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在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前的格栅,还应考虑到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能正常运 行,对处理设施或管道等均不应产生堵塞作用。因此,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栅 条间距一般采用1625mm,最大不超过40mm。所截留的污染物数量与地区的 情况、污水沟道系统的类型,污水流量以及栅条的间距等因素有关。一般可参考 下列数据 ①当栅条间距为16~25mm时,栅渣截留量为0.10~0.05m3/109m3污水。 ②当栅条间距为40mm左右时,栅渣截留量为003~001m3/103m3污水 栅渣的含水率约为80%;密度约为960kg/m3。 格栅的清渣方法,有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两种。每天的栅渣量大于0.2m时, 般应采用机械清除方法。 1.人工清理的格栅 中小型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或所需截留的污染物量较少时,可采用人工清 理的格栅。这类格栅是用直钢条制成,一般与水平面成450~609倾角安放,倾角 小时,清理时较省力,但占地则较大。(图2-1)为人工清理的格栅示意图。 76 mm 穿孔板 ∠工丁 坡度 坡度 坡度 1-1剖面 溢流旁逼道 平面图 图2-1带溢流旁通道的人工清理格栅 人工清渣的格栅,其设计面积应采用较大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进水管渠 有效面积的2倍,以免清渣过于频繁。在污水泵站前集水井中的格栅,应特别注 重有害气体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并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格栅间应设置操作平 台 2.机械格栅 机械清渣的格栅,倾角一般为60°~π0°,有时为9°。机械清渣格栅过水面 积,一般应不小于进水管渠的有效面积的1.2倍
设置在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前的格栅,还应考虑到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能正常运 行,对处理设施或管道等均不应产生堵塞作用。因此,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栅 条间距一般采用 16—25mm,最大不超过 40mm。所截留的污染物数量与地区的 情况、污水沟道系统的类型,污水流量以及栅条的间距等因素有关。一般可参考 下列数据。 ①当栅条间距为 16~25mm 时,栅渣截留量为 0.10~0.05m3 /109m3污水。 ②当栅条间距为 40mm 左右时,栅渣截留量为 0.03~0.01m3 /10 3m3污水。 栅渣的含水率约为 80%;密度约为 960kg/m3。 格栅的清渣方法,有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两种。每天的栅渣量大于 0.2m 时,一 般应采用机械清除方法。 1.人工清理的格栅 中小型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或所需截留的污染物量较少时,可采用人工清 理的格栅。这类格栅是用直钢条制成,一般与水平面成 45º~60º倾角安放,倾角 小时,清理时较省力,但占地则较大。(图 2-1)为人工清理的格栅示意图。 人工清渣的格栅,其设计面积应采用较大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进水管渠 有效面积的 2 倍,以免清渣过于频繁。在污水泵站前集水井中的格栅,应特别注 重有害气体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并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格栅间应设置操作平 台。 2.机械格栅 机械清渣的格栅,倾角一般为 60º~70º,有时为 90º。机械清渣格栅过水面 积,一般应不小于进水管渠的有效面积的 1.2 倍
① ⑤⑥ 然 图2-2a链条式格栅除渣机示意图 ①电动机;②减速器;③主动链轮;④传动链条;⑤从动链轮; ⑥张紫轮;⑦导向轮;⑧格橛;回齿耙; @导向轮;①除污链条 图2-2b移动式伸缩臂机被格栅 ①格;②粑斗;③卸污板;④伸缩臀;⑤卸污调整杆; ⑥钢丝绳;⑦臂角调整机构;⑧卷扬机构; ⑨行走轮;@轨道;①皮带运输机。 (图2—2(精彩fash)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机槭格栅
(图 2—2)(精彩 flash)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机械格栅
格栅栅条的断面形状有圆形、矩形及方形,圆形的水力条件较方形好,但刚 度较差。目前多采用断面形式为矩形的栅条。 设置格栅的渠道,宽度要适当,应使水流保持适当的流速,一方面泥砂不至 于沉积在沟渠底部,另一方面截留的污染物又不至于冲过格栅。通常采用0.4 为了防止栅条间隙堵塞,污水通过栅条间距的流速一般采用0.6~1.0m/s,最大 流量时可高于1.2 为了防止格栅前渠道出现阻流回水现象,一般在设置格栅的渠道与栅前渠道 的联结部,应有一展开角α1=20°的渐扩部位(图2-3) 格栅水力计算示意图如图10-5 水过 图10-5格栅水力计算示意图 为了保证格栅的正常工作,在实际采用上,城市污水一般取0.1~0.4m。对工业 污水,根据使用的格栅栅条间距以及清理时间间隔等因素,应留有因部分堵塞而 必需的安全量。 、筛网 筛网的去除效果,可相当于初次沉淀池的作用。 目前,应用于废水处理或短小纤维回收的筛网主要有两种型式,即振动筛网 和水力筛网。振动式筛网示意图见(图2-4)。污水由渠道流在振动筛网上,在这 里进行水和悬浮物的分离,并利用机械振动,将呈倾斜面的振动筛网上截留的纤 维等杂质卸到固定筛网上,进一步滤去附在纤维上的水滴
格栅栅条的断面形状有圆形、矩形及方形,圆形的水力条件较方形好,但刚 度较差。目前多采用断面形式为矩形的栅条。 设置格栅的渠道,宽度要适当,应使水流保持适当的流速,一方面泥砂不至 于沉积在沟渠底部,另一方面截留的污染物又不至于冲过格栅。通常采用 0.4~ 0.9m/s。 为了防止栅条间隙堵塞,污水通过栅条间距的流速一般采用 0.6~1.0m/s,最大 流量时可高于 1.2~1.4m/s。 为了防止格栅前渠道出现阻流回水现象,一般在设置格栅的渠道与栅前渠道 的联结部,应有一展开角α1=20º的渐扩部位(图 2-3)。 为了保证格栅的正常工作,在实际采用上,城市污水一般取 0.1~0.4m。对工业 污水,根据使用的格栅栅条间距以及清理时间间隔等因素,应留有因部分堵塞而 必需的安全量。 二、筛网 筛网的去除效果,可相当于初次沉淀池的作用。 目前,应用于废水处理或短小纤维回收的筛网主要有两种型式,即振动筛网 和水力筛网。振动式筛网示意图见(图 2-4)。污水由渠道流在振动筛网上,在这 里进行水和悬浮物的分离,并利用机械振动,将呈倾斜面的振动筛网上截留的纤 维等杂质卸到固定筛网上,进一步滤去附在纤维上的水滴
