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原料。 斑铜矿:常呈致密块状或粒状,新鲜的断面呈暗铜红色,不新鲜的表面常被覆蓝紫斑状 锖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硬度3,性脆,比重4.9~5.0,具导电性。为提炼铜的重要 矿物原料 孔雀石:单晶体呈柱状或针状,但极少见。集合体常为钟乳状或结核状,有时其内部具 纤维状构造。深绿至鲜绿色。条痕淡绿色。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纤维集合体呈丝绢光泽, 结核状者光泽暗淡,硬度3.5~4,性脆,比重3.9~4。量多时可作提炼铜的原料,但质纯 而色美者多作工艺品原料,粉末可制颜料。石英:晶体颜色多种多样,纯净者无色透明,称 之为水晶。常见者有白色、灰色乃至暗灰色,玻璃光泽。断口不平,有如贝壳状。硬度7。 正长石:晶体短柱状,常呈粒状或块状。表面可见解理裂缝。颜色多呈肉红色、浅黄色 玻璃光泽。硬度6。 斜长石:板状、板柱状晶体,多为白色、浅灰色,有时为浅绿色、浅红色。常为不规则 的粒状。玻璃光泽。硬度6~6.5 黑云母:晶体常呈板状、柱状。片状解理发育,极易剥落成薄片,故可用小刀、指甲拨 开。具玻璃-珍珠光泽。硬度低,2~3。薄片富有弹性。颜色呈黑、褐色。易风化,成为绿 泥石。 白云母:晶体形状与黑云母相同。片状解理亦发育,极易剥成薄片。玻璃-珍珠光泽。 硬度2~3,颜色白、浅黄,浅灰、浅绿。不易风化。 普通角闪石:晶体常呈柱状,横断面为假六边形,颜色为黑色。绿色、褐色。玻璃光泽。 有时可见金属光泽。其解理裂缝的交角为60°。硬度5.5~6。 普通辉石:晶体呈短柱状。其横剖面为假八面形。颜色多为黑色、墨绿色及褐黑色。玻 璃光泽。硬度5~6。解理裂缝的交角呈90° 橄榄石:它的颜色比较特殊,通常呈橄榄绿、黄绿色,有些则呈黑色。有较强的玻璃光 泽。断口呈贝壳状。硬度6~7,因其极易风化,表面常见浅红色的锈斑。它常见于基性及 超基性岩类中,成为判断此类岩石的标志性矿物 石榴石:晶形发育良好,有时也呈颗粒状。能见到菱形的晶面。玻璃光泽较强。颜色为 红褐色、褐绿色、褐色。硬度为6.5~7.5。比重较大。因其形态如石榴子,故名。 复习题与思考题 1、矿物硬度从小到大有 2、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A.断口B.节理C.片理D.解理 3、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A.黄铁矿 辉石C.闪锌矿D.萤石 4、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B.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C.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5、黄铁矿属于 A.氧化物矿物B.卤化物矿物C.含氧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 6、打击试验以下各组矿物时,均出现三组完全解理的是() A.黄铁矿、钾长石、磷灰石B.方解石、磁铁矿、黄铁矿 C.白云石、方解石、方铅矿D.萤石、磁铁矿、白云石 7、黄矿铁条痕的颜色是() A.灰黑色 桔黄色 C.金黄色D.绿黑色
16 物原料。 斑铜矿:常呈致密块状或粒状,新鲜的断面呈暗铜红色,不新鲜的表面常被覆蓝紫斑状 锖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硬度 3,性脆,比重 4.9~5.0,具导电性。为提炼铜的重要 矿物原料。 孔雀石:单晶体呈柱状或针状,但极少见。集合体常为钟乳状或结核状,有时其内部具 纤维状构造。深绿至鲜绿色。条痕淡绿色。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纤维集合体呈丝绢光泽, 结核状者光泽暗淡,硬度 3.5~4,性脆,比重 3.9~4。量多时可作提炼铜的原料,但质纯 而色美者多作工艺品原料,粉末可制颜料。石英:晶体颜色多种多样,纯净者无色透明,称 之为水晶。常见者有白色、灰色乃至暗灰色,玻璃光泽。断口不平,有如贝壳状。硬度 7。 正长石:晶体短柱状,常呈粒状或块状。表面可见解理裂缝。颜色多呈肉红色、浅黄色。 玻璃光泽。硬度 6。 斜长石:板状、板柱状晶体,多为白色、浅灰色,有时为浅绿色、浅红色。常为不规则 的粒状。玻璃光泽。硬度 6~6.5。 黑云母:晶体常呈板状、柱状。片状解理发育,极易剥落成薄片,故可用小刀、指甲拨 开。