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纵弯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而 形成褶皱的作用 >岩层之间的力学性质差异起主导作用 ■硬层主动褶皱 ■软层被动缩短
5.2.2 纵弯褶皱作用 ¾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而 形成褶皱的作用 ¾ 岩层之间的力学性质差异起主导作用 硬层主动褶皱 软层被动缩短
522.1纵弯褶皱作用 单层褶皱的发育机制 岩层褶皱的阻抗来自强硬层内部和相邻 的软弱层 ■强硬层内部,趋于形成大波长 ■软弱层,阻止大波长形成 ■根据最小功原理,褶皱波长为二者之间的调 和中间值
5.2.2.1 纵弯褶皱作用 单层褶皱的发育机制 ¾ 岩层褶皱的阻抗来自强硬层内部和相邻 的软弱层 强硬层内部,趋于形成大波长 软弱层,阻止大波长形成 根据最小功原理,褶皱波长为二者之间的调 和中间值
B ul U2 关于粘度的基质中的单层厚度为d粘度为u的强硬层的纵弯曲模型 平行层的缩短使强硬层形成锴皱,W为初始主波长,E为缩短应变速率 小箭头表示层内外的阻抗.图中及褡皱的幅度是夸大表示的
B Ce W→0 可能的初始波长模式 A-只有强硬层,形成大波长B基质要求形成小波长
522.1纵弯褶皱作用 褶皱主波长理论 Wi=ndu,/6u2 Biot等根据计算和实验提出 ■把岩层视作弹性板 d岩层厚度;μ1强层粘度;μ2 弱层(基质)粘度 >主波长理论表明:初始主波长与强岩层 的厚度和强岩层与介质的粘度比有关, 而与作用力无关
5.2.2.1 纵弯褶皱作用 褶皱主波长理论 Wi = 2 6 d 1 2 π µ 3 / µ ¾ Biot 等根据计算和实验提出 把岩层视作弹性板 d——岩层厚度;µ1——强层粘度;µ2—— 弱层(基质)粘度 ¾ 主波长理论表明:初始主波长与强岩层 的厚度和强岩层与介质的粘度比有关, 而与作用力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