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顶部封边,则常采用比较大的方正块石砌成40cm左右宽度的平台,平台后所留的空隙用粘土回填夯实(如 图2-3)。对于挡土墙、闸翼墙等重力式墙身顶部,一般用混凝土封闭。 (c) 图2-3 干耿石封边(单位:m) a)(b)坡面封边(o)坡顶封边 1粘土夯实2垫层 2、干砌石的砌筑要点 造成干砌石施工缺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砌筑技术不良、工作马虎、施工管理不善以及测量放样错漏等。 缺陷主要有缝口不紧、底部空虚、鼓心凹肚、重缝、飞缝、飞口(即用很薄的边口未经砸掉便砌在坡上 翅口(上下两块都是一边厚一边薄,石料的薄口部分互相搭接)、悬石(两石相接不是面的接触,而是点的 接融)、浮塞叠砌、严重蜂窝以及轮廓尺寸走样等(图2-4) 重缝 严重蜂窝 口 直砌 图 凹肚 浮塞 鼓心 叠砌 8 图2-4干砌石缺陷 砌石施工必须注意: (1)干砌石工程在施工前,应进行基础清理工作, 2)凡受水流冲刷和浪击作用的干砌石工程中采用竖立砌法(即石块的长边与水平面或斜面呈垂直方 向)砌筑,以期空隙为最小 3)重力式挡土墙施工,严禁先砌好里外砌石面,中间用乱石充填并留下空隙和蜂窝。 (4)干砌块石的墙体露出面必须设丁石(拉结石),丁石要均匀分布。同一层的丁石长度,如墙厚等于 或小于40cm时,丁石长度应等于墙厚;如墙厚大于40cm,则要求同一层内外的丁石相互交错搭接,搭接 长度不小于15cm,其中一块的长度不小于墙厚的2/3 (5)如用料石砌墙,则两层顺砌后应有一层丁砌,同一层采用丁顺组砌时,丁石间距不宜大于2m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第 26 页 的顶部封边,则常采用比较大的方正块石砌成 40cm 左右宽度的平台,平台后所留的空隙用粘土回填夯实(如 图 2-3)。对于挡土墙、闸翼墙等重力式墙身顶部,一般用混凝土封闭。 2、干砌石的砌筑要点 造成干砌石施工缺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砌筑技术不良、工作马虎、施工管理不善以及测量放样错漏等。 缺陷主要有缝口不紧、底部空虚、鼓心凹肚、重缝、飞缝、飞口(即用很薄的边口未经砸掉便砌在坡上)、 翅口(上下两块都是一边厚一边薄,石料的薄口部分互相搭接)、悬石(两石相接不是面的接触,而是点的 接融)、浮塞叠砌、严重蜂窝以及轮廓尺寸走样等(图 2-4)。 干砌石施工必须注意: (1)干砌石工程在施工前,应进行基础清理工作。 (2)凡受水流冲刷和浪击作用的干砌石工程中采用竖立砌法(即石块的长边与水平面或斜面呈垂直方 向)砌筑,以期空隙为最小。 (3)重力式挡土墙施工,严禁先砌好里外砌石面,中间用乱石充填并留下空隙和蜂窝。 (4)干砌块石的墙体露出面必须设丁石(拉结石),丁石要均匀分布。同一层的丁石长度,如墙厚等于 或小于 40cm 时,丁石长度应等于墙厚;如墙厚大于 40cm,则要求同一层内外的丁石相互交错搭接,搭接 长度不小于 15cm,其中一块的长度不小于墙厚的 2/3。 (5)如用料石砌墙,则两层顺砌后应有一层丁砌,同一层采用丁顺组砌时,丁石间距不宜大于 2m
