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m A 0 B发送数据 碰撞 /A检测到发生碰撞 单程端到端 t=2τ-8→ B检测到发生碰撞 传播时延记为τ
1 km A B t 碰撞 t = 2 − A 检测到发生碰撞 t = − B 发送数据 B 检测到发生碰撞 t = t = 0 单程端到端 传播时延记为
1 km A 0 B发送数据 碰撞 /A检测到发生碰撞 t=2τ-8→ B检测到发生碰撞 单程端到端 t=0 传播时延记为τ A检测到 信道空闲 A B 发送数据 A y8B检测到信道空闲 发送数据 t=τ-6/2 A B发生碰撞 t=τ A STOPI B|B检测到发生碰撞 停止发送 t=2τ-6 STOP A检测到A B 发生碰撞
1 km A B t 碰撞 t = − B 检测到信道空闲 发送数据 t = − / 2 发生碰撞 t = 2 − A 检测到发生碰撞 t = − B 发送数据 B 检测到发生碰撞 t = A B A B A B t = 0 A 检测到 信道空闲 发送数据 A B t = 0 t = B 检测到发生碰撞 停止发送 STOP t = 2 − A 检测到 发生碰撞 STOP A B 单程端到端 传播时延记为
重要特性 使用 CSMA/CD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 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 工通信)。 ■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 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 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重要特性 ◼ 使用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 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 工通信)。 ◼ 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 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 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 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
4.争用期 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 多经过时间2τ(两倍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就可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τ称为争用期, 或碰撞窗口 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 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4. 争用期 ◼ 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 多经过时间 2 (两倍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就可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 ◼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 称为争用期, 或碰撞窗口。 ◼ 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 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 (truncated binary exponential type) 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推迟 (退避)一个随机时间才能再发送数据 ■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一般是取为争用期2z 定义重传次数k,k≤10,即 k=Min[重传次数,10] ■从整数集合[0,1,,(2k-1)中随机地取出一个 数,记为r。重传所需的时延就是r倍的基本 退避时间 ■当重传达16次仍不能成功时即丢弃该帧,并 向高层报告。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 (truncated binary exponential type) ◼ 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推迟 (退避)一个随机时间才能再发送数据。 ◼ 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一般是取为争用期 2。 ◼ 定义重传次数 k ,k 10,即 k = Min[重传次数, 10] ◼ 从整数集合[0,1,…, (2k −1)]中随机地取出一个 数,记为 r。重传所需的时延就是 r 倍的基本 退避时间。 ◼ 当重传达 16 次仍不能成功时即丢弃该帧,并 向高层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