具玻璃-珍珠光泽。硬度低,2~3。薄片富有弹性。颜色呈黑、褐色。易风化,成为绿 泥石。 白云母:晶体形状与黑云母相同。片状解理亦发育,极易剥成薄片。玻璃-珍珠光泽。 硬度 2~3,颜色白、浅黄,浅灰、浅绿。不易风化。 普通角闪石:晶体常呈柱状,横断面为假六边形,颜色为黑色。绿色、褐色。玻璃光泽。 有时可见金属光泽。其解理裂缝的交角为 60°。硬度 5.5~6。 普通辉石:晶体呈短柱状。其横剖面为假八面形。颜色多为黑色、墨绿色及褐黑色。玻 璃光泽。硬度 5~6。解理裂缝的交角呈 90°。 橄榄石:它的颜色比较特殊,通常呈橄榄绿、黄绿色,有些则呈黑色。有较强的玻璃光 泽。断口呈贝壳状。硬度 6~7,因其极易风化,表面常见浅红色的锈斑。它常见于基性及 超基性岩类中,成为判断此类岩石的标志性矿物。 石榴石:晶形发育良好,有时也呈颗粒状。能见到菱形的晶面。玻璃光泽较强。颜色为 红褐色、褐绿色、褐色。硬度为 6.5~7.5。比重较大。因其形态如石榴子,故名。 复习题与思考题 1、矿物硬度从小到大有 。 2、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 ) A.断口 B.节理 C.片理 D.解理 3、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 A.黄铁矿 B.辉石 C.闪锌矿 D.萤石 4、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 ( )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C.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5、黄铁矿属于( ) A.氧化物矿物 B.卤化物矿物 C.含氧盐矿物 D.硫化物矿物 6、打击试验以下各组矿物时,均出现三组完全解理的是( ) A.黄铁矿、钾长石、磷灰石 B.方解石、磁铁矿、黄铁矿 C.白云石、方解石、方铅矿 D.萤石、磁铁矿、白云石 7、黄矿铁条痕的颜色是( ) A.灰黑色 B.桔黄色 C.金黄色 D.绿黑色
8、摩氏硬度计将矿物硬度分为 等级,其中石英的硬度为 钾长石的硬度为 9、按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划分为五大类,其中石榴子石属于 矿物,刚玉属于 矿物,萤石属于 10、在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是根据矿物的 三大方面的物理性质 11、在矿物的摩氏硬度计中,硬度等级为3,5,7的矿物名称分别是 2、矿物的概念是什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 13、什么叫做类质同像,与同质多像的区别是什么? 13、如何用肉眼鉴别方解石、斜长石和石英这三种矿物? 14、矿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些大类? 15、简述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第四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第一节岩浆及岩浆作用 火山活动是可以直接观察的内力地质作用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65座火 山爆发。关于火山爆发,历史上也有许多宝贵的记载。你可能有机会亲眼看到火红炽热 的熔岩流出地表,并冷却固结形成黑色的岩石 熔岩流出地表,说明地下深处有高温炽热的熔融物质即岩浆的存在 基本概念 岩浆是在岩石圈深处或软流圈内形成的粘稠熔融体,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并含有较 多的挥发分 岩浆的特征 1.岩浆的主要成分为K、Na'、Ca、Mg2'、Fe'、Fe、A1等离子和硅酸根络阴离子。 挥发分以H20为主,其次为CO2、SO2、N2、HC1等。根据岩浆中SiQ2含量,将其分 为酸性岩浆(Si02≥66%)、中性岩浆(Si02:66%-53%)、基性岩浆(Si02:53%-45%) 和超基性岩浆(Si02≤45%) 人类关于岩浆的概念,是在对火山活动的长期观察研究中逐步形成的。火山活动很早就引起人 们的注意。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山海经》(公元前476-475年)中就记载了火山(“炎火之 山”)。