(6)用干砌石作基础,一般下大上小,呈阶梯状,底层应选择比较方整的大块石,上层阶梯至少压住 下层阶梯块石宽度的1/3。 (7)大体积的干砌块石挡土墙或其它建筑物,在砌体每层转角和分段部位,应先采用大而平整的块石 (8)护坡干砌石应自坡脚开始自下而上进行 (9)砌体缝口要砌紧,空隙应用小石填塞紧密,防止砌体在受到水流的冲刷或外力撞击时滑脱沉陷, 以保持砌体的坚固性。一般规定干砌石砌体空隙率应不超过30%~50%。 (10)干砌石护坡的每一块石顶面一般不应低于设计位置5cm,不高出设计位置15cm。 二、浆砌石 浆砌石是用胶结材料把单个的石块联结在一起,使石块依靠胶结材料的粘结力、摩擦力和块石本身重 量结合成为新的整体,以保持建筑物的稳固,同时,充填着石块间的空隙,堵塞了一切可能产生的漏水通 道。浆砌石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密实性和较髙的强度,使用寿命更长,还具有较好的防止滲水和抵抗水流 冲刷的能力 浆砌石施工的砌筑要领可概括为“平、稳、满、错”四个字。平,同一层面大致砌平,相邻石块的高 差宜小于2~3cm:稳,单块石料的安砌务求自身稳定:满,灰缝饱满密实,严禁石块间直接接触:错,相 邻石块应错缝砌筑,尤其不允许顺水流方向通缝 )砌筑工艺 浆砌石工程砌筑的工艺流程如图2-5。 砌筑面准备(凿毛 清除浮浆、残渣、 选料铺(座)浆叫安放石料竖缝灌浆 中洗) 清除石面浮 实上一检查研筑质量 缝养护 因2-5浆砌石工艺流程 (1)铺筑面准备 对开挖成形的岩基面,在砌石开始之前应将表面已松散的岩块剔除,具有光滑表面的岩石须人工凿毛 并清除所有岩屑、碎片、泥沙等杂物。土壤地基按设计要求处理。 对于水平施工缝,一般要求在新一层块石砌筑前凿去已凝固的浮浆,并进行清扫、冲洗,使新旧砌体 紧密结合。对于临时施工缝,在恢复砌筑时,必须进行凿毛、冲洗处理 (2)选料 砌筑所用石料,应是质地均匀,没有裂缝,没有明显风化迹象,不含杂质的坚硬石料。严寒地区使用 的石料,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抗冻性。 (3)铺(座)浆 对于块石砌体,由于砌筑面参差不齐,必须逐块座浆、逐块安砌,在操作时还须认真调整,务使座浆 密实,以免形成空洞。 座浆一般只宜比砌石超前0.5~1m左右,座浆应与砌筑相配合 (4)安放石料 把洗净的湿润石料安放在座浆面上,用铁锤轻击石面,使座浆开始溢出为度。 石料之间的砌缝宽度应严格控制,采用水泥砂浆砌筑时,块石的灰缝厚度一般为2~4cm,料石的灰缝 厚度为0.5~2cm,采用小石混凝土砌筑时,一般为所用骨料最大粒径的2~2.5倍 安放石料时应注意,不能产生细石架空现象 (5)竖缝灌浆 安放石料后,应及时进行竖缝灌浆。一般灌浆与石面齐平,水泥砂浆用捣插棒捣实,小石混凝土用插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第 27 页 (6)用干砌石作基础,一般下大上小,呈阶梯状,底层应选择比较方整的大块石,上层阶梯至少压住 下层阶梯块石宽度的 1/3。 (7)大体积的干砌块石挡土墙或其它建筑物,在砌体每层转角和分段部位,应先采用大而平整的块石 砌筑。 (8)护坡干砌石应自坡脚开始自下而上进行。 (9)砌体缝口要砌紧,空隙应用小石填塞紧密,防止砌体在受到水流的冲刷或外力撞击时滑脱沉陷, 以保持砌体的坚固性。一般规定干砌石砌体空隙率应不超过 30%~50%。 (10)干砌石护坡的每一块石顶面一般不应低于设计位置 5cm,不高出设计位置 15cm。 二、浆砌石 浆砌石是用胶结材料把单个的石块联结在一起,使石块依靠胶结材料的粘结力、摩擦力和块石本身重 量结合成为新的整体,以保持建筑物的稳固,同时,充填着石块间的空隙,堵塞了一切可能产生的漏水通 道。