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也有经济人的假说。他认为“经济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阶级关系和 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 物”。“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制度使得商品生产普遍化,从而也必然 使平等观念普遍化。因此,在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和货币是比商品更进一步的平等派的基础 上,又产生了资本的平等派。马克思说: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家的首要人权。恩格斯认 为生产是资产阶级“共”剩余价值之产的产物,是资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这就是作为经济人 的中产阶级的写照。 、稀缺性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基石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无论是土地、石油、森林、矿产。真正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资源是没有的。汉唐时期,江苏某地因盛产金属锡而得名锡山县,但是锡山县的锡矿 资源最终被开采耗尽,无锡可采,锡山县最终改名为无锡。最近的例子还有唐山的开滦煤矿 及邯郸的峰峰矿区。 与资源的有限相比,人类的欲望(或愿望)却是无限的、多样的,较低的欲望实现后 较高的欲望就将出现。但是人类的欲望通常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通过交易付费来满足自 己的欲望。 我们假设所有的物品和服务的价格为零,那么一切都将供不应求。这就是经济学中的稀 缺性原理,这个原理又被人们通俗的称为“黄油与大炮”。假如有一个国家,一方面要保证 国民的生活—一这好比是生产黄油,另一方面要保卫国家一一好比是生产大炮。而国家的资 源、金钱、劳动力都是有限的,二者不可得兼。正如中国古语所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我们假设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情况下生产能力如下: 表1-1生产可能性 黄油 上产可能性黄油(万吨)大炮(万门) B 14 根据以上数据做出右图 图1-1生产可能性大炮 上图叫做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最大的生产能力,但是通常这是达不到的,只能在曲线 内的某一点。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政府政策决定了实际的生产情 况。任何一个社会对黄油和大炮的需求都是无限的,但是黄油和大炮的生产是有限的。 稀缺性一方面是相对的,相对与人类的欲望而言的;另一方面又是绝对的,稀缺性存 在与人类发展的每个时期,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稀缺性是人类 永恒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黄油和大炮的选择包含了三个问题,三个资源配置的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 少。第二,如何生产,使用多少资本、劳动力,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产量,但是不同 的情况下,经济效率不同。第三,生产的产品如何分配,也就是为谁生产的问题。不同的经 济体制对以上三个问题表现为不同的回答 对我们学生来说也存在稀缺性的问题,临近考试,时间有限,但是我们要复习的功课 却有很多,有限的时间相对“无限”的知识来说,实在是太稀缺了 三、效用( effect, utility与边际效用( marginal utility 人人都有欲望,有了欲望之后,就会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不同程度的消费满足
6 马克思也有经济人的假说。他认为“经济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阶级关系和 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 物”。“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制度使得商品生产普遍化,从而也必然 使平等观念普遍化。因此,在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和货币是比商品更进一步的平等派的基础 上,又产生了资本的平等派。马克思说: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家的首要人权。恩格斯认 为生产是资产阶级“共”剩余价值之产的产物,是资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这就是作为经济人 的中产阶级的写照。 二、稀缺性——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基石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无论是土地、石油、森林、矿产。真正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资源是没有的。汉唐时期,江苏某地因盛产金属锡而得名锡山县,但是锡山县的锡矿 资源最终被开采耗尽,无锡可采,锡山县最终改名为无锡。最近的例子还有唐山的开滦煤矿 及邯郸的峰峰矿区。 与资源的有限相比,人类的欲望(或愿望)却是无限的、多样的,较低的欲望实现后, 较高的欲望就将出现。但是人类的欲望通常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通过交易付费来满足自 己的欲望。 我们假设所有的物品和服务的价格为零,那么一切都将供不应求。这就是经济学中的稀 缺性原理,这个原理又被人们通俗的称为“黄油与大炮”。假如有一个国家,一方面要保证 国民的生活——这好比是生产黄油,另一方面要保卫国家——好比是生产大炮。而国家的资 源、金钱、劳动力都是有限的,二者不可得兼。