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迁移人 总投资 每千瓦投资 每千瓦小时投资 表2 灌区主要特性表 湿润/半湿润/干早/半干早) 引水方式 (有坝/无坝自流/提水) 气候特征 灌区面积 土地利用系数 盐碱化土地和积水面积 水的利用系数 渠道衬砌情况 排水工程 22.3工程施工规划 现示,施工场地布置,来 源、交通运输 进度安排、施工高峰人数等 224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规划 提示:简述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和移民安置的数量、去向等。 工程地区环境概况
6 17 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亿 kW.h 18 迁移人口 人 19 淹没耕地 ha 20 总投资 亿元 21 每千瓦投资 元 22 每千瓦小时投资 元 23 总工期 a 24 施工高峰人数 人 表 2 灌区主要特性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量及说明 1 气候区 (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 2 地貌特征 (山区/丘陵/冲积扇/盆地) 3 引水方式 (有坝/无坝/自流/提水) 4 气候特征 气温 ℃ 降水 mm 蒸发 mm 湿度 % 5 灌区面积 ha 耕地 ha 森林 ha 草地 ha 果园 ha 鱼塘 ha 荒地 ha 6 灌溉面积 ha 7 土地利用系数 8 农作物组成及复种指数 9 盐碱化土地和积水面积 ha 10 输水渠长度 km 11 水的利用系数 12 渠道衬砌情况 13 排水工程 2.2.3 工程施工规划 提示:施工场地布置、材料来源、交通运输、物资供应、进度安排、施工高峰人数等。 2.2.4 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规划 提示:简述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和移民安置的数量、去向等。 3 工程地区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 提示:简要描述工程所在流域或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泥沙等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的 特点。 3.2生物环境 提示:根据现 j要介绍工程所在流域或地区的生物组成 特点、白然保护区概况, 3.3社会环境 提示:简要介绍工程所在地区的人口组成与分布特点、经济状况及基础设 施情况 4评价范围与技术要求 4.1评价范围 民提示:研究或评价的区域和名称、范围 42评价标准 评价中将采用的国家或地方颁发的标准名称、级别等。 (1)GB38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 (2)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的_级标准) (3)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4)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5)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6)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7)GBl1607-89 渔业用水水质标准: (8)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3评价水平年 提示:现状评价水平年一般为采用资料水平年,预测评价水平年为施工高峰年(施工期)和工程 峻工后3~5年(运行期)。 44评价程序 提示:反映评价技术路线,一般用框图表示,如图1 7
7 3.1 自然环境 提示:简要描述工程所在流域或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泥沙等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的 特点。 3.2 生物环境 提示:根据现有资料,简要介绍工程所在流域或地区的生物组成特点、自然保护区概况。 3.3 社会环境 提示:简要介绍工程所在地区的人口组成与分布特点、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情况。 4 评价范围与技术要求 4.1 评价范围 提示:研究或评价的区域和名称、范围。 4.2 评价标准 提示:评价中将采用的国家或地方颁发的标准名称、级别等。 (1) GB38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 类标准); (2)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的 级标准); (3) 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4) 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5) 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6)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7) GB11607—89 渔业用水水质标准; (8) 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9) …… 4.3 评价水平年 提示:现状评价水平年一般为采用资料水平年,预测评价水平年为施工高峰年(施工期)和工程 峻工后 3~5 年(运行期)。 4.4 评价程序 提示:反映评价技术路线,一般用框图表示,如图 1
项目任 综合查勘、收资 影响分析(因子识别 送审 环保部门 编制环评大纲 反馈 收资、查勘、补充调查 水质、水生生物现状监测 [资料整编及工程特性分 现状评价 影响预测与评价对策措施研究 环境监测与管理 报批 送审 保部门 行业主管部门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批复 反馈 成果归档、技术总结 图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框图 5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51方法 采用矩阵法对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判别,如表3所示。在此基础上, 根据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和受影响程序,筛选出本次评价的环境因子,如表4所示。 表3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 工程建设 工程运行 环境组成环境要素|环境因子 平价等级 公路|施工企业弃碴移民水库 安置蓄水 然 岸坡稳定