浆砌石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密实性和较高的强度,使用寿命更长,还具有较好的防止渗水和抵抗水流 冲刷的能力。 浆砌石施工的砌筑要领可概括为“平、稳、满、错”四个字。平,同一层面大致砌平,相邻石块的高 差宜小于 2~3cm;稳,单块石料的安砌务求自身稳定;满,灰缝饱满密实,严禁石块间直接接触;错,相 邻石块应错缝砌筑,尤其不允许顺水流方向通缝。 (一) 砌筑工艺 浆砌石工程砌筑的工艺流程如图 2-5。 (1)铺筑面准备 对开挖成形的岩基面,在砌石开始之前应将表面已松散的岩块剔除,具有光滑表面的岩石须人工凿毛, 并清除所有岩屑、碎片、泥沙等杂物。土壤地基按设计要求处理。 对于水平施工缝,一般要求在新一层块石砌筑前凿去已凝固的浮浆,并进行清扫、冲洗,使新旧砌体 紧密结合。对于临时施工缝,在恢复砌筑时,必须进行凿毛、冲洗处理。 (2)选料 砌筑所用石料,应是质地均匀,没有裂缝,没有明显风化迹象,不含杂质的坚硬石料。严寒地区使用 的石料,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抗冻性。 (3)铺(座)浆 对于块石砌体,由于砌筑面参差不齐,必须逐块座浆、逐块安砌,在操作时还须认真调整,务使座浆 密实,以免形成空洞。 座浆一般只宜比砌石超前 0.5~lm 左右,座浆应与砌筑相配合。 (4)安放石料 把洗净的湿润石料安放在座浆面上,用铁锤轻击石面,使座浆开始溢出为度。 石料之间的砌缝宽度应严格控制,采用水泥砂浆砌筑时,块石的灰缝厚度一般为 2~4cm,料石的灰缝 厚度为 0.5~2cm,采用小石混凝土砌筑时,一般为所用骨料最大粒径的 2~2.5 倍。 安放石料时应注意,不能产生细石架空现象。 (5)竖缝灌浆 安放石料后,应及时进行竖缝灌浆。一般灌浆与石面齐平,水泥砂浆用捣插棒捣实,小石混凝土用插
入式振捣器振捣,振实后缝面下沉,待上层摊铺座浆时一并填满。 (6)振捣 水泥砂浆常用捣棒人工插捣,小石混凝土一般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应注意对角缝的振捣,防止重 振或漏振。 每一层铺砌完24~36h后(视气温及水泥种类、胶结材料强度等级而定),即可冲洗,准备上一层的铺 (二)浆砌石施工 1、基础砌筑 基础施工应在地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砌筑前,应先检査基槽(或基坑)的尺寸和标高,清除杂 物,接着放出基础轴线及边线 砌第一层石块时,基底应座浆。对于岩石基础,座浆前还应洒水湿润。第一层使用的石块尽量挑大 些的,这样受力较好,并便于错缝。石块第一层都必须大面向下放稳,以脚踩不动即可。不要用小石块来 支垫,要使石面平放在基底上,使地基受力均匀基础稳固。选择比较方正的石块,砌在各转角上,称为角 石,角石两边应与准线相合。角石砌好后,再砌里、外面的石块,称为面石:最后砌填中间部分,称为腹 石。砌填腹石时应根据石块自然形状交错放置,尽量使石块间缝隙最小,再将砂浆填λ缝隙中,最后根据 各缝隙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小石块放入用小锤轻击,使石块全部挤入缝隙中。禁止采用先放小石块后灌 浆的方法。 接砌第二层以上石块时,每砌一块石块,应先铺好砂浆,砂浆不必铺满、铺到边,尤其在角石及面石 处,砂浆应离外边约4.5cm,并铺得稍厚一些,当石块往上砌时,恰好压到要求厚度,并刚好铺满整个灰 缝。灰缝厚度宜为20~30mm,砂浆应饱满。阶梯形基础上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2,相邻阶梯的 块石应相互错缝搭接。