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25-15 2.0 110-14.5 2.5 10.5-14.0 10.5-140 100-13.5 曝气沉砂池的形状应尽可能不产生偏流和死角,在砂槽上方宜安装纵向挡 板,进出口布置,应防止产生短流。 第4节淀池 、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二、平流式沉淀池 三、竖流式沉淀池 四、辐流式沉淀池 五、斜流沉淀池 六、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沉淀池是分离悬浮物的一种常用处理构筑物。 用于生物处理法中作预处理的称为初次沉淀池。对于一般的城市污水,初次沉淀 池可以去除约30%的BODs与55%的悬浮物。设置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后的称为 二次沉淀池,是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沉淀池常按水流方向来区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等三种。 .平流式 b.竖流式 辐流式 图2-10沉淀池的示意图 (图2-10)为上述三种型式沉淀池的示意图。 1.平流式沉淀池
1.5 2.0 2.5 3.0 4.0 12.5-15 11.0-14.5 10.5-14.0 10.5-14.0 10.0-13.5 30 29 28 28 25 曝气沉砂池的形状应尽可能不产生偏流和死角,在砂槽上方宜安装纵向挡 板,进出口布置,应防止产生短流。 第 4 节沉淀池 一、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二、平流式沉淀池 三、竖流式沉淀池 四、辐流式沉淀池 五、斜流沉淀池 六、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沉淀池是分离悬浮物的一种常用处理构筑物。 用于生物处理法中作预处理的称为初次沉淀池。对于一般的城市污水,初次沉淀 池可以去除约 30%的 BOD5与 55%的悬浮物。设置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后的称为 二次沉淀池,是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沉淀池常按水流方向来区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等三种。 (图 2-10)为上述三种型式沉淀池的示意图。 1.平流式沉淀池
池型呈长方形,废水从池的一端流人,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 出。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图2-11a) 底孔 配水棺 配水植 穿孔墙 挡板 图3-17平流沉淀池的几种配水方式 沉淀池 集水支渠 集 (c) 锯齿三角喂 自由堰 集水檀 --c--acce 淹没孔口 集水植 集水槽 d f 图2-11a平流沉淀池的集水槽布置方式 2.竖流式沉淀池 池型多为圆形,亦有呈方形或多角形的,废水从设在池中央的中心管进入 从中心管的下端经过反射板后均匀缓慢地分布在池的横断面上,由于出水口设置 在池面或池墙四周,故水的流向基本由下向上。污泥贮积在底部的污泥斗(图 2-11b 进水管 排泥管 反射板 污泥 图2-11b竖流沉淀池
池型呈长方形,废水从池的一端流人,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 出。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图 2-11a)。 2.竖流式沉淀池 池型多为圆形,亦有呈方形或多角形的,废水从设在池中央的中心管进入, 从中心管的下端经过反射板后均匀缓慢地分布在池的横断面上,由于出水口设置 在池面或池墙四周,故水的流向基本由下向上。污泥贮积在底部的污泥斗(图 2-11b)
3.辐流式沉淀池 出水槽 穿孔挡 中心管 E出水管 刮泥机 揉泥管 a中心进水 出水槽 进水槽 上出水管 择泥管 图10-23辐流式沉淀池 图2-11c多斗排泥的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亦称辐射式沉淀池。池型多呈圆形,小型池子有时亦采用正方形或 多角形。池的进、出口布置基本上与竖流池相同,进口在中央,出口在周围。但 池径与池深之比,辐流池比竖流池大许多倍。水流在池中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辐(射) 流,由于过水断面面积不断变大,故池中的水流速度从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慢。 泥斗设在池中央,池底向中心倾斜,污泥通常用刮泥(或吸泥)机械排除(图2-1lc 沉淀池由五个部分组成即: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及缓冲区。进水区 和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沉淀区 是池子的主要部位。贮泥区是存放污泥的地方,它起到贮存、浓缩与排放的作用
3.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亦称辐射式沉淀池。池型多呈圆形,小型池子有时亦采用正方形或 多角形。池的进、出口布置基本上与竖流池相同,进口在中央,出口在周围。但 池径与池深之比,辐流池比竖流池大许多倍。水流在池中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辐(射) 流,由于过水断面面积不断变大,故池中的水流速度从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慢。 泥斗设在池中央,池底向中心倾斜,污泥通常用刮泥(或吸泥)机械排除(图 2-11c)。 沉淀池由五个部分组成即: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及缓冲区。进水区 和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沉淀区 是池子的主要部位。贮泥区是存放污泥的地方,它起到贮存、浓缩与排放的作用
缓冲区介于沉淀区和贮泥区之间,缓冲区的作用是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 泥 沉淀池的运行方式,有间歇式与连续式两种。 在间歇运行的沉淀池中,其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三步:进水、静置及排水。污水中 可沉淀的悬浮物在静置时完成沉淀过程,然后由设置在沉淀池壁不同高度的排水 管排出。 在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污水是连续不断地流入与排出。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淀 是在流过水池时完成,这时可沉颗粒受到由重力所造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度 两方面的作用。水流流动的速度对颗粒的沉淀有重要的影响。 