 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说明
绪论 1概述 土壤理化分析也称土壤测定,它包括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性质测定两个方面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包括土壤三相性质的测定如:颗粒组成、孔隙性质、比重、容 重,水分特性等。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可分为两个部分: 1.与土壤发生学有关的方面,多研究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组成、迁移、积累等特点 常测定的项目有:粘粒的矿物组成,全量分析,碳酸钙含量,盐分测定等。 2.与土壤肥力有关的方面,多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土壤化学性质,如:各种 养分的形态和含量,土壤交换性能等 土壤理化分析是硏究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做为农林学科的硏究生来讲, 学习本门课程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科研动手能力,尤其是实验操作技能。 土壤理化分析有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三个主要环节组成,就 某一项目的全部分析过程来讲,有以下几个环节: 1.样品的采集 2.样品的处理及保存 3.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的选择 4.测定过程 5.数据处理 6.测定结果的评价 1.1土壤理化分析课程介绍 土壤理化分析课是一门强调技术操作的课程,从这种意义上讲是一门实验课。在教 学上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来进行。 学时分配:讲课16实验操作44 共计60学时 课程进度安排: 1周讲授绪论,第一章土壤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 与制备。实验:领仪器,洗涤器皿;纯水检验:样品处理;吸湿水测定。 12周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3周 土壤全氮的测定 14周 土壤磷的测定 15周 土壤钾的测定 16周 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 17周 土壤比重、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的测定 18周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或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 参考书: 1.鲍士旦主编,土壤理化分析--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 2.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编,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 社1984 3.鲁如坤主编,中国土壤学会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 12课堂要求 预习并写出分析流程卡片,回答课堂提问
绪 论 1.概述 土壤理化分析也称土壤测定,它包括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性质测定两个方面。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包括土壤三相性质的测定如:颗粒组成、孔隙性质、比重、容 重,水分特性等。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可分为两个部分: 1.与土壤发生学有关的方面,多研究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组成、迁移、积累等特点, 常测定的项目有:粘粒的矿物组成,全量分析,碳酸钙含量,盐分测定等。 2.与土壤肥力有关的方面,多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土壤化学性质,如:各种 养分的形态和含量,土壤交换性能等。 土壤理化分析是研究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做为农林学科的研究生来讲, 学习本门课程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科研动手能力,尤其是实验操作技能。 土壤理化分析有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三个主要环节组成,就 某一项目的全部分析过程来讲,有以下几个环节: 1.样品的采集 2.样品的处理及保存 3.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的选择 4.测定过程 5.数据处理 6.测定结果的评价 1.1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介绍 土壤理化分析课是一门强调技术操作的课程,从这种意义上讲是一门实验课。在教 学上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来进行。 学时分配:讲课 16 实验操作 44 共计 60 学时 课程进度安排: 11 周 讲授绪论,第一章 土壤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 与制备。实验:领仪器,洗涤器皿;纯水检验;样品处理;吸湿水测定。 12 周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3 周 土壤全氮的测定 14 周 土壤磷的测定 15 周 土壤钾的测定 16 周 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 17 周 土壤比重、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的测定 18 周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或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 参考书: 1.鲍士旦主编,土壤理化分析 ——3 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12 2.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编,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科学出版 社 1984 3.鲁如坤主编,中国土壤学会编,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 1.2 课堂要求 1.预习并写出分析流程卡片,回答课堂提问
2.独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3.建立原始数据记录本。 4.完成实验报告,内容如下 (1)实验测定项目,方法 (2)实验原理 (3)原始数据、计算方法、标准曲线、最终结果 (4)实验结果讨论(方法评述、出现问题、注意事项、数据评价等)
2.独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3.建立原始数据记录本。 4.完成实验报告,内容如下: (1)实验测定项目,方法 (2)实验原理 (3)原始数据、计算方法、标准曲线、最终结果 (4)实验结果讨论(方法评述、出现问题、注意事项、数据评价等)