基础的最上一层石块,宜选用较大的块石砌筑。基础的第一层及转角处和交接处, 应选用较大的块石砌筑。块石基础的转角及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如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搓时,应砌成斜 块石基础每天可砌高度不应超过4.2m。在砌基础时还必须注意不能在新砌好的砌体上抛掷块石,这会 使已粘在一起的砂浆与块石受振动而分开,影响砌体强度 2、挡土墙 砌筑块石挡土墙时,块石的中部厚度不宜小于20cm:;每砌3~4皮为一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 平一次: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cm,两个分层高度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cm(如图2-6) 变形缝 好图 图2-6块石挡土墙立面(单位:mm) 料石挡土墙宜采用同皮内丁顺相间的砌筑形式。当中间部分用块石填筑时,丁砌料石伸入块石部分的 长度应小于20cm 3、桥、涵拱圈 浆砌拱圈一般选用于小跨度的单孔桥拱、涵拱施工,施工方法及步骤如下: (1)拱圈石料的选择 拱圈的石料一般为经过加工的料石,石块厚度不应小于15cm。石块的宽度为其厚度的1.5~2.5倍, 长度为厚度的2~4倍,拱圈所用的石料应凿成楔形(上宽下窄),如不用楔形石块时,则应用砌缝宽度的变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第 28 页 入式振捣器振捣,振实后缝面下沉,待上层摊铺座浆时一并填满。 (6)振捣 水泥砂浆常用捣棒人工插捣,小石混凝土一般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应注意对角缝的振捣,防止重 振或漏振。 每一层铺砌完 24~36h 后(视气温及水泥种类、胶结材料强度等级而定),即可冲洗,准备上一层的铺 砌。 (二)浆砌石施工 1、基础砌筑 基础施工应在地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砌筑前,应先检查基槽(或基坑)的尺寸和标高,清除杂 物,接着放出基础轴线及边线。 砌第一层石块时,基底应座浆。对于岩石基础,座浆前还应洒水湿润。第一层使用的石块尽量挑大一 些的,这样受力较好,并便于错缝。石块第一层都必须大面向下放稳,以脚踩不动即可。不要用小石块来 支垫,要使石面平放在基底上,使地基受力均匀基础稳固。选择比较方正的石块,砌在各转角上,称为角 石,角石两边应与准线相合。角石砌好后,再砌里、外面的石块,称为面石;最后砌填中间部分,称为腹 石。砌填腹石时应根据石块自然形状交错放置,尽量使石块间缝隙最小,再将砂浆填入缝隙中,最后根据 各缝隙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小石块放入用小锤轻击,使石块全部挤入缝隙中。禁止采用先放小石块后灌 浆的方法。 接砌第二层以上石块时,每砌一块石块,应先铺好砂浆,砂浆不必铺满、铺到边,尤其在角石及面石 处,砂浆应离外边约 4.5cm,并铺得稍厚一些,当石块往上砌时,恰好压到要求厚度,并刚好铺满整个灰 缝。灰缝厚度宜为 20~3Omm,砂浆应饱满。