不过,古代人们对火山还没有正确认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均认为火山是山在燃烧。 如古希腊晢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火山爆发是一种风在地下活动,引起了那里的硫磺等易燃物燃烧的 结果。直到十八世纪,著名的德国地质学家,“水成说”倡导者魏尔纳还认为所有岩石都是浑浊水在 地球表面依次沉积而成,火山是煤层在地下燃烧的结果。由于该学说符合洪水说,受到教会支持,在 当时占统治地位。正因为如此,尽管对火山的正确认识早就产生,却长期未得到重视。古希腊哲学家、 著名的医生恩培多克勒在对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考察后提出,火山喷发是地下高温熔融物质(岩浆) 喷出地表的结果。据说他后来就是在继续考察这个火山时不幸掉进火山口而死 十八世纪末,著名的英国地质学家赫顿提出“火成说”,认为玄武岩和花岗岩是由熔融物质(岩 浆)的凝固作用形成。火成说当时被教会视为异端,直到1820年魏尔纳死后不久,火成论者才获得 了胜利。十九世纪中叶,著名的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在《地质学原理》(1833)中总结了水火之争 高度评价了火成说,把岩石分成水成岩、火山岩、深成岩、变质岩四类,肯定了岩浆的存在。 (据黄定华主编,普通地质学,2004)17
17 8、摩氏硬度计将矿物硬度分为 个等级,其中石英的硬度为 ,钾长石的硬度为 。 9、按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划分为五大类,其中石榴子石属于 矿物,刚玉属于 矿物,萤石属于 矿物。 10、在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是根据矿物的 、 和 三大方面的物理性质。 11、在矿物的摩氏硬度计中,硬度等级为 3,5,7 的矿物名称分别是 、 和 。 12、矿物的概念是什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 13、什么叫做类质同像,与同质多像的区别是什么? 13、如何用肉眼鉴别方解石、斜长石和石英这三种矿物? 14、矿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些大类? 15、简述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第四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一.基本概念 岩浆是在岩石圈深处或软流圈内形成的粘稠熔融体,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并含有较 多的挥发分。 岩浆的特征: 1. 岩浆的主要成分为 K +、Na+、Ca2-、Mg2+、Fe2+、Fe3+、Al3 等离子和硅酸根络阴离子。 挥发分以 H2O 为主,其次为 CO2、SO2、N2、HCl 等。根据岩浆中 SiO2 含量,将其分 为酸性岩浆(SiO2>66%)、中性岩浆(SiO2:66%-53%)、基性岩浆(SiO2:53%-45%) 和超基性岩浆(SiO2<45%)。 火山活动是可以直接观察的内力地质作用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 50-65 座火 山爆发。关于火山爆发,历史上也有许多宝贵的记载。你可能有机会亲眼看到火红炽热 的熔岩流出地表,并冷却固结形成黑色的岩石。 熔岩流出地表,说明地下深处有高温炽热的熔融物质即岩浆的存在。 (据黄定华主编,普通地质学,2004) 人类关于岩浆的概念,是在对火山活动的长期观察研究中逐步形成的。火山活动很早就引起人 们的注意。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山海经》(公元前 476-475 年)中就记载了火山(“炎火之 山”)。不过,古代人们对火山还没有正确认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均认为火山是山在燃烧。 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火山爆发是一种风在地下活动,引起了那里的硫磺等易燃物燃烧的 结果。直到十八世纪,著名的德国地质学家,“水成说”倡导者魏尔纳还认为所有岩石都是浑浊水在 地球表面依次沉积而成,火山是煤层在地下燃烧的结果。由于该学说符合洪水说,受到教会支持,在 当时占统治地位。