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至2003年6月底,中国累计报告HIV感染 者45092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532例,死亡 患者1800例。 目前国内艾滋病流行特 点为:流行范围广,疫情上升明显,全国低 流行与局部高流行并存;面临艾滋病发病死 亡高峰;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概述 ❖ 至2003年6月底,中国累计报告HIV感染 者45092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532例,死亡 患者1800例。 目前国内艾滋病流行特 点为:流行范围广,疫情上升明显,全国低 流行与局部高流行并存;面临艾滋病发病死 亡高峰;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病因 根据血清学分型,HV可分为型和型, 其中HIV-1是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型,HIV 2主要在非洲的少数国家呈局限性流行
病因 ❖根据血清学分型,HIV可分为I型和II型, 其中HIV-1是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型,HIV- 2主要在非洲的少数国家呈局限性流行
Physical Structure 2002513 19-1人类免疫缺陷病HIV)模式图
病因 HV可在人体外环境中生存,一般比肝 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低 g HV对热很敏感 HV对化学品十分敏感 ~但最近发现70%酒精溶液和碳酸溶液 对HV作用不稳定 HIV对紫外线不敏感
病因 ❖HIV可在人体外环境中生存,一般比肝 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低 ❖ HIV对热很敏感 ❖ HIV对化学品十分敏感 ❖ 但最近发现70%酒精溶液和碳酸溶液 对HIV作用不稳定 ❖ HIV对紫外线不敏感
发病机制 ÷HV进入人体后,其包膜糖蛋白gp120与 CD4+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相结合,通 过靶细胞的内吞作用和PP4的融化作用, 促使HIV进入靶细胞 在细胞核内, 逆转录酶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DNA, 合成双链DNA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 中
发病机制 ❖HIV进入人体后,其包膜糖蛋白gp120与 CD4+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相结合,通 过靶细胞的内吞作用和PP4的融化作用, 促使HIV进入靶细胞 在细胞核内, 逆转录酶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DNA, 合成双链DNA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