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年来厌氧妤氧联合工艺如:AO法,AAO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说明它们的原理和 特征。 3、试画出UASB草图,说明其工作原理 、对含硫酸盐的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的原理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5、你认为哪种厌氧反应器最有优势?为什么 6、试简述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7、厌氧、好氧、缺氧有哪些异同点 8、试比较厌氧生物法与好氧生物法的优缺点。 第七章 1、稳定塘有哪此类型?它们的处理机理和运行条件有何区别? 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第八章 1、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 2、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试述过滤中和法处理酸性废水时,选择滤料的原则。并讨论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及变截 面升流式滤池的特点。 4、什么是污水的化学处理? 5、什么是中和过滤法,过滤中和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6、混凝剂与助凝剂有何区别?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7、什么叫湿式氧化法?请列出你所知道的高级氧化技术,并简述各种方法的要点。 8、吸附法处理废水的原理是什么?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 9、常用的吸附剂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试列出几种物理化学法水处理技术,并简述它们的工作原理 11、污水中哪些物质适宜用吹脱法去除?影响吹脱的因素有哪些? 第九章 Ⅰ、名词解释:污泥浓缩、脱水、干燥、焚烧 2、污泥的脱水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 3、板框压滤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样的?试画一草图说明 4、在污泥的处理处置中,完整的工艺路线是怎样的?请以含水率为指标,描述出从剩余活 性污泥到焚烧一系列过程中的变化。 第十章 1、常规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主要去除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加上脱氮除 磷功能? 2、在课堂上,共讲了哪几种脱氮除磷工艺,你认为哪种工艺最有竞争力? 试简述生物脱氮除磷的工作原理。 第十一章 1、污水处理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各有哪些特点 2、污水处理厂(站)的工艺设计包含哪些重要内容?
2、近年来厌氧好氧联合工艺如:AO 法,AAO 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说明它们的原理和 特征。 3、试画出 UASB 草图,说明其工作原理。 4、对含硫酸盐的有机废水生化处理的原理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5、你认为哪种厌氧反应器最有优势?为什么? 6、试简述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7、厌氧、好氧、缺氧有哪些异同点。 8、试比较厌氧生物法与好氧生物法的优缺点。 第七章 1、稳定塘有哪此类型?它们的处理机理和运行条件有何区别? 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第八章 1、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 2、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试述过滤中和法处理酸性废水时,选择滤料的原则。并讨论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及变截 面升流式滤池的特点。 4、什么是污水的化学处理? 5、什么是中和过滤法,过滤中和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6、混凝剂与助凝剂有何区别?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7、什么叫湿式氧化法?请列出你所知道的高级氧化技术,并简述各种方法的要点。 8、吸附法处理废水的原理是什么?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 9、常用的吸附剂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试列出几种物理化学法水处理技术,并简述它们的工作原理。 11、污水中哪些物质适宜用吹脱法去除?影响吹脱的因素有哪些? 第九章 1、名词解释:污泥浓缩、脱水、干燥、焚烧 2、污泥的脱水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 3、板框压滤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样的?试画一草图说明。 4、在污泥的处理处置中,完整的工艺路线是怎样的?请以含水率为指标,描述出从剩余活 性污泥到焚烧一系列过程中的变化。 第十章 1、常规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主要去除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加上脱氮除 磷功能? 2、在课堂上,共讲了哪几种脱氮除磷工艺,你认为哪种工艺最有竞争力? 3、试简述生物脱氮除磷的工作原理。 第十一章 1、污水处理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各有哪些特点? 2、污水处理厂(站)的工艺设计包含哪些重要内容?
