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1玉米子粒7个基因的自然突变率 基因表现的性状测定配子数观察到的每百万个配子 突变数中平均突变率 R子粒色554,786 273 492.0 抑制色素的形成265,391 106.0 Pr紫色647,02 Su非甜粒1,678,736 2.4 黄胚乳1,745,280 cttL8 Sh饱满粒2,469,285 12 Wx非糯性1,503,744 0 0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制作: 刘向东俞淑红 表7-1 玉米子粒7个基因的自然突变率 基 因 表现的性状 测定配子数 观察到的 每百万个配子 突变数 中平均突变率 R 子 粒 色 554,786 273 492.0 I 抑制色素的形成 265,391 28 106.0 Pr 紫 色 647,102 7 11.0 Su 非 甜 粒 1,678,736 4 2.4 Y 黄 胚 乳 1,745,280 4 2.2 Sh 饱 满 粒 2,469,285 3 1.2 Wx 非 糯 性 1,503,744 0 0
第二节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二、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四、突变的平行性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制作: 刘向东俞淑红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一、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二、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三、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四、突变的平行性
第二节 基因突 变的 般特征 、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突 ●重演性 变的重 演性和 可逆性 同一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 二、突 变的多 体间多次发生,称突变的重演性。表7 方向性 和复管1列举玉米子粒的7个基因的前6个在多 位基因 三、突 次试验中都出现过类似的突变。 变的有 害性和 有利性 四、突 变的平 向东俞淑红 行性
制作: 刘向东俞淑红 一、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重演性 同一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 体间多次发生,称突变的重演性。表7- 1列举玉米子粒的7个基因的前6个在多 次试验中都出现过类似的突变。 第二节 基因突 变的一 般特征 一、突 变的重 演性和 可逆性 二、突 变的多 方向性 和复等 位基因 三、突 变的有 害性和 有利性 四、突 变的平 行性
第二节 基因突 变的 ●可逆性 般特征 突 显性基因A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a 变的重 演性和 反之亦可。通常把A→a称为正突变, 可逆性 突 a→A为反突变。 变的多 方向性 和复等 正突变u 位基因 a 三、突 变的有 反突变r 害性和 有利性 四、突 变的平刘向东俞淑红 行性
制作: 刘向东俞淑红 ●可逆性 显性基因A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a, 反之亦可。通常把A→a称为正突变, a→A为反突变。 正突变u A a 反突变r 第二节 基因突 变的一 般特征 一、突 变的重 演性和 可逆性 二、突 变的多 方向性 和复等 位基因 三、突 变的有 害性和 有利性 四、突 变的平 行性
第二节 基因突 变的 般特征 突 变的重 正反突变的频率不一,一般正>反, 演性和 可逆性 即U>V,原因野生型内基因座都可能 突 变的多 方向性 发生突变,但回复只有已改变的基因 和复等 位基因 再返回 三、突 变的有 害性和 有利性 四、突 变的平刘向东俞淑红 行性
制作: 刘向东俞淑红 正反突变的频率不一,一般正>反, 即U>V,原因野生型内基因座都可能 发生突变,但回复只有已改变的基因 再返回。 第二节 基因突 变的一 般特征 一、突 变的重 演性和 可逆性 二、突 变的多 方向性 和复等 位基因 三、突 变的有 害性和 有利性 四、突 变的平 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