正如中国古语所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我们假设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情况下生产能力如下: 表 1—1 生产可能性 黄油 根据以上数据做出右图: 图 1-1 生产可能性 大炮 上图叫做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最大的生产能力,但是通常这是达不到的,只能在曲线 内的某一点。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政府政策决定了实际的生产情 况。任何一个社会对黄油和大炮的需求都是无限的,但是黄油和大炮的生产是有限的。 稀缺性一方面是相对的,相对与人类的欲望而言的;另一方面又是绝对的,稀缺性存 在与人类发展的每个时期,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稀缺性是人类 永恒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黄油和大炮的选择包含了三个问题,三个资源配置的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 少。第二,如何生产,使用多少资本、劳动力,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产量,但是不同 的情况下,经济效率不同。第三,生产的产品如何分配,也就是为谁生产的问题。不同的经 济体制对以上三个问题表现为不同的回答。 对我们学生来说也存在稀缺性的问题,临近考试,时间有限,但是我们要复习的功课 却有很多,有限的时间相对“无限”的知识来说,实在是太稀缺了。 三、 效用(effect,utility)与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人人都有欲望,有了欲望之后,就会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不同程度的消费满足 生产可能性 黄油(万吨) 大炮(万门) A 0 15 B 2 14 C 4 12 D 6 9 E 8 5 F 10 0
不同程度的欲望,在经济学中人们把在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叫做效用。效用是 种心理评价。满足的程度越高,则效用越大;反之,满足程度越低,则效用越小。好比同样 的一个面包,对于一个饥饿的人来说十分重要一一效用大;而对于一个饕餮之后的人来说则 是一个鸡肋一一效用小,无效用甚至负效用 欲望具有多样性。每个人有不同的欲望,效用也就因人而异。 欲望具有单项有限性。每个欲望满足后,效用会下降甚至无效用。如果强制一个饥饿 的人食用很多的面包,第一个面包对他来说最有用,效用最大,但是他的效用不是一直上升 的,当他吃饱后,再让他继续吃,就不是享受而是难受,效用下降。 欲望具有层次性。人们满足了低层次的欲望后,就会有高层次的欲望。就象寓言《农 夫和金鱼》所描述的一样 著名经济学家萨伊就曾经提出:“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 上文提到如果强制一个饥饿的人食用很多的面包,他的效用不是一直上升的,而是先 上升而后下降。我们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为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效用叫做边际效用 表1-2效用与边际效用 面包消费量总效用边际效用 由此可见,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 加的,当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为最大值,当边 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下降。并且边际效用是呈 10 逐步下降趋势的,这在经济学中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理论,俗称“饱汉理论”。 消费者在消费时应该注意追求边际效用最大化 或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下降可以从两方面解释:第一,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多,刺激的反复,使人生 理的满足或心理的反映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第二,每种物品的用途是多样的,人们总 是首先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不同的重要性效用不同。 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用,总成绩是总效用,经过自己努力提高的成绩 就是边际效用,有时我们追求总效用最大化,如高考、中考,成功的考取某个学校是我们的 最大目标,例如各位同学进入人大附中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有时我们追求的是边 际效用最大化,如会考中努力将一科的成绩从良提高到优。但是分数越高就越不容易提高, 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四、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在前文中的黄油和大炮的例子中,我们选择了生产黄油的同时必然减少大炮的生产,反 之亦然。这种同一时间各个目标之间只能选择一个,其他的放弃,在经济学上,放弃的选择 就是我们所做选择的机会成本。例如现在你选择了《西方经济学》课程,而同时上课的还有 数理化、文学、外语等其他课程,你所放弃的这些课程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假如你春节得到500元压岁钱,你设计几种使用方案,分别计算它的机会成本。 表1-3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挑选 个机会成本最小的方案。机会成本最小 就意味着效用的最大化。例如现在你选 择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你所放弃的 课程对你来所就一定是相对不重要的,就是机会成本较低的,上《西方经济学》课对你而言 效用最大化。反之,如果你放弃的课程对你很重要,却来听经济学,你一定是一个非理性的
