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4学时) [知识点] 1.割集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4.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重点] 1.割集的定义 2.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3.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4.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难点] 1.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2.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3.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基本要求] 1.掌握割集、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概念和列写方法 2.理解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3.理解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实践与练习] 针对知识点布置1-2道课后练习题、1-3道作业题 第16章二端口网络(4学时) [知识点] 1.二端口网络 2.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3.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4.二端口的转移函数和连接
12 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4 学时) [知 识 点] 1.割集; 2.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3.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4.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重 点] 1.割集的定义; 2.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3.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4. 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难 点] 1.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2.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3. 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基本要求] 1.掌握割集、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概念和列写方法; 2.理解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3.理解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实践与练习] 针对知识点布置 1-2 道课后练习题、1-3 道作业题。 第 16 章 二端口网络 (4 学时) [知 识 点] 1.二端口网络; 2.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3.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4.二端口的转移函数和连接
点] 二端口网纟 2.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3.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难点] 1.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基本要求] 1.掌握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列写方法 2.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实践与练习] 针对知识点布置1-2道课后练习题、1-3道作业题。 三、学时分配 章目 讲课实验|上机|合计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886 第四章电路定理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第六章储能元件 第七章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杉 第八章相量法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4666228406466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20426686 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 频谱 第十四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2 第十五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 机动 446 446 96 16 112
13 [重 点] 1.二端口网络; 2.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3.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难 点] 1.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2.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基本要求] 1.掌握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列写方法。 2.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实践与练习] 针对知识点布置 1-2 道课后练习题、1-3 道作业题。 三、学时分配 章目 讲课 实验 上机 合计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4 4 8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6 2 8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6 6 第四章 电路定理 6 2 8 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2 2 第六章 储能元件 2 2 第七章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8 2 10 第八章 相量法 4 4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0 2 12 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6 6 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4 2 6 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 6 2 8 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 频谱 6 6 第十四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2 12 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4 4 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4 4 机动 6 6 合计 96 16 112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成绩构成为:笔试(60%)+实验(30%)+平时 (10%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主要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李瀚荪;高等教出版社,2009年2月 2.《电路原理(第二版》,于歆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3.《电路》,张长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8月 4.《电路(第二版》,高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六、大纲说明 实践教学环节见“《电路》实验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 授课。另外,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期教学周历安排,对各个章节的课时和内容适 当有所增减但各章变化幅度不应超过2学时所变化内容不影响原有知识体系。 撰写人:张天鹏 审定人:张修太 批准人:张继军 执行时间:2013级起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21002 分:4 时:76(其中:讲课学时:64实验或实践学时:12上机学时:0)
14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成绩构成为:笔试(60%)+实验(30%)+平时 (10%)。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5 月 主要参考资料: 1.《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李瀚荪;高等教出版社,2009 年 2 月 2.《电路原理(第二版)》,于歆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3 月 3.《电路》,张长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年 8 月 4.《电路(第二版)》,高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年 8 月 六、大纲说明 实践教学环节见“《电路》实验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 授课。另外,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期教学周历安排,对各个章节的课时和内容适 当有所增减,但各章变化幅度不应超过 2 学时,所变化内容不影响原有知识体系。 撰写人:张天鹏 审定人:张修太 批准人:张继军 执行时间:2013 级起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21002 学 分:4 学 时:76 (其中:讲课学时:64 实验或实践学时:12 上机学时: 0 )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 后续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部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其任务是使 学生了解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原理、性能、参数,掌握基本电子线路的组成及分析 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电子线路,并进行安装、调试,同时具有阅读模拟电路的 初步能力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从事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 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8学时) [知识点] 1.半导体基本知识 2.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重点] 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难点] 1.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2.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2.了解常用的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实践与练习] 1.针对知识点布置1-2道课后练习题、2-4道作业题 2.开设“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
1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 后续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部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其任务是使 学生了解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原理、性能、参数,掌握基本电子线路的组成及分析 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电子线路,并进行安装、调试,同时具有阅读模拟电路的 初步能力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从事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 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8 学时) [知 识 点] 1.半导体基本知识; 2.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重 点] 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难 点] 1.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2.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2.了解常用的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实践与练习] 1.针对知识点布置 1-2 道课后练习题、2-4 道作业题; 2.开设“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10学时) [知识点] 1.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2.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3.放大电路的分析,交流通路和直流通路,静态工作的估算,图解法,微变等 效电路法 4.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典型工作点稳定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 5.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的组成、静态和动态分析,三种基本放大电路 性能的比较。 [重点] 1.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 2.典型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 3.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的分析与比较。 [难点] 1.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单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分析与比较。 [基本要求] 1.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元件作用: 2.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理解稳定工作点的措施 4.理解单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特点 [实践与练习] 1.针对知识点布置2-4道课后练习题、3-5道作业题 2.开设“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6学时) [知识点] 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2.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零点漂移现象及差分放大电路
16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10 学时) [知 识 点] 1.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2.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3.放大电路的分析,交流通路和直流通路,静态工作的估算,图解法,微变等 效电路法; 4.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典型工作点稳定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 5.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的组成、静态和动态分析,三种基本放大电路 性能的比较。 [重 点] 1.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典型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 3.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的分析与比较。 [难 点] 1.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单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分析与比较。 [基本要求] 1.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元件作用; 2.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理解稳定工作点的措施; 4.理解单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特点。 [实践与练习] 1.针对知识点布置 2-4 道课后练习题、3-5 道作业题; 2.开设“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 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6 学时) [知 识 点] 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2.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零点漂移现象及差分放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