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重点] 1.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难点] 数字系统的设计过程。 [基本要求] 了解数字系统的基本组成 2.理解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实践与练习 针对知识点布置1-3道课后练习题、1-3道作业题。 、学时分配 章目 实验上机合 章逻辑代数基础 第二章EDA技术的基础知识 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四章组合逻辑电路 80886 第五章触发器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 10 24222 12 12 第七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升 第八章半导体存储器 第九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第十章数字系统设计 机动 2 76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成绩构成为:笔试(60%)+实验(30%)+平时
32 3.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重 点] 1.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2.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难 点] 数字系统的设计过程。 [基本要求] 1.了解数字系统的基本组成; 2.理解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实践与练习] 针对知识点布置 1-3 道课后练习题、1-3 道作业题。 三、学时分配 章目 讲课 实验 上机 合计 第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 8 8 第二章 EDA 技术的基础知识 0 0 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8 2 10 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 8 4 12 第五章 触发器 6 2 8 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 10 2 12 第七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6 2 8 第八章 半导体存储器 6 6 第九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4 4 第十章 数字系统设计 2 2 机动 6 6 合计 64 12 76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成绩构成为:笔试(60%)+实验(30%)+平时
(10%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參考书 推荐教材:《数字电子技术》,秦长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主要参考资料 1.《数字电子技术》,梁龙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9月 2.《数字电子技术》,王秀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六、大纲说明 实践教学环节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可以采用 多媒体授课。另外,第二章为学生自学内容,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期教学周历安 排,对各个章节的课时和内容适当有所增减,但各章变化幅度不应超过2学时, 所变化内容不影响原有知识体系 撰写人:李立 审定人:张天鹏 批准人:张继军 执行时间:2013级起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Signals and Systems 课程编号:021006 学分:4 学时:76(其中:讲课学时:64实验学时:12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电路等 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等
33 (10%)。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数字电子技术》,秦长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主要参考资料: 1.《数字电子技术》,梁龙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年 9 月 2.《数字电子技术》,王秀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 1 月 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5 月 六、大纲说明 实践教学环节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可以采用 多媒体授课。另外,第二章为学生自学内容,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期教学周历安 排,对各个章节的课时和内容适当有所增减,但各章变化幅度不应超过 2 学时, 所变化内容不影响原有知识体系。 撰写人:李立 审 定 人:张天鹏 批准人:张继军 执行时间:2013 级起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Signals and Systems 课程编号:021006 学 分: 4 学 时: 76 (其中: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0 )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电路等 后续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DSP 原理及应用等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部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本课程属于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课。它一般开设于 本科生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以及另外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路》 之后。它主要讨论信号的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对信号的各种求解方法 并通过一些的实例分析,向学生介绍一些工程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理论和方 法。本课程对于电气类本科生的许多后续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电气 专业学生今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许多课程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分析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分 析方法,能对工程中应用的简单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求解。掌握线 性时不变系统的各种描述方法,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堿和变换域分析方法, 掌握有关系统的稳定性、频响特性、因果性等工程应用中的—些重要结论,同时, 通过习题和实验,学生应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提 高,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求解电子系统的特 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8学时) [知识点]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2.常用典型连续时间信号:
34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部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本课程属于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课。它一般开设于 本科生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以及另外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路》 之后。它主要讨论信号的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对信号的各种求解方法, 并通过一些的实例分析,向学生介绍一些工程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理论和方 法。本课程对于电气类本科生的许多后续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电气 专业学生今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许多课程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分析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分 析方法,能对工程中应用的简单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求解。掌握线 性时不变系统的各种描述方法,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和变换域分析方法, 掌握有关系统的稳定性、频响特性、因果性等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重要结论,同时, 通过习题和实验,学生应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提 高, 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求解电子系统的特 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 8 学时) [知 识 点]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2.常用典型连续时间信号;
3.信号的基本运算 4阶跃函数、冲激函数的概念和冲激函数的基本性质 5.信号的分解 6.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概念; 7.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系统的时域方框图的画法 [重点] 信号和系统的概念:信号的基本运算: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系统的时域方框图 的画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判断 [难点] 信号的基本运算: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方框图的画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判断。 [基本要求]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的基本运算方法:掌握系统的线性、时不 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的判断方法:掌握系统的时域方框图的画法。 [实践与练习] 学生课后可结合课后习题适当做一定量的练习,习题要突出本章的重点、难点 加强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本章可安排对基本信号进行认识及运算的相关实验, 用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0学时) [知识点] 1.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2.系统的初始状态和初始条件的概念 3.系统的起始点的跳变的判断方法 4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5.系统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6.卷积的概念和求法; 7.卷积的性质 [重点 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 应的概念及求解方法;系统的起始点的跳变的判断方法;卷积的求法和性质
35 3.信号的基本运算; 4.阶跃函数、冲激函数的概念和冲激函数的基本性质; 5.信号的分解; 6.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概念; 7.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8.系统的时域方框图的画法。 [重 点] 信号和系统的概念;信号的基本运算;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系统的时域方框图 的画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判断。 [难 点] 信号的基本运算;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方框图的画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判断。 [基本要求]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的基本运算方法;掌握系统的线性、时不 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的判断方法;掌握系统的时域方框图的画法。 [实践与练习] 学生课后可结合课后习题适当做一定量的练习,习题要突出本章的重点、难点, 加强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本章可安排对基本信号进行认识及运算的相关实验, 用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0 学时) [知 识 点] 1.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2.系统的初始状态和初始条件的概念; 3.系统的起始点的跳变的判断方法; 4.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5.系统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6.卷积的概念和求法; 7.卷积的性质; [重 点] 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 应的概念及求解方法;系统的起始点的跳变的判断方法;卷积的求法和性质
[难点] 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系统的起始点的跳变的判断方法; 卷积的求法和性质 [基本要求] 掌握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经典求解方法: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 概念及求解方法;掌握系统的起始点的跳变的判断方法:掌握卷积的求法和性质。 [实践与练习] 学生课后可结合课后习题适当做一定量的练习,习题要突出本章的重点、难点 加强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本章课安排信号的卷积运算或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 域分析等方面的实验,用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傅立叶变换(18学时) [知识点] 1.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 2.周期信号的频谱(包括单边谱和双边谱) 对称性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特征 4.常用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5.傅立叶变换; 6.常用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7.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8.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9.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0.抽样定理; [重点]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频谱的概念: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频谱:傅立叶变换 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常用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时域抽样定理 [难点]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频谱的概念: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时 域抽样定理
36 [难 点] 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系统的起始点的跳变的判断方法; 卷积的求法和性质。 [基本要求] 掌握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经典求解方法;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 概念及求解方法;掌握系统的起始点的跳变的判断方法;掌握卷积的求法和性质。 [实践与练习] 学生课后可结合课后习题适当做一定量的练习,习题要突出本章的重点、难点, 加强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本章课安排信号的卷积运算或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 域分析等方面的实验,用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傅立叶变换( 18 学时) [知 识 点] 1.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 2.周期信号的频谱(包括单边谱和双边谱); 3.对称性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特征; 4.常用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5.傅立叶变换; 6.常用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7.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8.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9.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0.抽样定理; [重 点]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频谱的概念;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频谱;傅立叶变换; 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常用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时域抽样定理。 [难 点]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频谱的概念;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时 域抽样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