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短路电 流由两部分组人 成。 其一按指数 规律衰减变 化--非周 暂态 稳态 期分量 图3-2短路电流的波形图 其二按正弦 规律变化--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是由于电路 周期分量 存在着电感,用以维持短路瞬间 的电流不致突变。 2021/2/24
2021/2/24 6 ⚫ 可见:短路电 流由两部分组 成。 – 其一按指数 规律衰减变 化------非周 期分量 – 其二按正弦 规律变化----- 周期分量 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是由于电路 存在着电感,用以维持短路瞬间 的电流不致突变
无限大容量系统短路电流的暂态过程 ●结论 1)周期分量幅值不变 2)非周期分量总要衰减,而且短路电路总电阻 R越大,时间常数T越小,衰减越快。 3)短路后经半个周期(0.01s),出现最大值, 称为短路的冲击电流i,h 4)暂态过程经十个周期(02s)进入稳态。称为 短路的稳态电流 ●有限大容量系统短路电流的暂态过程。 1)周期分量幅值是变化的 2)非周期分量也是衰减。 2021/2/24
2021/2/24 7 无限大容量系统短路电流的暂态过程 ⚫ 结论: 1)周期分量幅值不变。 2)非周期分量总要衰减,而且短路电路总电阻 Rk越大,时间常数T越小,衰减越快。 3)短路后经半个周期(0.01s),出现最大值, 称为短路的冲击电流i sh 4)暂态过程经十个周期(0.2s)进入稳态。称为 短路的稳态电流i∞ ⚫ 有限大容量系统短路电流的暂态过程。 1)周期分量幅值是变化的。 2)非周期分量也是衰减
3.22需要计算的短路电流参数 1)短路次稳态电流 短路开始第一个周期周期分量的有效值。用P表示 2)短路稳态电流: 短路进入稳态时的有效值。用I表示。作用:校验电气 设备的热稳定性 3)短路电流冲击值: 短路全电流中的最大瞬时值。用i表示。 产生最大短路冲击电流必备的条件:空载Im=0;电源电压过 零θ=0°;纯电感电路。作用:校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性 将上述条件带入全电流公式得冲击电流 K√2I K称为冲击系数 高压电路取18=K√2"=2.55 低压电路取13 K√2/"=1.84/ sh sh 2021/2/24
2021/2/24 8 3.2.2 需要计算的短路电流参数 1)短路次稳态电流: 短路开始第一个周期周期分量的有效值。用 I’’表示。 2)短路稳态电流: 短路进入稳态时的有效值。用 I ∞表示。作用:校验电气 设备的热稳定性 3)短路电流冲击值 : 短路全电流中的最大瞬时值。用 i sh表示。 产生最大短路冲击电流必备的条件:空载Im=0;电源电压过 零θ=0°;纯电感电路。作用:校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性 将上述条件带入全电流公式得冲击电流 高压电路取1.8; 低压电路取1.3 i s h = Ks h 2I Ks h称为冲击系数 i K I I s h s h = 2 = 2.55 i K I I s h s h = 2 = 1.84
322需计算的短路电流参数 4)短路冲击电流有效值: 为短路全电流中的最大有效值。用表示。作用:校 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性。 高压:=1.52 低压 =1.09/″ h 5)短路后02时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和短路容量 作用:校验开关电气的额定开断电流和额定断流 容量。 周期分量有效值|=r=ln2=l 短路容量 2021/2/24
2021/2/24 9 3.2.2 需计算的短路电流参数 4)短路冲击电流有效值: 为短路全电流中的最大有效值 。用Ish表示。作用:校 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性。 高压: 低压: 5)短路后0.2s时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和短路容量 作用:校验开关电气的额定开断电流和额定断流 容量。 周期分量有效值 短路容量 I I sh =1.52 i I sh =1.09 k av pm S = 3U I = = = I I I I pm 0.2
3.3无限大容量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短路电流有两种计算方法 有名值法 通常用于1000V以下低压供电系统的短路计算。 相对值法 常用在高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有名值法(绝对值法、欧姆法) 由欧姆定律计算,各个物理量均有单位 对于高压电路,一般只计电抗,不计电阻,当 R 时需计算电阻 *对于低压短路,一般只计电阻,不计电抗,当 x>足时才需计算电抗。 Z为短路回路的阻抗值 √3Z 2021/2/24
2021/2/24 10 3.3 无限大容量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 短路电流有两种计算方法: – 有名值法 通常用于1000V以下低压供电系统的短路计算。 – 相对值法 常用在高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有名值法(绝对值法、欧姆法) – 由欧姆定律计算,各个物理量均有单位 – *对于高压电路,一般只计电抗,不计电阻,当 时需计算电阻。 – *对于低压短路,一般只计电阻,不计电抗,当 时才需计算电抗。 k为短路回路的阻抗值 k a v k Z Z U I 3 = 3 R X 3 X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