电动机 污水 固定笫 振动筛 污水 出水 图2-4振动式筛网示意图 锥筒回转筛 进水 固定筛 A导水叶片4-A 集水植 图2-5水力回转筛结构示意图 水力筛网的构造见(图2-5)。运动筛网呈截顶圆锥形,中心轴呈水平状态,锥体 则呈倾斜方向。废水从圆锥体的小端进入,水流在从小端到大端的流动过程中, 纤维状污染物被筛网截留,水则从筛网的细小孔中流人集水装置。由于整个筛网 呈圆锥体,被截留的污染物沿筛网的倾斜面卸到固定筛上,以进一步滤去水滴。 这种筛网的旋转动力依靠进水的水流作为动力,因此在水力筛网的进水端一般不 用筛网,而用不透水的材料制成壁面,必要时还可在壁面上设置固定的导水叶片 但需注意不可因此而过多地增加运动筛的重量。另外原水进水管的设置位置与出 口的管径亦要适宜,以保证进水有一定的流速射向导水叶片,利用水的冲击力和 重大作用产生运动筛网的旋转运动
水力筛网的构造见(图 2-5)。运动筛网呈截顶圆锥形,中心轴呈水平状态,锥体 则呈倾斜方向。废水从圆锥体的小端进入,水流在从小端到大端的流动过程中, 纤维状污染物被筛网截留,水则从筛网的细小孔中流人集水装置。由于整个筛网 呈圆锥体,被截留的污染物沿筛网的倾斜面卸到固定筛上,以进一步滤去水滴。 这种筛网的旋转动力依靠进水的水流作为动力,因此在水力筛网的进水端一般不 用筛网,而用不透水的材料制成壁面,必要时还可在壁面上设置固定的导水叶片, 但需注意不可因此而过多地增加运动筛的重量。另外原水进水管的设置位置与出 口的管径亦要适宜,以保证进水有一定的流速射向导水叶片,利用水的冲击力和 重大作用产生运动筛网的旋转运动
设计采用水力筛网时,一般应在废水进水管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压力的大小与筛 网的大小与废水性质有关。 格栅(筛)截留的污染物的处置方法有:填埋、焚烧(820℃以上)以及堆肥等也可将 栅渣粉碎后再返回废水中,作为可沉固体进入初沉污泥。粉碎机应设置在沉砂池 后,以免大的无机颗粒损坏粉碎机。此外,大的破布和织物在粉碎前应先去除 第2节況淀的基础理论 、概述 二、沉淀类型 三、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 四、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概述 沉淀法是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 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按照废水的性质与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不同,沉淀处理工艺可以是整个水处理过 程中的一个工序,亦可以作为唯一的处理方法。在典型的污水厂中,有下列四种 用法: 1.用于废水的预处理 沉砂池是典型的例子。沉砂池是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易沉物(如砂粒)。 2.用于污水进人生物处理构筑物前的初步处理(初次沉淀池) 用初次沉淀池可较经济的去除悬浮有机物,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 荷 3.用于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主要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使处理 后的水得以澄清。 4.用于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池是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以减小体积,降低 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 、沉淀类型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通常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 1.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 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整个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 如形状,大小及比重等不发生变化。这种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是自由沉淀 2.絮凝沉淀
设计采用水力筛网时,一般应在废水进水管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压力的大小与筛 网的大小与废水性质有关。 格栅(筛)截留的污染物的处置方法有:填埋、焚烧(820℃以上)以及堆肥等也可将 栅渣粉碎后再返回废水中,作为可沉固体进入初沉污泥。粉碎机应设置在沉砂池 后,以免大的无机颗粒损坏粉碎机。此外,大的破布和织物在粉碎前应先去除。 第 2 节沉淀的基础理论 一、概述 二、沉淀类型 三、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 四、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 沉淀法是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 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按照废水的性质与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不同,沉淀处理工艺可以是整个水处理过 程中的一个工序,亦可以作为唯一的处理方法。在典型的污水厂中,有下列四种 用法: 1.用于废水的预处理 沉砂池是典型的例子。沉砂池是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易沉物(如砂粒)。 2.用于污水进人生物处理构筑物前的初步处理(初次沉淀池) 用初次沉淀池可较经济的去除悬浮有机物,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 荷。 3.用于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主要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使处理 后的水得以澄清。 4.用于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池是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以减小体积,降低 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 二、沉淀类型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通常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 1.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 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整个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 如形状,大小及比重等不发生变化。这种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是自由沉淀。 2.絮凝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