阶梯形基础上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 1/2,相邻阶梯的 块石应相互错缝搭接。基础的最上一层石块,宜选用较大的块石砌筑。基础的第一层及转角处和交接处, 应选用较大的块石砌筑。块石基础的转角及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如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搓时,应砌成斜 搓。 块石基础每天可砌高度不应超过 4.2m。在砌基础时还必须注意不能在新砌好的砌体上抛掷块石,这会 使已粘在一起的砂浆与块石受振动而分开,影响砌体强度。 2、挡土墙 砌筑块石挡土墙时,块石的中部厚度不宜小于 20cm;每砌 3~4 皮为一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 平一次;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 4cm,两个分层高度间的错缝不得小于 8cm(如图 2-6)。 料石挡土墙宜采用同皮内丁顺相间的砌筑形式。当中间部分用块石填筑时,丁砌料石伸入块石部分的 长度应小于 20cm。 3、桥、涵拱圈 浆砌拱圈一般选用于小跨度的单孔桥拱、涵拱施工,施工方法及步骤如下: (1)拱圈石料的选择 拱圈的石料一般为经过加工的料石,石块厚度不应小于 15cm。石块的宽度为其厚度的 1.5~2.5 倍, 长度为厚度的 2~4 倍,拱圈所用的石料应凿成楔形(上宽下窄),如不用楔形石块时,则应用砌缝宽度的变
化来调整拱度,但砌缝厚薄相差最大不应超过1cm,每一石块面应与拱压力线垂直。因此拱圈砌体的方向 应对准拱的中心 (2)拱圈的砌缝 浆砌拱圈的砌缝应力求均匀,相邻两行拱石的平缝应相互错开,其相错的距离不得小于10cm。砌缝的 厚度决定于所选用的石料,选用细料石,其砌缝厚度不应大于lcm:选用粗料石,砌缝不应大于2cm。 (3)拱圈的砌筑程序与方法 拱圈砌筑之前,必须先做好拱座。为了使拱座与拱圈结合好,须用起拱石。起拱石与拱圈相接的面 应与拱的压力线垂直。 图27拱圈分段及空缝结构图(单位:m) a)拱圈分段:(b)空缝平面图;(c)空缝侧视图 1拱顶石:2空缝:3垫块4拱模板 ①②③④⑤砌筑程序 当跨度在10m以下时,拱圈的砌筑一般应沿拱的全长和全厚,同时由两边起拱石对称地向拱顶砌筑 当跨度大于10m以上时,则拱圈砌筑应采用分段法进行。分段法是把拱圈分为数段,每段长可根据全拱长 来决定,一般每段长3~6m。各段依一定砌筑顺序进行(图2-7),以达到使拱架承重均匀和拱架变形最小 的目的 拱圈各段的砌筑顺序是:先砌拱脚,再砌拱顶,然后砌1/4处,最后砌其余各段。砌筑时一定要对称 于拱圈跨中央。各段之间应预留一定的空缝,防止在砌筑中拱架变形面产生裂缝,待全部拱圈砌筑完毕后, 再将预留空缝填实。 (三)勾缝与分缝 1、墙面勾缝 石砌体表面进行勾缝的目的,主要是加强砌体整体性,同时还可増加砌体的抗渗能力,另外也美化外 勾缝按其形式可分为凹缝、平缝、凸缝等,如图2-8。凹缝又可分为半圆凹缝、平凹缝;凸缝可分为 平凸缝、半圆凸缝、三角凸缝等。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第 29 页 化来调整拱度,但砌缝厚薄相差最大不应超过 1cm,每一石块面应与拱压力线垂直。因此拱圈砌体的方向 应对准拱的中心。 (2)拱圈的砌缝 浆砌拱圈的砌缝应力求均匀,相邻两行拱石的平缝应相互错开,其相错的距离不得小于 10cm。