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播方式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植物病毒的传播可以分为 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其它生物 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非介体传播:在病毒传递中没有其它机体介入的传播方 式,包括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和花粉传 播、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传播
二、传播方式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植物病毒的传播可以分为 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其它生物 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在病毒传递中没有其它机体介入的传播方 式,包括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和花粉传 播、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传播。 介体传播: 非介体传播:
(一)介体传播 植物病毒的介体种类主要有 昆虫:植物病毒自然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高效的传播方式。 蚜虫类:约200种,最为重要 70% 叶蝉类:130多种 飞虱 病毒一般寄生在薄壁组织和筛管内,这与同翅目昆虫取 食的部位接近,蚜虫有试探取食的习性。 螨类: 线虫: 外寄生线虫 真菌: 低等真菌 菟丝子
(一)介体传播 植物病毒的介体种类主要有 植物病毒自然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高效的传播方式。 蚜虫类:约200种,最为重要 叶蝉类:130多种 飞虱 病毒一般寄生在薄壁组织和筛管内,这与同翅目昆虫取 食的部位接近,蚜虫有试探取食的习性。 螨类: 线虫: 真菌: 菟丝子 昆虫: 外寄生线虫 低等真菌 70%
麦蚜 烟粉虱 叶禅 褐飞虱
麦蚜 叶禅 烟粉虱 褐飞虱
(一) 介体传毒的基本概念 1、介体传毒过程 1)获毒(取食)期(acquisition period):指介体获得病毒 所需的取食时间。 2)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指介体从获得病毒到能 传播病毒的时间,也称循回期。 3)接毒(取食)期(inoculative period):指介体传毒所需 的取食时间。 4)持毒期(retention period):指介体能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
(一)介体传毒的基本概念 1)获毒(取食)期(acquisition period):指介体获得病毒 所需的取食时间。 1、介体传毒过程 2)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指介体从获得病毒到能 传播病毒的时间,也称循回期。 3)接毒(取食)期(inoculative period):指介体传毒所需 的取食时间。 4)持毒期(retention period ):指介体能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
2、介体与所传病毒之间的关系 1)根据病毒是否在虫体内循环、是否增殖划分 循回型关系(circulative):病毒经口针、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后 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传播的过程称为循回,这种病毒与介体 的关系称为循回型关系。根据病毒是否在介体内增殖而分为 增殖型(propagative): 非增殖型(nonpropagative): 非循回型关系(noncirculative):病毒不在介体体内循环的相互 关系,也称为口针型(style-一borne)
2 、介体与所传病毒之间的关系 病毒不在介体体内循环的相互 关系,也称为口针型(style—borne) 1)根据病毒是否在虫体内循环、是否增殖划分 病毒经口针、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后 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传播的过程称为循回,这种病毒与介体 的关系称为循回型关系。根据病毒是否在介体内增殖而分为 增殖型(propagative) : 非增殖型(nonpropagative) : 循回型关系(circulative): 非循回型关系(noncircul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