3、对于污水厂(站)设计的平面布置图应当考虑哪些问题? 4、对于污水厂(站)设计的高程布置图应当考虑哪些问题? 5、曝气池和沉淀池的运行管理有哪些要点? 课程目录 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砒 第四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第五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生物膜法 第六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 第七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八章污水的化学处理 第九章污水的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和膜析法处理 第十章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第十一章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第十二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第十三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3、对于污水厂(站)设计的平面布置图应当考虑哪些问题? 4、对于污水厂(站)设计的高程布置图应当考虑哪些问题? 5、曝气池和沉淀池的运行管理有哪些要点? 课程目录 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四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第五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一)——生物膜法 第六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 第七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八章污水的化学处理 第九章污水的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和膜析法处理 第十章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第十一章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第十二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第十三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第1节污水水质 第2节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于转化 第3节污水出路 第1节污水水质 、物理性指标 二、化学性指标 生物性指标 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千差万别,可用分析和检测的方法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作出定性、定量的检测以反映污水的水质。国家对水质的分析和检测制定有许多 标准,其指标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 、物理性指标 1.温度 许多工业排出的废水都有较高的温度,这些废水排放水体使水温升高,引起水体 的热污染。水温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对水资源的利用。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度随水温升高而减少。这样,一方面水中溶解氧减少,另一方面水温升高加速耗 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 2.色度 色度是一项感官性指标。一般纯净的天然水是清澈透明的,即无色的。但带有金 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等有色污染物的污水呈现各种颜色。将有色污水用蒸馏水 稀释后与参比水样对比,一直稀释到二水样色差一样,此时污水的稀释倍数即为 其色度 3.嗅和味 嗅和味同色度一样也是感官性指标,可定性反映某种污染物的多寡。天然水是无 嗅无味的。当水体受到污染后会产生异样的气味。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 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不同盐分会给水带来不同的异味。 如氯化钠带咸味,硫酸镁带苦味,铁盐带涩味,硫酸钙略带甜味等。 4.固体物质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物质(DS)和悬浮固体物质 (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 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 体(FS)。将固体在600C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 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 解的固态物质的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量
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第 1 节污水水质 第 2 节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于转化 第 3 节污水出路 第 1 节污水水质 一、物理性指标 二、化学性指标 三、生物性指标 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千差万别,可用分析和检测的方法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作出定性、定量的检测以反映污水的水质。国家对水质的分析和检测制定有许多 标准,其指标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 一、物理性指标 1.温度 许多工业排出的废水都有较高的温度,这些废水排放水体使水温升高,引起水体 的热污染。水温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对水资源的利用。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度随水温升高而减少。这样,一方面水中溶解氧减少,另一方面水温升高加速耗 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 2.色度 色度是一项感官性指标。一般纯净的天然水是清澈透明的,即无色的。但带有金 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等有色污染物的污水呈现各种颜色。将有色污水用蒸馏水 稀释后与参比水样对比,一直稀释到二水样色差一样,此时污水的稀释倍数即为 其色度。 3.嗅和味 嗅和味同色度一样也是感官性指标,可定性反映某种污染物的多寡。天然水是无 嗅无味的。当水体受到污染后会产生异样的气味。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 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不同盐分会给水带来不同的异味。 如氯化钠带咸味,硫酸镁带苦味,铁盐带涩味,硫酸钙略带甜味等。 4.固体物质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物质(DS)和悬浮固体物质 (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 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 体(FS)。将固体在 600C 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 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 解的固态物质的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量
水体含盐量多将影响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生物的正常生长。悬浮固体将可能造成 水道淤塞。挥发性固体是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化学性指标 1.有机物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在微 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 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故属耗氧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是使水体产生黑臭的 主要因素之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较复杂,现有技术难以分别测定各类有机物的含量,通 常也没有必要。从水体有机污染物看,其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在实际工 作中一般采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OC)、总有机碳(TOC)、 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映水中需氧有机物的含量 (1)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 需氧量(以mgL为单位)。。