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与异质种群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假设生境中物种迁移和灭绝过程之间达到生态平 衡态,除面积外,其它环境因素都相似,则物种数量 与生境面积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S=cA2或你S=gc+9q 式中,S为生物物种数目,A为生物物种存在的空间面 积,C为物种分布密度,2为某个统计指数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模型: ds/dt=I-E 式中,I为迁入率,与隔离程度有关;E为灭绝率,与 岛屿面积有关
三、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与异质种群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假设生境中物种迁移和灭绝过程之间达到生态平 衡态,除面积外,其它环境因素都相似,则物种数量 与生境面积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S=cAz 或 lgS=lgc+zlgA 式中,S为生物物种数目,A为生物物种存在的空间面 积,C为物种分布密度,Z为某个统计指数。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模型: dS/dt=I-E 式中,I为迁入率,与隔离程度有关;E为灭绝率,与 岛屿面积有关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要点 ■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这是一种动态平衡,即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 入的种所代替 大岛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的种 随岛屿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 数逐渐降低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要点: 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这是一种动态平衡,即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 入的种所代替 大岛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的种 随岛屿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 数逐渐降低
异质种群理论 :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 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异质种群动态的数学模型( R,Levin): dP/dt=mP(1-P)-eP =(me)P[1P(1-em)] 此方程的平衡值为: P=1-e/m 式中,P为未灭绝的亚种群比例,即已被一个 种所占据的斑块的数量与总斑块数量的比值, m为物种定居能力常数,e为物种灭绝速率常数
⚫异质种群理论: 异质种群: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 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异质种群动态的数学模型(R.Levin): dP/dt=mP(1-P)-eP =(m-e)P[1-P/(1-e/m)] 此方程的平衡值为: P=1-e/m 式中,P为未灭绝的亚种群比例,即已被一个 种所占据的斑块的数量与总斑块数量的比值, m为物种定居能力常数,e为物种灭绝速率常数
●异质种群与岛屿生物地理学 异质种群的理论涉及到岛屿生物地理学中的平衡 理论,因为在这两个理论体系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 过程,即个体迁入并建立新的局部种群以及局部种群 的灭绝过程。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可改写为 dP/dt=m(1-P)-eP 此时方程中的P表示在任意时刻t被占据的岛屿比例, 其平稳值为P=m/(m+e) “源”种群指在条件较好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 有较高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汇”种群指在条件较差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 有负的局部种群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异质种群与岛屿生物地理学 异质种群的理论涉及到岛屿生物地理学中的平衡 理论,因为在这两个理论体系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 过程,即个体迁入并建立新的局部种群以及局部种群 的灭绝过程。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可改写为: dP/dt=m(1-P)-eP 此时方程中的P表示在任意时刻t已被占据的岛屿比例, 其平稳值为P=m/(m+e)。 “源”种群指在条件较好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 有较高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汇”种群指在条件较差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 有负的局部种群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四、渗透理论 渗透理论是用于研究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运 动规律的。渗透过程一般存在一个临界值(渗 透概率),当多孔介质所构成的有限单元中渗 透概率P<Pc=0.5928时,流体就保留其中 而当P>Pc,流体就会穿越有限单元网格发生 渗透 渗透理论已广泛用于疾病流行、干扰、森 林火灾和害虫爆发以及动物运动和资源利用方 面的研究
四、渗透理论 渗透理论是用于研究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运 动规律的。渗透过程一般存在一个临界值(渗 透概率),当多孔介质所构成的有限单元中渗 透概率P<PC=0.5928时,流体就保留其中; 而当P>PC,流体就会穿越有限单元网格发生 渗透。 渗透理论已广泛用于疾病流行、干扰、森 林火灾和害虫爆发以及动物运动和资源利用方 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