7 不同程度的欲望,在经济学中人们把在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叫做效用。效用是一 种心理评价。满足的程度越高,则效用越大;反之,满足程度越低,则效用越小。好比同样 的一个面包,对于一个饥饿的人来说十分重要——效用大;而对于一个饕餮之后的人来说则 是一个鸡肋——效用小,无效用甚至负效用。 欲望具有多样性。每个人有不同的欲望,效用也就因人而异。 欲望具有单项有限性。每个欲望满足后,效用会下降甚至无效用。如果强制一个饥饿 的人食用很多的面包,第一个面包对他来说最有用,效用最大,但是他的效用不是一直上升 的,当他吃饱后,再让他继续吃,就不是享受而是难受,效用下降。 欲望具有层次性。人们满足了低层次的欲望后,就会有高层次的欲望。就象寓言《农 夫和金鱼》所描述的一样。 著名经济学家萨伊就曾经提出:“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 上文提到如果强制一个饥饿的人食用很多的面包,他的效用不是一直上升的,而是先 上升而后下降。我们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为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效用叫做边际效用。 表 1-2 效用与边际效用 由此可见,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 加的,当边际效用为 0 时,总效用为最大值,当边 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下降。并且边际效用是呈 逐步下降趋势的,这在经济学中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理论,俗称“饱汉理论”。 消费者在消费时应该注意追求边际效用最大化 或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下降可以从两方面解释:第一,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多,刺激的反复,使人生 理的满足或心理的反映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第二,每种物品的用途是多样的,人们总 是首先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不同的重要性效用不同。 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用,总成绩是总效用,经过自己努力提高的成绩 就是边际效用,有时我们追求总效用最大化,如高考、中考,成功的考取某个学校是我们的 最大目标,例如各位同学进入人大附中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有时我们追求的是边 际效用最大化,如会考中努力将一科的成绩从良提高到优。但是分数越高就越不容易提高, 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四、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在前文中的黄油和大炮的例子中,我们选择了生产黄油的同时必然减少大炮的生产,反 之亦然。这种同一时间各个目标之间只能选择一个,其他的放弃,在经济学上,放弃的选择 就是我们所做选择的机会成本。例如现在你选择了《西方经济学》课程,而同时上课的还有 数理化、文学、外语等其他课程,你所放弃的这些课程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假如你春节得到 500 元压岁钱,你设计几种使用方案,分别计算它的机会成本。 表 1-3 机会成本 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挑选一 个机会成本最小的方案。机会成本最小 就意味着效用的最大化。例如现在你选 择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你所放弃的 课程对你来所就一定是相对不重要的,就是机会成本较低的,上《西方经济学》课对你而言 效用最大化。反之,如果你放弃的课程对你很重要,却来听经济学,你一定是一个非理性的 面包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0 0 0 1 60 60 2 90 30 3 100 10 4 80 -20 5 50 -30 6 0 -50 选择 效用 机会成本
消费者。再如中考报考时,在北大附中和人大附中两所学校中,你选择的是人大附中,报考 北大附中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这时,你一定是认为北大附中是机会成本最小的,在人大附中 上学的效用最大 如果是生产厂商的话,机会成本最小往往就意味着厂家的利润最大。 五、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又叫相对优势,是相对于绝对优势而言的 表1-4分工前两国生产情况 现在以A、B两个国家为例。进行分工前,A国生产1个 A国6天3天x产品要6天,1个Y产品要3天,B国生产1个x产品要1 B国∏天2天 天,1个Y产品要2天,A国用9天的时间生产X、Y各1个, B国用3天时间生产X、Y各1个。两国用12天生产X、Y各2个。表面上看A国生产任 何产品都不及B国,A国生产的产品与B国交换一定不划算,处于绝对劣势,但贸易的可 能性依然存在。请看下表。 表1-5分工后生产情况 按比较利益原则,A国应该集中全部劳动用于生产Y产 品,B国则集中生产X产品,产量为A国生产3单位Y产品 B国3天0天 B国生产3单位X产品,比分工的A、B两国生产各1单位X Y产品,每个国家多生产1单位产品,总计多生产2单位产品,但是耗费的劳动量却未变 这就是分工的利益。 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建立在克服绝对利益说缺陷的基础上,目的在于说明贸易的基础 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比较利益是利益比较的结果,在进行比较时,人们遵循的原 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既对比两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时,机会成本较 低的叫做相对优势,又叫比较优势。要注意的是,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时都有比较 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引起了贸易的好处,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 物品时,经济总量就增加了,而且这种规模的扩大可以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改善,既每个人 可以通过自己生产机会成本较低的物品交换相对于自己机会成本较高的物品。在我们举的例 子中,省略了一些细节,如:关税、交易成本等等,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但是相对优势是 分工和贸易的理论基础。