正因为如此,尽管对火山的正确认识早就产生,却长期未得到重视。古希腊哲学家、 著名的医生恩培多克勒在对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考察后提出,火山喷发是地下高温熔融物质(岩浆) 喷出地表的结果。据说他后来就是在继续考察这个火山时不幸掉进火山口而死。 十八世纪末,著名的英国地质学家赫顿提出“火成说”,认为玄武岩和花岗岩是由熔融物质(岩 浆)的凝固作用形成。火成说当时被教会视为异端,直到 1820 年魏尔纳死后不久,火成论者才获得 了胜利。十九世纪中叶,著名的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在《地质学原理》(1833)中总结了水火之争, 高度评价了火成说,把岩石分成水成岩、火山岩、深成岩、变质岩四类,肯定了岩浆的存在。 (据黄定华主编,普通地质学,2004)
2.喷出地表的熔浆温度有高有低,基性的多为1000-1300℃,中性的多为900-1000℃, 酸性的多为700-900℃。 3.岩浆的粘度与SiO2、Al2O3、挥发分、温度及压力有关 二.火山作用及其产物 (一)火山的种类 1.活火山:近百年来有喷发记录 2.休眠火山:有过喷发记载,但近百年来处于静止状态 3.死火山:史前曾喷发过,但近5000年来没有喷发记录 (二)火山构造 火山是岩浆流出地表而形成的特殊机构和形态的地质体 , 2 般由火山锥(上图1)、火山口(上图2)、火山喉管(上图3)和火山颈等部分组成 (三)火山喷发的产物 1.气态喷发物主要是H20,其次有lCl、NaCl、KCl、HS、HCO等,随温度不同有明 显差异 液态喷发物岩浆涌流出火山口时,其中的挥发分已基本逸出,这时的液态硅酸盐 物质称为熔浆,其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3.固态喷发物火山集块(>64m)、火山角砾(2-64m)、火山灰(<2m)。 **火山弹一熔浆被抛射到空中,表面迅速冷却,但内部仍呈塑性状态,经过旋转运 动常形成各种扭曲形态,称火山弹。 (四)火山喷发方式: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 (五)世界活火山的分布
18 2. 喷出地表的熔浆温度有高有低,基性的多为 1000-1300℃,中性的多为 900-1000℃, 酸性的多为 700-900℃。 3. 岩浆的粘度与 SiO2、Al2O3、挥发分、温度及压力有关。 二.火山作用及其产物 (一)火山的种类 1.活火山:近百年来有喷发记录。 2.休眠火山:有过喷发记载,但近百年来处于静止状态。 3.死火山:史前曾喷发过,但近 5000 年来没有喷发记录。 (二)火山构造 火山是岩浆流出地表而形成的特殊机构和形态的地质体。 一般由火山锥(上图 1)、火山口(上图 2)、火山喉管(上图 3)和火山颈等部分组成。 (三)火山喷发的产物 1.气态喷发物 主要是 H2O,其次有 HCl、NaCl、KCl、H2S、H2CO3 等,随温度不同有明 显差异。 2.液态喷发物 岩浆涌流出火山口时,其中的挥发分已基本逸出,这时的液态硅酸盐 物质称为熔浆,其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3.固态喷发物 火山集块(>64mm)、火山角砾(2-64mm)、火山灰(<2mm)。 ***火山弹—熔浆被抛射到空中,表面迅速冷却,但内部仍呈塑性状态,经过旋转运 动常形成各种扭曲形态,称火山弹。 (四)火山喷发方式: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 (五)世界活火山的分布
1.环太平洋带有322座活火山,近半数在西岸岛弧上 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近百座活火山,处于非洲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带上 3.洋脊带约60座活火山,其中45座在大西洋洋脊上 三,侵入体的特点 离开岩浆源运移到地壳内不同深度的岩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而结晶、冷凝形 成的岩石,称侵入岩。由这种岩石构成的地质体称为侵入体。侵入体周围的原有岩 石称为围岩。侵入岩与围岩相互接触的部位称为接触带。 (一)侵入体的产状 1.不整合侵入体岩浆沿断裂带贯入围岩或岩浆熔蚀交代围岩而形成的侵入体 因其切穿层理或片理,称为不整合侵入体。按规模和形态主要有以下类型: 岩基地表出露面积>100km2的大型侵入体 岩株地表出露面积<100km2的中小型侵入体 岩墙产状陡立且厚度稳定的板状侵入体 岩脉厚度不大且很不规则的小型侵入体 2.整合侵入体岩浆上升到一定部位后,以其机械力沿层理、片理或不整合面贯 入,侵入接触面基本平行这些面理。按形态有以下类型 岩盆中央微向下凹的大型整合侵入体 岩床厚度较稳定的板状侵入体 岩鞍侵入于褶皱转折端虚脱空间的侵入体