各种型式沉淀池的特点及适用条件见(表24) 表2-4各种沉淀池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①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需①适用地下水位较高及 的适应能力较强 单独设排泥管各自排泥操作{地质较差的地区; 流②麓工简单,透价低 工作量大采用机械排泥时,}②适用于大、中、小型污 机件设备和驱动件均浸于水}水处玀厂 中,易锈蚀 ①排泥方便管理简单;①池子深度大施工因难;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 ②占地面积较小 ②对冲击负荷及温度变化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流 适应能力较差; ③造价较高;④池径不宜太大 ①采用机櫬排泥,运行较④池水水流速度不稳定 ①适用干地下水位较高 好,管理亦较简单 ②机被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的地区; ②排泥设备已有定型产品!质量要求软高 ②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 理厂 、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设计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 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 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 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 2,沉淀池的只数 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只数应不少于2只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时,可参照(表2-5)经 验参数选用
缓冲区介于沉淀区和贮泥区之间,缓冲区的作用是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 泥。 沉淀池的运行方式,有间歇式与连续式两种。 在间歇运行的沉淀池中,其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三步:进水、静置及排水。污水中 可沉淀的悬浮物在静置时完成沉淀过程,然后由设置在沉淀池壁不同高度的排水 管排出。 在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污水是连续不断地流入与排出。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淀 是在流过水池时完成,这时可沉颗粒受到由重力所造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度 两方面的作用。水流流动的速度对颗粒的沉淀有重要的影响。 各种型式沉淀池的特点及适用条件见(表 2-4)。 一、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1.设计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 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 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 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 30min。 2,沉淀池的只数 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只数应不少于 2 只。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时,可参照(表 2-5)经 验参数选用
2-5城市污水厂沉淀池设计参数 沉淀池在处理工艺中沉淀时网表面水力负荷 污泥量 类型的作用 污泥含水率/% f(m3:m2h-1)(g:d-1人-) 初沉汹 单独旋法1.5-20 15~27 95-97 初沉池 二级处理前1.0-2.0 1.5~3 14-2 95 沉池活性污泥法后1.5~2.51.0-1.5 99.2~996 二沉池 生物法后1.5-25 L.0-2.0 7~19 96-98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互关系,见(表2-6)所 表面水力负荷 沉淀时河th q(m3m2h-1)H=2.0m H=2.5m H=3. 5n 3.0 1.0 1.17 1.33 2.5 1.0 1.6 2.0 1.0 1.25 1.5 2.0 1.67 ,0 3.5 4.0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沉淀池超高不少于03m;缓冲层高采用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 宜小于60°,圆斗不宜小于55°;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6.沉淀池出水部分 般采用堰流,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荷为:对初沉池,应不大于2.9Us-m; 对二次沉淀池,一般取15~29L/sm。有时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高出 水水质。 7.贮泥斗的容积 般按不大于2日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2小时计 8.排泥部分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值如下:初次沉淀池应不小于 147kPa(1.5mH20);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883kPa(09mH20);生物膜法 的二沉池应不小于117KPa(1.2mH20), 、平流式沉淀池 1.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互关系,见(表 2-6)所 示。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沉淀池超高不少于 0.3m;缓冲层高采用 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 宜小于 60º,圆斗不宜小于 55º;排泥管直径不小于 200mm。 6.沉淀池出水部分 一般采用堰流,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荷为:对初沉池,应不大于 2.9Us·m; 对二次沉淀池,一般取 1.5~2.9L/s·m。有时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高出 水水质。 7.贮泥斗的容积 一般按不大于 2 日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 2 小时计。 8.排泥部分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值如下:初次沉淀池应不小于 14.71kPa(1.5mH20);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 8.83kPa(0.9mH20);生物膜法 的二沉池应不小于 11.77kPa(1.2mH20). 二、平流式沉淀池 1.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