8 项目任务书 工程特性分析 综合查勘、收资 影响分析(因子识别) 送审 环保部门 编制环评大纲 反馈 收资、查勘、补充调查 水质、水生生物现状监测 资料整编及工程特性分析 现状评价 影响预测与评价 对策措施研究 环境监测与管理 报批 送审 环保部门 行业主管部门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批复 反馈 成果归档、技术总结 图 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框图 5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5.1 方法 采用矩阵法对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判别,如表 3 所示。在此基础上, 根据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和受影响程序,筛选出本次评价的环境因子,如表 4 所示。 表 3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 环境组成 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 工 程 活 动 评价等级 工 程 建 设 工 程 运 行 公路 改线 施工企业 布 置 弃碴 堆放 移民 安置 水库 蓄水 流量 下泄 自 然 环 地 貌 地貌 地 质 岸坡稳定 地下水位
诱发地震 理化性状 局地气候 季节变化 BOD5 然环境 其它参数 生物环境|陆生植物覆盖度 生 生物环境生物环境 物 底栖动物 回游鱼类 水生生物 鱼类越冬 人口密度 就业机会 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 人群健康
9 境 诱发地震 土 壤 理化性状 水土流失 局地气候 气 温 降 水 蒸 发 湿 度 水 文 流 量 洪 水 水 位 自然环境 泥 沙 淤 积 冲 刷 水 温 水温结构 季节变化 水 质 DO BOD 5 COD PH SS 其它参数 声学环境 噪 声 大气 粉 尘 有害气体 生物环境 陆生植物 区系组成 覆盖度 珍稀物种 生物环境 野生动物 区系组成 栖息地 分布密度 水生植物 生物环境 水生生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回游鱼类 鱼类越冬 鱼类繁殖 渔 业 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 人口密度 就业机会 土 地 产 值 收 入 经济结构 人群健康 地方病 传染病
文化财产 用水设施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注:(1)“+”表示有利影响,“一”表示不利影响,无+、一号表示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表示有待进一步研究 2)3、2、1表示影响强度为强、中、弱 (3)Ⅲ、Ⅱ、I分别表示环境因子在本工程中的评价等级为可忽略、相对次要、重要 (4)R和L分别表示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52筛选结果 52.1评价内容 工程对自然、生物和社会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 以及社会经 济等的影响,其次是对、……的影响。本次评价应该阐明上述内容,详见表 表4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表 环境组成 环境要素 诱发地震、水库渗漏、滑坡、坍塌、泥石流、地下水 自然环境 理化性状、土壤侵蚀 气温、降水、蒸发、湿度、风、光照 水文泥沙 径流、洪水、水位、淤积、冲刷 水温结构、年(月)平均值、季节变化 自然环境 DO、COD、BOD5、矿化度、PH、悬浮物(SS)重金属、有毒物质等 植物区系及组成、植被类型及分布、森林覆盖、珍稀瀕危物种、资源植物等 名称、位置、级别、保护对象、面积 人员数量、管理费用等 类组成、分布、生活习性、珍稀鱼类、洄游鱼类、渔业状况等 其它水生物水草、着生藻类、浮游生物、底栖无脊椎动物 社会文化 民族、人口、文化素质、文化财产等 社会经济结构、工农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等 社会环境 土地、矿产、森林、水、旅游资源及其它 基础设施 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及后勤服务设施 522评价重点 提示:根据项目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选择评价重点,并说明理由。一般情况 下,敏感问题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应作为评价重点 53环境保护目标
10 文化财产 文 物 景 观 基础设施 用水设施 交 通 文 化 基础设施 教 育 医 疗 注:(1) “+”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无+、-号表示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表示有待进一步研究; (2) 3、2、1 表示影响强度为强、中、弱; (3) III、II、I 分别表示环境因子在本工程中的评价等级为可忽略、相对次要、重要; (4) R 和 L 分别表示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5.2 筛选结果 5.2.1 评价内容 工程对自然、生物和社会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 、 ……以及社会经 济等的影响,其次是对 、 ……的影响。本次评价应该阐明上述内容,详见表 4。 表 4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表 环境组成 环境要素 环 境 因 子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特征 环境地质 诱发地震、水库渗漏、滑坡、坍塌、泥石流、地下水 土 壤 理化性状、土壤侵蚀 气 象 气温、降水、蒸发、湿度、风、光照 水文泥沙 径流、洪水、水位、淤积、冲刷 自然环境 水 温 水温结构、年(月)平均值、季节变化 水 质 DO、COD、BOD5、矿化度、PH、悬浮物(SS)、重金属、有 毒物质等 生物环境 陆生植物 植物区系及组成、植被类型及分布、森林覆盖、珍稀濒危物种、资源植物等 野生动物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密度、珍稀濒危动物 自然保护区 名称、位置、级别、保护对象、面积、管理人员数量、管理费用等 鱼 类 种类组成、分布、生活习性、珍稀鱼类、洄游鱼类、渔业状况等 其它水生物 水草、着生藻类、浮游生物、底栖无脊椎动物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 民族、人口、文化素质、文化财产等 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结构、工农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等 资 源 土地、矿产、森林、水、旅游资源及其它 基础设施 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及后勤服务设施 5.2.2 评价重点 提示:根据项目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选择评价重点,并说明理由。一般情况 下,敏感问题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应作为评价重点。 5.3 环境保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