并且每一次经济的大发展都和进一步的社会分工,新工种的出现分 不开的。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的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比较优势 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就是利用每个同学的比较优势,分工协作,各取所长。 六、经济模型( economic model) 中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教师经常使用模型来讲授相关的课程,这些模型可以简明、形 象地了解有关的知识。当然这些模型去掉了一些细节,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程式化,但却可 以使我们更好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经济学家也经常使用模型来了解世界,表现世界, 同样,经济学家也去掉了一些细节,以便能使我们了解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上文介绍的“黄 油与大炮”就是一个经济模型。我们再下面介绍两个典型的经济模型 经济是由从事活动一一购买、出售、工作、制造、等等成千上万的组成的。为了了解 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表现我们的这些经济活动。即用一个经济模 型来表示。 下图叫做循环流向图,反映了家庭、企业之间的各种主要经济关系。家庭和企业在两 个市场上进行交易,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方,企业是卖方: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8 消费者。再如中考报考时,在北大附中和人大附中两所学校中,你选择的是人大附中,报考 北大附中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这时,你一定是认为北大附中是机会成本最小的,在人大附中 上学的效用最大。 如果是生产厂商的话,机会成本最小往往就意味着厂家的利润最大。 五、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又叫相对优势,是相对于绝对优势而言的。 表 1-4 分工前两国生产情况 现在以 A、B 两个国家为例。进行分工前,A 国生产 1 个 X 产品要 6 天,1 个 Y 产品要 3 天,B 国生产 1 个 X 产品要 1 天,1 个 Y 产品要 2 天,A 国用 9 天的时间生产 X、Y 各 1 个, B 国用 3 天时间生产 X、Y 各 1 个。两国用 12 天生产 X、Y 各 2 个。表面上看 A 国生产任 何产品都不及 B 国, A 国生产的产品与 B 国交换一定不划算,处于绝对劣势,但贸易的可 能性依然存在。请看下表。 表 1-5 分工后生产情况 按比较利益原则,A 国应该集中全部劳动用于生产 Y 产 品,B 国则集中生产 X 产品,产量为 A 国生产 3 单位 Y 产品, B 国生产 3 单位 X 产品,比分工的 A、B 两国生产各 l 单位 X、 Y 产品,每个国家多生产 1 单位产品,总计多生产 2 单位产品,但是耗费的劳动量却未变, 这就是分工的利益。 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建立在克服绝对利益说缺陷的基础上,目的在于说明贸易的基础 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比较利益是利益比较的结果,在进行比较时,人们遵循的原 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既对比两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时,机会成本较 低的叫做相对优势,又叫比较优势。要注意的是,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时都有比较 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引起了贸易的好处,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 物品时,经济总量就增加了,而且这种规模的扩大可以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改善,既每个人 可以通过自己生产机会成本较低的物品交换相对于自己机会成本较高的物品。在我们举的例 子中,省略了一些细节,如:关税、交易成本等等,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但是相对优势是 分工和贸易的理论基础。并且每一次经济的大发展都和进一步的社会分工,新工种的出现分 不开的。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的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比较优势。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就是利用每个同学的比较优势,分工协作,各取所长。 六、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 中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教师经常使用模型来讲授相关的课程,这些模型可以简明、形 象地了解有关的知识。当然这些模型去掉了一些细节,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程式化,但却可 以使我们更好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经济学家也经常使用模型来了解世界,表现世界, 同样,经济学家也去掉了一些细节,以便能使我们了解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上文介绍的“黄 油与大炮”就是一个经济模型。我们再下面介绍两个典型的经济模型。 经济是由从事活动——购买、出售、工作、制造、等等成千上万的组成的。为了了解 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表现我们的这些经济活动。即用一个经济模 型来表示。 下图叫做循环流向图,反映了家庭、企业之间的各种主要经济关系。家庭和企业在两 个市场上进行交易,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方,企业是卖方;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X Y A 国 6 天 3 天 B 国 1 天 2 天 X Y A 国 0 天 9 天 B 国 3 天 0 天