第一篇 第一章土壤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 学习土壤理化分析,和学习其他课程一样,必须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操作技术。基本知识包括与土壤理化分析有关的数理化知识、分析实验室知识、 林业生产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必须在有关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工 作中为断吸取和积累。本章只对土壤理化分析用的纯水、试剂、器皿等基本知识作 简要说明。定量分析教材中的内容一般不再重复 11土壤理化分析用纯水 L1纯水的制备 分析工作中需用的纯水用量很大必须注意节约用水、水质检查和正确保存勿使其 受器皿和空气等来源的污染,必要时装苏打-石灰管防止CO2的溶解沾污。 纯水的制备常用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蒸馏法是利用水与杂质的沸点不同,经过外 加热使所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凝后制得。蒸馏法制得的蒸馏水,由于经过高温处理,不 易长霉;但蒸馏器皿多为铜制或锡制,因此蒸馏水中难免有痕量的这些金属离子存在 实验室自制时可用电热蒸馏水器,出水量有5、10、20或50L/等几种,使用尚称方 便,但耗电较多,出水速度较小。工厂和浴室利用废蒸汽所得的副产蒸馏水,质量较 差,必须先检查后才能使用 离子交换法可制得质量较高的纯水一一去离子水,一般是用自来水通过离子纯水器 令得,因未经高温灭菌,往往容易长霉。离子交换纯水器可以自己装置,各省市也有 制 品纯水器供应 水通过交换树脂获得的纯水称离子交换水或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不溶性 的高分子化合物。组成树脂的骨架部分具有网状结构,对酸碱及一般溶剂相当稳定 而骨架上又有能与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交换的活性基团。在树脂庞大的结构中 磺酸基(一SO3H+)或季铵基[-CH2N+(CH3)3OH,简作=NOH]等是活性基团, 其余的网状结构是树脂的骨架,可以用R表示。上述两种树脂的结构可简写为R-SO3H 和R=NOH。当水流通过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器时,水中的杂质离子被离子交换树 脂所截留。这是因为离子交换基中的H或OH与水中的杂质离子(如Na+、Ca2+、Ch、 SO42)交换,交换下来的H和OH结合为HO,而杂质离子则被吸附在树脂上,以阳 离子Na和阴离子C为例,其化学反应式为: R--SO3H+ Na+R--SO3 Na +H+ R三NOH+一RN+OH3生 OH"+H 好本基 上述离子反应是可逆的,当H与OH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向相反方向 进行,这就是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的原理。在纯水制造中,通常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 树脂(如国产732树脂)和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如国产717树脂)。新的商品树脂一般 是中性盐型式的树脂(常制成R一SONa和R-NCl等型式),性质较稳定,便于贮存。 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净化和转型处理,使之转化为所需的H+与OH型和型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与活性基团和网状骨架、树脂的粒度和温度、pH等有关。① 活性基团越多,交换量越大。一般树脂的交换容量为3~6mol·kg,干树脂(离子型式)。 活性基团和种类不同,能交换的离子基团也不同。②网状骨架的网眼是由交联剂形成
第一篇 第一章 土壤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 学习土壤理化分析,和学习其他课程一样,必须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操作技术。基本知识包括与土壤理化分析有关的数理化知识、分析实验室知识、 林业生产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必须在有关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工 作中为断吸取和积累。本章只对土壤理化分析用的纯水、试剂、器皿等基本知识作一 简要说明。定量分析教材中的内容一般不再重复。 1.1 土壤理化分析用纯水 1.1.1 纯水的制备 分析工作中需用的纯水用量很大,必须注意节约用水、水质检查和正确保存,勿使其 受器皿和空气等来源的污染,必要时装苏打-石灰管防止 CO2 的溶解沾污。 纯水的制备常用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蒸馏法是利用水与杂质的沸点不同,经过外 加热使所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凝后制得。蒸馏法制得的蒸馏水,由于经过高温处理,不 易长霉;但蒸馏器皿多为铜制或锡制,因此蒸馏水中难免有痕量的这些金属离子存在。 实验室自制时可用电热蒸馏水器,出水量有 5、10、20 或 50L/h 等几种,使用尚称方 便,但耗电较多,出水速度较小。工厂和浴室利用废蒸汽所得的副产蒸馏水,质量较 差,必须先检查后才能使用。 离子交换法可制得质量较高的纯水——去离子水,一般是用自来水通过离子纯水器 制得,因未经高温灭菌,往往容易长霉。离子交换纯水器可以自己装置,各省市也有 商品纯水器供应。 水通过交换树脂获得的纯水称离子交换水或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不溶性 的高分子化合物。组成树脂的骨架部分具有网状结构,对酸碱及一般溶剂相当稳定, 而骨架上又有能与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交换的活性基团。在树脂庞大的结构中, 磺酸基(—SO3 -H+)或季铵基[—CH2N+(CH3)3OH-,简作==N+OH- ]等是活性基团, 其余的网状结构是树脂的骨架,可以用 R 表示。上述两种树脂的结构可简写为 R—SO3H 和 R=NOH。当水流通过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器时,水中的杂质离子被离子交换树 脂所截留。这是因为离子交换基中的 H+或 OH-与水中的杂质离子(如 Na+、Ca2+、Cl-、 SO4 2-)交换,交换下来的 H+和 OH-结合为 H2O,而杂质离子则被吸附在树脂上,以阳 离子 Na+和阴离子 Cl-为例,其化学反应式为: 上述离子反应是可逆的,当 H+与 OH-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向相反方向 进行,这就是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的原理。在纯水制造中,通常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 树脂(如国产 732 树脂)和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如国产 717 树脂)。新的商品树脂一般 是中性盐型式的树脂(常制成 R—SO3Na 和 R=NCl 等型式),性质较稳定,便于贮存。 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净化和转型处理,使之转化为所需的 H+与 OH-型和型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与活性基团和网状骨架、树脂的粒度和温度、pH 等有关。① 活性基团越多,交换量越大。一般树脂的交换容量为 3~6mol·kg-1 ,干树脂(离子型式)。 活性基团和种类不同,能交换的离子基团也不同。②网状骨架的网眼是由交联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