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总体布局 3.1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1.1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 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 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 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 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 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 和谐
3.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1.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 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 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 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 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 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 和谐
3.1.2与住区外部环境的关系 景观设计应通过借景、障景、对景等,使住 区内外关系及系统调协。 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 设置滨水景观绿带;临近城市公园或其它类型 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 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流;毗邻历史古迹保护 区的城市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满足城市控制 性详细规划或其它相关规定
3.1.2 与住区外部环境的关系 景观设计应通过借景、障景、对景等,使住 区内外关系及系统调协。 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 设置滨水景观绿带;临近城市公园或其它类型 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 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流;毗邻历史古迹保护 区的城市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满足城市控制 性详细规划或其它相关规定
3.1.3开放空间及绿地分级 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居住区开发空间分为居住区中心 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等) 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其中,居住区公园应≥1.0Ha,最大服务半径为 800~1000M;小区游园≥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 400~500M;组团绿地≥0.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 150M;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 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 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 此外,公共绿地总指标,应根据组团≥0.5M/人; 小区(含组团)≥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 ≥1.5M2/人
3.1.3 开放空间及绿地分级 根 据我国 《城 市居 住区规 划设 计规 范(GB 50180-93)》,居住区开发空间分为居住区中心 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等) 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其中,居住区公园应≥1.0Ha,最大服务半径为 800~1000M;小区游园≥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 400~500M;组团绿地≥0.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 150M;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 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 2 ,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 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 此外,公共绿地总指标,应根据组团≥0.5M 2/人; 小区(含组团)≥1M 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 ≥1.5M 2/人
3.1.4注重整体景观的文化性、地域性、个性特 征,带动居民社会群体活动,通过景观实体规 划设计提升居住社区的精神价值 3.1.5结合住区规模考虑分期开发,利用原有地 形地貌特征及植被条件,通过坡地、水体、植 物等特色景观的规划设计为住区开发创造更高 价值 3.1.6注重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保障风 光、水、气等环境质量指标符合相关要求。 见下框图)(参见《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 要点与技术导则》
3.1.4 注重整体景观的文化性、地域性、个性特 征,带动居民社会群体活动,通过景观实体规 划设计提升居住社区的精神价值 3.1.5 结合住区规模考虑分期开发,利用原有地 形地貌特征及植被条件,通过坡地、水体、植 物等特色景观的规划设计为住区开发创造更高 价值 3.1.6 注重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保障风、 光、水、气等环境质量指标符合相关要求。 (见下框图)(参见《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 要点与技术导则》)
3.1.7光环境 1.住区外部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促进居民的户外活动; 2.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环境,如建筑阴影区 树荫、覆顶亭廊等,以方便居民户外活动; 3.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该材料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 并用以调节住区外部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 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 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
3.1.7光环境 2.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环境,如建筑阴影区、 树荫、覆顶亭廊等,以方便居民户外活动; 1. 住区外部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促进居民的户外活动; 3.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该材料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 并用以调节住区外部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 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 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