它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的量。生化需氧量愈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污染物愈多。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 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 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水的生化需 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 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一般以20C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一般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 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第一阶段的分解氧化过程,即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 需氧量至少需20天时间,这在实际工作中有困难。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 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5日生化需氧量(用BOD表示)。据实验研究,一般有机 物的5日生化需氧量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对其他工业废水来 说,它们的5日生化需氧量与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之差,可以较大或比较接近, 不能一概而论。 (2)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 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表示。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 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 CODⅧ或简称OC。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或简称COD 如果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 比例关系。一般说,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与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之差,可以粗略 地表示不能被需氧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量。 (3)总有机碳(TOC)与总需氧量(TOD)目前应用的5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试时间 长,不能快速反映水体被有机质污染的程度。有时进行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试 验,以寻求它们与BOD的关系,实现自动快速测定。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 染质的一个综合参数。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 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 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TOC和TOD都是燃烧化学氧化反应,前者测定结果以碳表示,后者则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 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较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
水体含盐量多将影响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生物的正常生长。悬浮固体将可能造成 水道淤塞。挥发性固体是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化学性指标 1.有机物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在微 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 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故属耗氧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是使水体产生黑臭的 主要因素之一。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较复杂,现有技术难以分别测定各类有机物的含量,通 常也没有必要。从水体有机污染物看,其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在实际工 作中一般采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OC)、总有机碳(TOC)、 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映水中需氧有机物的含量。 (1)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 需氧量(以 mg/L 为单位)。。它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的量。生化需氧量愈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污染物愈多。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 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 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水的生化需 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 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一般以 20C 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一般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 需 20 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第一阶段的分解氧化过程,即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 需氧量至少需 20 天时间,这在实际工作中有困难。目前以 5 天作为测定生化需 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 5 日生化需氧量(用 BOD5表示)。据实验研究,一般有机 物的 5 日生化需氧量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的 70%左右,对其他工业废水来 说,它们的 5 日生化需氧量与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之差,可以较大或比较接近, 不能一概而论。 (2)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 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表示。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 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 CODMn或简称 OC。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 CODCr,或简称 COD。 如果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 比例关系。一般说,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与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之差,可以粗略 地表示不能被需氧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量。 (3)总有机碳(TOC)与总需氧量(TOD)目前应用的 5 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试时间 长,不能快速反映水体被有机质污染的程度。有时进行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试 验,以寻求它们与 BOD5的关系,实现自动快速测定。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 染质的一个综合参数。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 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 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TOC 和 TOD 都是燃烧化学氧化反应,前者测定结果以碳表示,后者则以氧表示。 TOC、TOD 的耗氧过程与 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 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较大。各种水质之间 TOC 或 TOD 与 BOD
