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1994年至今的十年间,我国创造 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1998年至2003年,189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 再就业。但同时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仍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今后两到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多达2400万,而年 度能够安排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左右,1400万就业缺口如何填补。 二、我国人才总体缺乏,但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数字显 示,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212万,初次就业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今年高校毕 业生数量达到280万,估计就业率水平仍将大致持平。 、去年以来,在珠三角、闽东南等地区相继出现较严重的民工短缺,深圳 等一些地区缺工近百分之十,月平均工资在700元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困难。 四、我国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规模、 速度正在加大。 问题 1、我国十年所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如何实现的? 2、请你谈谈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所存在上述四大问题的看法与对 策。 案例六 材料: 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年国有及国有控集体工城乡个体工其他经济类型 份股工业 业 业 工业 1978 77.6 22.4 1980 76.0 23.5 0.5 1990 54.6 35.6 5.4 4.4
据我国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1994 年至今的十年间,我国创造 就业岗位超过 8000 万亇,1998 年至 2003 年,1890 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 再就业。但同时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仍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今后两到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多达 2400 万,而年 度能够安排就业岗位仅为 1000 万左右,1400 万就业缺口如何填补。 二、我国人才总体缺乏,但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数字显 示,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 212 万,初次就业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今年高校毕 业生数量达到 280 万,估计就业率水平仍将大致持平。 三、去年以来,在珠三角、闽东南等地区相继出现较严重的民工短缺,深圳 等一些地区缺工近百分之十,月平均工资在 700 元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困难。 四、我国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 1.5 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规模、 速度正在加大。 问题: 1、我国十年所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如何实现的? 2、请你谈谈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所存在上述四大问题的看法与对 策。 案例六 材料: 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 材料 1: 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年 份 国有及国有控 股工业 集体工 业 城乡个体工 业 其他经济类型 工业 1978 77.6 22.4 — — 1980 76.0 23.5 — 0.5 1990 54.6 35.6 5.4 4.4
1998 28.5 38.3 18.9 19.9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年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 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 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 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 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1988年宪法修正案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 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9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人剥 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 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 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 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3: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 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 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
1998 28.5 38.3 18.9 19.9 材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 年宪法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 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 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 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 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1988 年宪法修正案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 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9 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人剥 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 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 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 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 3: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 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 2264 亿元,增长 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1~7 月总产值的综 合增长速度同比为 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 14.5%
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 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 所有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40.3%、42.5% 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②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③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④结合材料回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 经济的主体地位? 案例七 材料1: 2003年初,国内棉花价格一路飚升,棉纺织企业开始叫苦。为此,国家发 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布《紧急通知》,决定对棉花市场流通进行宏观 调控,以平抑棉价 《紧急通知》,核心内容有两条:一是禁止棉花经营企业囤积棉花,经营者必 须将棉花直接销售给纺织企业,不得倒手。二是掐断倒手企业的银行资金来源, 规定各级农发行不得支持棉花经营企业在交易市场购买棉花:各商业银行亦因严 格控制倒棉贷款的发放。 棉花大战年年打,政府的宏观调控年年采用堵与禁的老套。刚出台的《紧急 通知》依然禁字当头,全然不考虑禁的成本和收效是否能成比例,宏观调控失效 是必然的 材料2: 我国棉花购销体制的改革进行了3轮,始于2001年7月的第三轮棉改有条 大原则,即为“彻底放开棉花收购、加工和销售环节”。但久禁而放、放因一时 不适应而乱,棉花价格上涨引发了棉市之乱。2004年1至4月份,国内棉价上 涨22.6%
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 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 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 所有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 11.5%、40.3%、42.5%、 5.7%。 摘自 1999 年 10 月 10 日《光明日报》 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 分析材料 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② 结合材料 1 与 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③ 分析材料 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④ 结合材料回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 经济的主体地位? 案例七 材料 1: 2003 年初,国内棉花价格一路飚升,棉纺织企业开始叫苦。为此,国家发 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布《紧急通知》,决定对棉花市场流通进行宏观 调控,以平抑棉价。 《紧急通知》,核心内容有两条:一是禁止棉花经营企业囤积棉花,经营者必 须将棉花直接销售给纺织企业,不得倒手。二是掐断倒手企业的银行资金来源, 规定各级农发行不得支持棉花经营企业在交易市场购买棉花;各商业银行亦因严 格控制倒棉贷款的发放。 棉花大战年年打,政府的宏观调控年年采用堵与禁的老套。刚出台的《紧急 通知》依然禁字当头,全然不考虑禁的成本和收效是否能成比例,宏观调控失效 是必然的。 材料 2: 我国棉花购销体制的改革进行了 3 轮,始于 2001 年 7 月的第三轮棉改有条 大原则,即为“彻底放开棉花收购、加工和销售环节”。但久禁而放、放因一时 不适应而乱,棉花价格上涨引发了棉市之乱。2004 年 1 至 4 月份,国内棉价上 涨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