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一核衣(R白 膜蛋白 c888 Cx888c° 包膜刺突 包膜 B
病毒复制 病毒包膜表面糖蛋白G与神经细胞表面乙酰胆碱受体 ( acetylcholinereceptor,AchR)特异结合后,促进病毒吸 附。 引起吸附病毒部位的细胞膜内陷、包裹病毒穿入细胞。 进而通过膜融合以及脱衣壳的过程将病毒核酸(-sRNA) 释放至细胞浆中
7 • 病毒复制 – 病毒包膜表面糖蛋白 G与神经细胞表面乙酰胆碱受体 (acetylcholinereceptor,AchR)特异结合后,促进病毒吸 附。 – 引起吸附病毒部位的细胞膜内陷、包裹病毒穿入细胞。 – 进而通过膜融合以及脱衣壳的过程将病毒核酸(-ssRNA) 释放至细胞浆中
随后病毒 SsRNA分别指导病毒基因的mRNA转录以及蛋白的 合成。 合成互补正链RNA作为模板复制子代病毒的- SSRNA 病毒 SSRNA与蛋白质装配成核衣壳。 以出芽形式释放出病毒颗粒,同时获得包含G蛋白和M2蛋白 的病毒包膜 ·培养特性 易感动物范围 家畜(狗、猫) 〉野生动物(狼、狐狸、猴、蝙蝠等)
– 随后病毒-ssRNA分别指导病毒基因的mRNA转录以及蛋白的 合成。 – 合成互补正链RNA作为模板复制子代病毒的-ssRNA。 – 病毒-ssRNA与蛋白质装配成核衣壳。 – 以出芽形式释放出病毒颗粒,同时获得包含G蛋白和M2蛋白 的病毒包膜。 • 培养特性 – 易感动物范围 ➢ 家畜(狗、猫) ➢ 野生动物(狼、狐狸、猴、蝙蝠等)
内基小体( Negri body) 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 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锥 体细胞)中增殖时,可以在细胞浆 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20nm~30nm的嗜酸性包涵 体 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狂犬病的指标
• 内基小体(Negri body) – 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 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锥 体细胞)中增殖时,可以在细胞浆 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20nm~30nm的嗜酸性包涵 体 – 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狂犬病的指标
毒力变异 野毒株( wild strain) 从自然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 固定株( fixed strain) 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代后,病毒对家兔致病 的潜伏期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至50代左 右潜伏期由原来的4周左右缩短为4~6天,但继续 进行传代,潜伏期不再缩短
• 野毒株(wild strain) – 从自然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 • 固定株(fixed strain) – 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代后,病毒对家兔致病 的潜伏期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至50代左 右潜伏期由原来的4周左右缩短为4~6天,但继续 进行传代,潜伏期不再缩短. 毒力变异