19 1.环太平洋带 有 322 座活火山,近半数在西岸岛弧上。 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 近百座活火山,处于非洲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带上。 3.洋脊带 约 60 座活火山,其中 45 座在大西洋洋脊上。 三.侵入体的特点 离开岩浆源运移到地壳内不同深度的岩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而结晶、冷凝形 成的岩石,称侵入岩。由这种岩石构成的地质体称为侵入体。侵入体周围的原有岩 石称为围岩。侵入岩与围岩相互接触的部位称为接触带。 (一)侵入体的产状 1.不整合侵入体 岩浆沿断裂带贯入围岩或岩浆熔蚀交代围岩而形成的侵入体, 因其切穿层理或片理,称为不整合侵入体。按规模和形态主要有以下类型: 岩基 地表出露面积>100km2 的大型侵入体 岩株 地表出露面积<100km2 的中小型侵入体 岩墙 产状陡立且厚度稳定的板状侵入体 岩脉 厚度不大且很不规则的小型侵入体 2.整合侵入体 岩浆上升到一定部位后,以其机械力沿层理、片理或不整合面贯 入,侵入接触面基本平行这些面理。按形态有以下类型: 岩盆 中央微向下凹的大型整合侵入体 岩床 厚度较稳定的板状侵入体 岩鞍 侵入于褶皱转折端虚脱空间的侵入体
1、岩基:2、岩株:3、岩墙:4、岩床:5、岩盖;6、被剥蚀露出的岩盖 7、火山颈;8、复式火山:9、岩流:10、火山灰流:11、小型破火山口 12、大型破火山口:13、火山碎屑流:14、小火山 (二)侵入岩的相 浅成相0-3km 中深成相3-10km 超深成相>10km 第二节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化学成分 SiO2、Al2O3、Ca0、Na20、Fe0、Mg0、K20、Fe2O等8种氧化物占岩浆总量的96.84%。 根据SiO2的含量将岩浆划分为超基性(Si02<45%)、基性(SiQ2:45%-53%)、中 性(SiO2:53%66%)、和酸性(Si02>66%)。 2.矿物成分 主要造岩矿物:在岩石中含量较多,是确定岩石名称所不可缺少的矿物。 次要造岩矿物:在岩石中含量较少,对划分大类不起作用,但可作为确定岩石种属 名称的矿物 副矿物:在岩浆岩中含量一般低于1%,对分类命名不起作用 3.矿物共生组合:某种矿物常与一些矿物共同出现,并且是同一成因的矿物组合 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化学成分和温压条件 鲍文反应序列:玄武岩浆在冷凝过程中铁镁矿物(不连续系列)和钙碱质矿物(连 续系列)先后结晶的关系
20 1、岩基;2、岩株;3、岩墙;4、岩床;5、岩盖;6、被剥蚀露出的岩盖; 7、火山颈;8、复式火山;9、岩流;10、火山灰流;11、小型破火山口; 12、大型破火山口;13、火山碎屑流;14、小火山 (二)侵入岩的相 浅成相 0-3km 中深成相 3-10km 超深成相 >10km 第二节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一.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化学成分 SiO2、Al2O3、CaO、Na2O、FeO、MgO、K2O、Fe2O3 等 8 种氧化物占岩浆总量的 96.84%。 根据 SiO2 的含量将岩浆划分为超基性(SiO2<45%)、基性(SiO2:45%-53%)、中 性(SiO2:53%-66%)、和酸性(SiO2>66%)。 2. 矿物成分 主要造岩矿物:在岩石中含量较多,是确定岩石名称所不可缺少的矿物。 次要造岩矿物:在岩石中含量较少,对划分大类不起作用,但可作为确定岩石种属 名称的矿物。 副矿物:在岩浆岩中含量一般低于 1%,对分类命名不起作用。 3.矿物共生组合:某种矿物常与一些矿物共同出现,并且是同一成因的矿物组合。 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化学成分和温压条件。 鲍文反应序列:玄武岩浆在冷凝过程中铁镁矿物(不连续系列)和钙碱质矿物(连 续系列)先后结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