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比较 (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产生 马克卢普研究知识产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 的。 马克卢普的研究包括了有关专利制度、研究与开发的 投入、国家的各级教育、与教育制度相关的知识生产与 传播的各类社会活动,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知识生产与信 息资源配置活动,形成了“知识产业”研究的体系。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和方法是最早的宏观信 息经济的测度理论和方法。他1962年出版的《美国的知 识生产和分配》是一部奠基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宏观 应意经浮字者作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
(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产生 马克卢普研究知识产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 的。 马克卢普的研究包括了有关专利制度、研究与开发的 投入、国家的各级教育、与教育制度相关的知识生产与 传播的各类社会活动,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知识生产与信 息资源配置活动,形成了“知识产业”研究的体系。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和方法是最早的宏观信 息经济的测度理论和方法。他1962年出版的《美国的知 识生产和分配》是一部奠基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宏观 信息经济学著作。 7.1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比较
71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比较 (2)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体系:知识产业及其在“教 育产业、研究与开发产业、通信媒介产业、 信息设备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等五个层次上的组成 是马克卢普信息 经济理论的核心 ①教育产业方面 ②研究与开发方面 ③在通信媒介产业方面 ④信息设备产业方面 ⑤信息服务产业方面 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
(2)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 ▪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体系:知识产业及其在“教 育产业、研究与开发产业、通信媒介产业、 ▪ 信息设备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等五个层次上的组成 是马克卢普信息 ▪ 经济理论的核心。 ①.教育产业方面 ②.研究与开发方面 ③.在通信媒介产业方面 ④.信息设备产业方面 ⑤.信息服务产业方面 7.1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比较
71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比较 (3)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是采用“最终需求法”进 行测算的 其中 C-是消费量,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 G-是政府采购,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 I-是投资量,厂商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或 是企业、组织和政府对固定资产和物质储备的总投资。 Ⅹ-是出口额,本国产品或服务在国外的销售额 M-是进口额,从外国购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 (X-M)-是出口净额,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
(3)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是采用“最终需求法” 进 行测算的。 其中: C-是消费量,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 G-是政府采购,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 I-是投资量,厂商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或 是企业、组织和政府对固定资产和物质储备的总投资。 X-是出口额,本国产品或服务在国外的销售额。 M-是进口额,从外国购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 (X-M)-是出口净额,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GNP = C + G + I + (X − M ) 7.1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比较
71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比较 71.2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波拉特于1977年以政府出版物的形式出版了其博土论文 九卷本的研究报告《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各卷的内容是 第一卷《信息经济:定义与测度》 第二卷《信息经济:测度第一信息部门的资料与方法》; 第三卷《信息经济:产业间转换矩阵》 第四卷《信息经济:技术矩阵》 第五卷《信息经济:总体结果矩阵》; 第六卷《信息经济:应用就业结构的产业矩阵测算劳动收入》 第七卷《信息经济:应用就业结构的产业矩阵测算劳动收入》 第八卷《信息经济:国民收入、劳动力和投入产出表》; 第九卷《信息经济:对使用全部、数据库的用户指导》。 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
7.1.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 波拉特于1977年以政府出版物的形式出版了其博士论文 九卷本的研究报告《信息经济》。 ▪ 《信息经济》各卷的内容是: 第一卷《信息经济:定义与测度》; 第二卷《信息经济:测度第一信息部门的资料与方法》; 第三卷《信息经济:产业间转换矩阵》; 第四卷《信息经济:技术矩阵》; 第五卷《信息经济:总体结果矩阵》; 第六卷《信息经济:应用就业结构的产业矩阵测算劳动收入》; 第七卷《信息经济:应用就业结构的产业矩阵测算劳动收入》; 第八卷《信息经济:国民收入、劳动力和投入产出表》; 第九卷《信息经济:对使用全部数据库的用户指导》。 7.1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