砌缝的 厚度决定于所选用的石料,选用细料石,其砌缝厚度不应大于 lcm;选用粗料石,砌缝不应大于 2cm。 (3)拱圈的砌筑程序与方法 拱圈砌筑之前,必须先做好拱座。为了使拱座与拱圈结合好,须用起拱石。起拱石与拱圈相接的面, 应与拱的压力线垂直。 当跨度在 10m 以下时,拱圈的砌筑一般应沿拱的全长和全厚,同时由两边起拱石对称地向拱顶砌筑; 当跨度大于 10m 以上时,则拱圈砌筑应采用分段法进行。分段法是把拱圈分为数段,每段长可根据全拱长 来决定,一般每段长 3~6m。各段依一定砌筑顺序进行(图 2-7),以达到使拱架承重均匀和拱架变形最小 的目的。 拱圈各段的砌筑顺序是:先砌拱脚,再砌拱顶,然后砌 1/4 处,最后砌其余各段。砌筑时一定要对称 于拱圈跨中央。各段之间应预留一定的空缝,防止在砌筑中拱架变形面产生裂缝,待全部拱圈砌筑完毕后, 再将预留空缝填实。 (三)勾缝与分缝 1、墙面勾缝 石砌体表面进行勾缝的目的,主要是加强砌体整体性,同时还可增加砌体的抗渗能力,另外也美化外 观。 勾缝按其形式可分为凹缝、平缝、凸缝等,如图 2-8。凹缝又可分为半圆凹缝、平凹缝;凸缝可分为 平凸缝、半圆凸缝、三角凸缝等
平缝 半圆凹缝 平凹缝 石墙面勾缝形式 平凸缝半圆凸缝三角凸缝 图2-8 勾缝的程序是在砌体砂浆未凝固以前,先沿砌缝将灰缝剔深20~30mm形成缝槽,待砌体完成砂浆凝 固以后再进行勾缝。勾缝前,应将缝槽冲洗干净,自上而下,不整齐处应修整。勾缝的砂浆宜用水泥砂浆, 砂用细砂。砂浆稠度要掌握好,过稠勾岀缝来表面粗糙不光滑,过稀容易坍落走样。最好不使用火山灰质 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干缩性大,勾缝容易开裂。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应高于原砌体的砂浆 强度等级。 勾凹缝时,先用铁钎子将缝修凿整齐,再在墙面上浇水湿润,然后将浆勾入缝内,再用板条或绳子压 成凹缝,用灰抿赶压光平。凹缝多用于石料方正、砌得整齐的墙面。勾平缝时,先在墙面洒水,使缝槽湿 润后,将砂浆勾于缝中赶光压平,使砂浆压住石边,即成平缝。勾凸缝时,先浇水润湿缝槽,用砂浆打底 与石面相平,而后用扫把扫出麻面,待砂浆初凝后抹第二层,其厚度约为1cm,然后用灰抿拉出凸缝形状。 凸缝多用于不平整石料。砌缝不平时,把凸缝移动一点,可使表面美观 砌体的隐蔽回填部分,可不专门作勾缝处理,但有时为了加强防渗,应事前在砌筑过程中,用原浆将 砌缝填实抹平, 伸缩缝 浆砌体常因地基不均匀沉陷或砌体热胀冷缩可能导致产生裂缝。为避免砌体发生裂缝,一般在设计中 均要在建筑物某些接头处设置伸缩缝(沉陷缝)。施工时,可按照设计规定的厚度、尺寸及不同材料作成缝 板。缝板有油毛毡(一般常用三层油毛毡刷柏油制成)、柏油杉板(杉板两面刷柏油)等,其厚度为设计缝宽, 般均砌在缝中。如采用前者,则需先立样架,将伸缩缝一边的砌体砌筑平整,然后贴上油毡,再砌另 边:如采用柏油杉板做缝板,最好是架好缝板,两面同时等高砌筑,不需再立样架 (四)砌体养护 为使水泥得到充分的水化反应,提高胶结材料的早期强度,防止胶结材料干裂,应在砌体胶结材料终 凝后(一般砌完6~8h)及时洒水养护14~21d,最低限度不得少于7d。养护方法是配专人洒水,经常保持 砌体湿润,也可在砌体上加盖湿草袋,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夏季的洒水养护还可起降温的作用。