不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C或TOD 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油类污染物油类污染物有石油类和动植物油脂两种。工业含油污水所含的油 大多为石油或其组分,含动植物油的污水主要产生于人的生活过程和食品工业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资源价值。油膜覆盖水 面阻碍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油类污染物进入海洋,改变海面的 反射率和减少进人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可能产生 定的影响。大面积油膜将阻碍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体,从而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类物质对水体的污染愈来愈严重。石油污染对幼鱼和 鱼卵的危害很大。石油类污染还能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降低水产品的食用价 酚类污染物酚类化合物是有毒有害污染物。水体受酚类化合物污染后影 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水体中的酚浓度低时能影响鱼类的回游繁殖,酚浓度达 0.1—0.2mg/L时鱼肉有酚味,浓度高时引起鱼类大量死亡,甚至绝迹。酚 的毒性可抑制水微生物(如细菌、藻等)的自然生长速度,有时甚至使其停止生长。 2、无机性指标 (1)植物营养元素污水中的N、P为植物营养元素,从农作物生长角度看,植 物营养元素是宝贵的物质,但过多的N、P进入天然水体却易导致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一词来自湖沼学。湖沼学家认为,富营养化是湖泊衰老的一种表现。 湖泊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増加,导致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主要是各种藻类的大 量繁殖,使鱼类生活的空间愈来愈少。藻类的种类数逐渐减少,而个体数则迅速 増加。通常藻类以硅藻、绿藻为主转为以蓝藻为主,而蓝藻有不少种有胶质膜 不适于作鱼料,有一些是有毒的。藻类过度生长繁殖还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 变化。藻类在有阳光的时候,在光合作用下产生氧气;在夜晚无阳光的时候,藻 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所消耗的氧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 重缺氧状态,从而严重影响鱼类生存。在自然界物质的正常循环过程中,也有可 能使某些湖泊由贫营养湖发展为富营养湖,进一步发展为沼泽和干地。水体富营 养化现象除发生在湖泊、水库中,也发生在海湾内,但在有水流动的河流中发生 较少 水体中氮、磷含量的高低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就污水对水体富营养 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大于氮 (2)pH值主要是指示水样的酸碱性。pH<7是酸性;pH>7是碱性。一般要求处理 后污水的pH值在69之间。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为6~9,当受到酸碱污染 时pH值发生变化,消灭或抑制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可腐蚀船 舶。若天然水体长期遭受酸、碱污染,将使水质逐渐酸化或碱化,从而对正常生 态系统产生影响。 (3)重金属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镍,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 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锡等 重金属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重金属在自然环境的各部分 均存在着本底含量,在正常的天然水中重金属含量均很低,汞的含量介于0001 00lmg之间,铬含量小于0.001mg/L,在河流和淡水湖中铜的含量平均为 0.02mgL,钴为00043mg/L,镍为0001mg 重金属作为有色金属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这一情况使得在环 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源。采矿和冶炼是向环境中释放重金属的最主
不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 与 TOC 或 TOD 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油类污染物油类污染物有石油类和动植物油脂两种。工业含油污水所含的油 大多为石油或其组分,含动植物油的污水主要产生于人的生活过程和食品工业。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资源价值。油膜覆盖水 面阻碍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油类污染物进入海洋,改变海面的 反射率和减少进人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可能产生一 定的影响。大面积油膜将阻碍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体,从而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类物质对水体的污染愈来愈严重。石油污染对幼鱼和 鱼卵的危害很大。石油类污染还能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降低水产品的食用价 值。 (5)酚类污染物酚类化合物是有毒有害污染物。水体受酚类化合物污染后影 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水体中的酚浓度低时能影响鱼类的回游繁殖,酚浓度达 0.1—0.2mg/L 时鱼肉有酚味,浓度高时引起鱼类大量死亡,甚至绝迹。酚 的毒性可抑制水微生物(如细菌、藻等)的自然生长速度,有时甚至使其停止生长。 2、无机性指标 (1)植物营养元素污水中的 N、P 为植物营养元素,从农作物生长角度看,植 物营养元素是宝贵的物质,但过多的 N、P 进入天然水体却易导致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一词来自湖沼学。湖沼学家认为,富营养化是湖泊衰老的一种表现。 湖泊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增加,导致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主要是各种藻类的大 量繁殖,使鱼类生活的空间愈来愈少。藻类的种类数逐渐减少,而个体数则迅速 增加。通常藻类以硅藻、绿藻为主转为以蓝藻为主,而蓝藻有不少种有胶质膜, 不适于作鱼料,有一些是有毒的。藻类过度生长繁殖还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 变化。藻类在有阳光的时候,在光合作用下产生氧气;在夜晚无阳光的时候,藻 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所消耗的氧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 重缺氧状态,从而严重影响鱼类生存。在自然界物质的正常循环过程中,也有可 能使某些湖泊由贫营养湖发展为富营养湖,进一步发展为沼泽和干地。水体富营 养化现象除发生在湖泊、水库中,也发生在海湾内,但在有水流动的河流中发生 较少。 水体中氮、磷含量的高低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就污水对水体富营养 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大于氮。 (2)pH 值主要是指示水样的酸碱性。pH<7 是酸性;pH>7 是碱性。一般要求处理 后污水的 pH 值在 6—9 之间。天然水体的 pH 值一般为 6~9,当受到酸碱污染 时 pH 值发生变化,消灭或抑制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可腐蚀船 舶。若天然水体长期遭受酸、碱污染,将使水质逐渐酸化或碱化,从而对正常生 态系统产生影响。 (3)重金属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镍,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 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锡等。 重金属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重金属在自然环境的各部分 均存在着本底含量,在正常的天然水中重金属含量均很低,汞的含量介于 0.001~ 0.01mg/L 之间,铬含量小于 0.001mg/L,在河流和淡水湖中铜的含量平均为 0.02mg/L,钴为 0.0043mg/L,镍为 0.001mg/L。 重金属作为有色金属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这一情况使得在环 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源。采矿和冶炼是向环境中释放重金属的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