家庭是卖方,企业是买方。图中外圈表示的是资金的流向,内圈表示的是物品和劳务的流向。 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支付资金购买企业的物品和劳务,企业出售物品和劳务获得收益 同时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劳动、土地并支付工资和地租,家庭中的成员出卖劳动而获 得收入 这是一个简化的经济模型,中间省略了政府、税收、国际贸易等问题 物品与劳务市场 家庭 企业出曹 购买并增费物品和劳务 家庭购买 妍育并出售其生产要素 购买物品和芳务 物 劳 物 企业 生产投入 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并出售物品和劳务 家庭出售 并使用生产要素工资利润地租·企业购买 图1—2循环流向图 下面再介绍一个货币流动的模型,这个经济模型省略了国际贸易,但考虑了政府和税收。 团体 工资 集团购买 财政 经济建 莉和补贴 工资克付 居民个人 生产、流通 服务单位 共务支付 提取存款 贷款发放 与偿还 银行 居民储蓄 企业存款取款 图1-3各部门货币收支循环示意图
9 家庭是卖方,企业是买方。图中外圈表示的是资金的流向,内圈表示的是物品和劳务的流向。 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支付资金购买企业的物品和劳务,企业出售物品和劳务获得收益; 同时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劳动、土地并支付工资和地租,家庭中的成员出卖劳动而获 得收入。 这是一个简化的经济模型,中间省略了政府、税收、国际贸易等问题。 下面再介绍一个货币流动的模型,这个经济模型省略了国际贸易,但考虑了政府和税收
第一讲复习思考题 选择题 4.如果一个同学的家庭所选择的商品,增 1.市场是指: 加购买量后都感到用处下降,则说明: A)买方和卖方的谈判的场所 A)这个家庭的收入增加 B)易货交易的场所 B)这个家庭的生活条件恶化 C)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场所 C)这个同学家减少了各种商品的消费 D)买卖双方交易的场所 D)边际效用都递减 2.下列经济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5.曹老师将一套自有房屋出租,其机会成 A)买卖双方的中介 本是 B)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独立的主体 A)房价下降 C)买卖东西的人 B)房屋被房客损坏 D)经纪人的另一种说法 C)房价上升 3.经济学理论的两个基本出发点(假设)D)买房款存在银行的利息收入 是 6.同样的一杯酒,对谁的效用最大: A)经济人 A)嗜酒如命者 B)稀缺性 B)不饮酒的人 C)独立自主 C)可以少量饮酒者 D)市场经济 D)制造商 简答题: 1,水和钻石的价值悖论。 2,用经济学家的方法给你周围的人和事算算经济账 补白 阿克罗夫为什么不给斯蒂格利茨寄箱子 阿克罗夫1940年生于美国康奈狄克州,66年在麻省理工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 年与斯蒂格列茨因非对称信息市场理谂(其中的二手车和保险经济模型见本讲义第五章市场 失灵)共同获诺贝尔奖。 1967年阿克罗夫在印度做访问学者,斯蒂格列茨来看望他,走时留下了一箱衣物委托 他寄回去,但是他却一拖八个月,后来他把自己的拖延行为模型化了。他是这样分析的:假 定邮寄箱子的成本是50美元,而斯蒂格列茨使用箱子中衣物的收益是每天50美分,不存 在折旧,而他自己将衣物带回的成本为0,并且寄箱子还有一个额外的心理成本,比如说是 5美元。所以今天寄箱子的成本是55美元,而收益仅仅是斯蒂格利茨多使用了一天衣物, 仅仅价值50美分;如果第二天在寄箱子,成本为50美元,比今天记得净成本少4.5美元 55-50-0.5)所以明天寄箱子是正确的。等到了明天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最后他决定将 箱子回国时带回去 10
10 第一讲复习思考题: 选择题 1.市场是指: A)买方和卖方的谈判的场所 B)易货交易的场所 C)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场所 D)买卖双方交易的场所 2.下列经济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买卖双方的中介 B)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独立的主体 C)买卖东西的人 D)经纪人的另一种说法 3.经济学理论的两个基本出发点(假设) 是: A)经济人 B)稀缺性 C)独立自主 D)市场经济 4.如果一个同学的家庭所选择的商品,增 加购买量后都感到用处下降,则说明: A)这个家庭的收入增加 B)这个家庭的生活条件恶化 C)这个同学家减少了各种商品的消费 D) 边际效用都递减 5.曹老师将一套自有房屋出租,其机会成 本是 A)房价下降 B)房屋被房客损坏 C)房价上升 D)买房款存在银行的利息收入 6.同样的一杯酒,对谁的效用最大: A)嗜酒如命者 B)不饮酒的人 C)可以少量饮酒者 D)制造商 简答题: 1, 水和钻石的价值悖论。 2, 用经济学家的方法给你周围的人和事算算经济账 补白: 阿克罗夫为什么不给斯蒂格利茨寄箱子 阿克罗夫 1940 年生于美国康奈狄克州,66 年在麻省理工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 年与斯蒂格列茨因非对称信息市场理论(其中的二手车和保险经济模型见本讲义第五章市场 失灵)共同获诺贝尔奖。 1967 年阿克罗夫在印度做访问学者,斯蒂格列茨来看望他,走时留下了一箱衣物委托 他寄回去,但是他却一拖八个月,后来他把自己的拖延行为模型化了。他是这样分析的:假 定邮寄箱子的成本是 50 美元,而斯蒂格列茨使用箱子中衣物的收益是每天 50 美分,不存 在折旧,而他自己将衣物带回的成本为 0,并且寄箱子还有一个额外的心理成本,比如说是 5 美元。所以今天寄箱子的成本是 55 美元,而收益仅仅是斯蒂格利茨多使用了一天衣物, 仅仅价值 50 美分;如果第二天在寄箱子,成本为 50 美元,比今天记得净成本少 4.5 美元 (55-50-0.5)所以明天寄箱子是正确的。等到了明天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最后他决定将 箱子回国时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