由于日照 长、气温高、蒸发快,一般在砌体表面要覆盖草袋、草帘等,白天洒水7~10次,夜间蒸发少且有露水 只需洒水2~3次即可满足养护需要 冬季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要增加覆盖草袋、麻袋的厚度,加强保温效果。冰冻期间不得洒水养护, 砌体在养护期内应保持正温。砌筑面的积水、积雪应及时清除,防止结冰。冬季水泥初凝时间较长,砌体 般不宜采用洒水养护。 养护期间不能在砌体上堆放材料、修凿石料、碰动块石,否则会引起胶结面的松动脱离。砌体后隐蔽工程 的回填,在常温下一般要在砌后28d方可进行,小型砌体可在砌后10~12d进行回填。 教师签名 第_30页
教师签名: 第 30 页 勾缝的程序是在砌体砂浆未凝固以前,先沿砌缝将灰缝剔深 20~30mm 形成缝槽,待砌体完成砂浆凝 固以后再进行勾缝。勾缝前,应将缝槽冲洗干净,自上而下,不整齐处应修整。勾缝的砂浆宜用水泥砂浆, 砂用细砂。砂浆稠度要掌握好,过稠勾出缝来表面粗糙不光滑,过稀容易坍落走样。最好不使用火山灰质 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干缩性大,勾缝容易开裂。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应高于原砌体的砂浆 强度等级。 勾凹缝时,先用铁钎子将缝修凿整齐,再在墙面上浇水湿润,然后将浆勾入缝内,再用板条或绳子压 成凹缝,用灰抿赶压光平。凹缝多用于石料方正、砌得整齐的墙面。勾平缝时,先在墙面洒水,使缝槽湿 润后,将砂浆勾于缝中赶光压平,使砂浆压住石边,即成平缝。勾凸缝时,先浇水润湿缝槽,用砂浆打底 与石面相平,而后用扫把扫出麻面,待砂浆初凝后抹第二层,其厚度约为 lcm,然后用灰抿拉出凸缝形状。 凸缝多用于不平整石料。砌缝不平时,把凸缝移动一点,可使表面美观。 砌体的隐蔽回填部分,可不专门作勾缝处理,但有时为了加强防渗,应事前在砌筑过程中,用原浆将 砌缝填实抹平。 2、伸缩缝 浆砌体常因地基不均匀沉陷或砌体热胀冷缩可能导致产生裂缝。为避免砌体发生裂缝,一般在设计中 均要在建筑物某些接头处设置伸缩缝(沉陷缝)。施工时,可按照设计规定的厚度、尺寸及不同材料作成缝 板。缝板有油毛毡(一般常用三层油毛毡刷柏油制成)、柏油杉板(杉板两面刷柏油)等,其厚度为设计缝宽, 一般均砌在缝中。如采用前者,则需先立样架,将伸缩缝一边的砌体砌筑平整,然后贴上油毡,再砌另一 边;如采用柏油杉板做缝板,最好是架好缝板,两面同时等高砌筑,不需再立样架。 (四) 砌体养护 为使水泥得到充分的水化反应,提高胶结材料的早期强度,防止胶结材料干裂,应在砌体胶结材料终 凝后(一般砌完 6~8h)及时洒水养护 14~21d,最低限度不得少于 7d。养护方法是配专人洒水,经常保持 砌体湿润,也可在砌体上加盖湿草袋,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夏季的洒水养护还可起降温的作用。由于日照 长、气温高、蒸发快,一般在砌体表面要覆盖草袋、草帘等,白天洒水 7~10 次,夜间蒸发少且有露水, 只需洒水 2~3 次即可满足养护需要。 冬季当气温降至 O℃以下时,要增加覆盖草袋、麻袋的厚度,加强保温效果。冰冻期间不得洒水养护。 砌体在养护期内应保持正温。砌筑面的积水、积雪应及时清除,防止结冰。冬季水泥初凝时间较长,砌体 一般不宜采用洒水养护。 养护期间不能在砌体上堆放材料、修凿石料、碰动块石,否则会引起胶结面的松动脱离。砌体后隐蔽工程 的回填,在常温下一般要在砌后 28d 方可进行,小型砌体可在砌后 1O~12d 进行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