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抵抗力( resistance):表示群落或生态系统抵 抗扰动和维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其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 resilience):表示群落或生态系统在遭 受扰动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解析 景观稳定性评价内容:①景观基本要素是否具有再生 能力;②景观中的生物组分、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是否处 于平衡状态;③景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否能维 持景观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功能的稳定性;④人类活动的 影响是否超出景观的承受力
1).抵抗力(resistance):表示群落或生态系统抵 抗扰动和维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其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resilience):表示群落或生态系统在遭 受扰动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解析 景观稳定性评价内容:①景观基本要素是否具有再生 能力;②景观中的生物组分、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是否处 于平衡状态;③景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否能维 持景观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功能的稳定性;④人类活动的 影响是否超出景观的承受力
2.景观的亚稳定性 生态学系统的稳定性是暂时的,不稳定性是永恒的, 不稳定性不断为稳定性创造条件 亚稳定性( metastability):系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 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亚稳定性并非介于稳定性和非稳定性之间的一种 状态,而是两者的结合,具有新的特性。亚稳定性增 加,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增强。如,景观演替过程中 生物量不断累积.会提高景观的稳定性,而多数的外 部干扰会降低景观的生物量,影响景观的稳定性
2.景观的亚稳定性 景观的亚稳定性 生态学系统的稳定性是暂时的,不稳定性是永恒的, 不稳定性不断为稳定性创造条件 。 亚稳定性(metastability): 系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 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亚稳定性并非介于稳定性和非稳定性之间的一种 状态,而是两者的结合,具有新的特性。亚稳定性增 加,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增强。如,景观演替过程中 生物量不断累积.会提高景观的稳定性,而多数的外 部干扰会降低景观的生物量,影响景观的稳定性
物理系统与生态系统(亚)稳定性图示 D最大亚稳定 出 最大 景观发育 亚稳定 不同特征的景观发育 降低生物量的干扰 亚稳定 最小 最稳 亚稳定 最大稳定 时间 图12.3物理系统稳定性和亚稳定性的“俄罗斯山”模型 图6-2生态系统的亚稳定模型 石球逐槽运动取决于环境变化(如震动的强度(能 (引自 Forman and Godron,1986) 量水平)G引自G Verlag, New York,Inc.提供)
物理系统与生态系统(亚)稳定性图示 物理系统与生态系统(亚)稳定性图示
亚稳定性模型反映生态学系统动态变化若千特征 (1)若无干扰时,随生物量(潜能)不断积累,景观直接从 A点向B、C、D点发展。生物量变化曲线呈S形。 (2)污染、过牧或飓风等干扰可降低系统的生物量,但 增加草地降水和施肥,或主要食草动物种群剧减却可增加 生物量。 (3)裸岩表面和其他物理系统“最稳定”,系统无生物 量,但随景观发育或生物量增加,会迅速变成低亚稳定景 观或保持不变 (4)“低亚稳定”系统对干扰几乎无抗性,但若植物繁殖 体很多,其生物量可迅速恢复原状
亚稳定性模型反映生态学系统动态变化若干特征 亚稳定性模型反映生态学系统动态变化若干特征 (1)若无干扰时,随生物量(潜能)不断积累,景观直接从 A点向B、C、D点发展。生物量变化曲线呈S形。 (2)污染、过牧或飓风等干扰可降低系统的生物量,但 增加草地降水和施肥,或主要食草动物种群剧减却可增加 生物量。 (3)裸岩表面和其他物理系统 “最稳定 ”,系统无生物 量,但随景观发育或生物量增加,会迅速变成低亚稳定景 观或保持不变。 (4) “低亚稳定 ”系统对干扰几乎无抗性,但若植物繁殖 体很多,其生物量可迅速恢复原状
(5)“高亚稳定”系统对各种干扰都有较大的抗性,但通 常恢复较慢,时间长短取决于生物量的损失量和系统自身 的特性 (6)干扰可在不改变其潜在能量水平的情况下改变景观 特征,也可导致S形生物量累积曲线的特征发生变化 ()亚稳定性的水平取决于沟槽深度而非潜能的大小
(5)“高亚稳定”系统对各种干扰都有较大的抗性,但通 常恢复较慢,时间长短取决于生物量的损失量和系统自身 的特性。 (6)干扰可在不改变其潜在能量水平的情况下改变景观 特征,也可导致S形生物量累积曲线的特征发生变化。 (7)亚稳定性的水平取决于沟槽深度而非潜能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